顺应改革潮流 深度融合再出发
2024-12-10钱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极具前瞻性的指示和部署,擘画清晰蓝图,谋划方法路径,提出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新部署要求,为我们媒体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果将2014年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2024年恰好是第十个年头。十年间,新闻媒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尤其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持续高质量发展,媒体融合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形成生动实践并结出累累硕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持续探索如何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如何进一步坚持以技术赋能守正创新;如何进一步用好媒体融合的最新成果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突出思想价值引领,方向导向是融合发展的立身之本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方面的发展任务和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思想旗帜引领航程;越是风云变幻,越需要真理光芒照耀前路。一是聚焦首要任务。坚持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领袖形象宣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是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今年以来,新华社以“谱新篇”为关键词,着力加强总书记报道创新,深化新认识、把握新角度、挖掘新材料、运用新表达、锤炼新话风,持续做强《第一观察》《学习新语》《学习进行时》等品牌栏目,推出重磅纪录片《倾听》《领航新征程》、系列微视频《回声》等一系列标杆产品,推动总书记报道日新日进、出新出彩。二是勇担时代使命。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应对的是互联网信息化带来的机遇挑战,解决的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重大问题,根本任务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当前我们的新使命,就是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进阶发展,使主流媒体在持续激荡变化的舆论环境中具有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实现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为奋进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三是坚持价值引领。检验媒体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人民立场就是价值所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盯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和百姓关注点,用共情共鸣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牢牢占据网上舆论阵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与时俱进是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媒体融合发展是系统性工程,要抓住牛鼻子,也要十个手指弹钢琴。必须时刻把握信息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思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创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各重点领域改革,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新质生产力,推动媒体融合向更深层次拓展和延伸,加快实现深度融合的媒体格局。一是推动生产机制创新。全媒体时代,单一信息呈现和传递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要依托丰富的可视化手段,尤其是视频,以响应全媒体时代“随时随地生产”“全时全域传播”的需求,长短视频相互协同,强化对生产流程、生产链条和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探索多线程协同联动,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二是推动运营机制创新。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对信息获取方式的重塑,我们正探索“运营前置”,提前对报道传播的全流程进行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打破原有的新闻采编、播发、推送模式,实现动态新闻信息采集更新以及“定制化”推送。针对不同的平台特点,掌握信息获取主动权,对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统筹考虑。同时密切关注受众反响,定期对流量的产生、获取和转化进行分析、复盘,对产品的打开率、完播率等指标进行综合研判,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是推动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充分重视人才在媒体组织管理、内容生产、技术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创造性作用,培养更具创新力的媒体人,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支撑力量。
加强一体化生产与传播,高效协同是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
新闻报道的主体是产品,载体是平台。好的产品和与之契合的平台是让报道发挥传播效能、取得良好效应的基础,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优化平台阵地建设。以自有平台阵地为抓手,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目标,发挥主流媒体移动终端“聚合性”和自主可控的优势,将主流媒体强大的新闻信息采编能力与互联网高能高效的传播能力有机结合,搭建兼具主流价值和创新活力的生态体系,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深度融合。二是锻炼看家本领。坚持“内容为王”与“渠道制胜”双轮驱动,更加注重内容的个性化、分众化处理,科学把握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以精巧的议题为引领,精细生产,精致呈现,精准传播。三是联合多方力量。加强与平台的协作和交流,求同存异,互为助力,深度合作,各展所长。积极发挥网络动员能力,和正能量网红大V合作,强化互动引导,增强用户黏性,做好氛围营造。
坚持技术赋能与应用,前沿科技是融合发展的驱动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新闻媒体因技术而生、因技术而兴。从短视频的异军突起,到网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络动漫、网络直播的持续迭代,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有着融合性生产形态的网络视听已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紧紧抓住信息革命机遇,注重技术创新应用,敏锐识变、主动应变,插上新技术新应用的翅膀,媒体融合发展才能抢占先机、勇立潮头。一是要确立“稳”的基础。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数据,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与技术管理体系,确保媒体技术在规范框架下运行,掌握技术的主导权,让主流价值有力驾驭技术,进而实现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持续动力输出,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发挥“进”的动能。通过强化技术驱动,加深前沿科技和报道产品融合程度,加深新闻应用场景和落地手段的融合程度。用好元宇宙、AIGC等前沿技术,切实让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为正能量赋能。近年来,新华社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新模式,赋能采编流程、提升生产效率,赋能内容创新、丰富产品体系,赋能平台终端、提升传播效能,积极开展AIGC视频生产实验,推出多项智能化工具,加快形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新质生产力,以“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推动传媒行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推动构建互融共生的媒体生态,互利共赢是融合发展的不懈追求
随着全媒体时代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代际跃迁,媒体融合已不单单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而是不同行业,不同业态、表达形态的深度融合。媒体要更加聚焦各领域、各行业、各圈层受众需求,强化资源赋能,不断扩大传媒生态“朋友圈”。一是加强横向拓展,对内强化合作联创。进一步深化主流媒体和其他主体的融合实践,在更大范围内释放媒体的价值与力量,探索建立稳定可互动的、可共创的价值关系。二是加强纵向延伸,向外服务千行百业。大力发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促成多领域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探索以媒体主业为优势,向社会综合治理、人民生活服务等业务拓展的运营模式,利用网络视听技术带动互动式、沉浸式、虚拟现实等新业态发展,在拓展新服务、拉动新消费、增加新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真正面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实现互利共赢。
十年铸一剑,媒体融合发展领风气之先,已渐入佳境。我们始终与新时代发展大势同向而行,与先进技术相融共生,积极关注、主动参与媒体产业的发展革新,努力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编辑:左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