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性阅读中潜入文本的灵魂深处
2024-12-10翟敦兵
情感性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情感性阅读,不仅注重引导学生认知,更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情感性阅读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直接表达的情感,同时还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情感性阅读,十分注重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在文本阅读中的解读功能、作用。实践证明,情感性阅读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情感性阅读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潜入文本的灵魂深处。
一、在情感性阅读中消除与文本的隔阂
情感性阅读,致力于消解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隔阂。在情感性阅读中,学生首先与文本相遇。学生与文本相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感受、体验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关系,不应当是简单的“我与它”的对象化关系,而更应当是“我与你”的主体关系。学生应当将文本作为“另一个自己”,才能消解与文本之间的隔阂。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教师以人物——“我”和祖父、环境——园子,作为两大关键要素,建构文本解读层次、结构,即自然层面的五彩缤纷的园子、生活层面的自由的园子以及“我”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在自然层面,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让学生聚焦园子中的景物描写,如胖乎乎、圆滚滚的蜜蜂等,结合文本内容展开想象;在生活层面,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愿意……就……”“……就像……似的…… ”等,感受、体会“我”在园子里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人物层面,教师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祖父的慈祥、宽容,另一方面让学生感知“我”在园子中的无拘无束,感受、体验“我”的天真、浪漫。这样的一种与文本直接对话、交往的解读,能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表达的园子的美丽、温暖。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课文不是从课文中简单地获取信息,而是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性阅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地发掘文本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用文本中极具感染力的文字来感染学生,消除文本与学生的情感隔膜,让文本叩击学生的心灵。
二、在情感性阅读中推动与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情感性阅读中,教师要带着情感去引导学生学习。情感性阅读不仅要消除学生与文本的隔膜,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而且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文章表达了什么、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的写作意图。
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进而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比如,作者写自己走进母亲的工厂时,母亲大声地问“你来干什么”“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从表面上看,母亲的态度很凶,有点儿不耐烦,但是,我们仔细品读就会发现母亲的话体现的是母亲的劳动时间紧迫、劳动状态紧张;又如,作者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里的“掏”“数”“龟裂”等词语,体现了母亲劳动的艰辛;再如,“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七八十台破缝纫机”等细节描写,体现了母亲劳动环境的恶劣,衬托了母亲劳动的艰辛。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潜入文本深处,体会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情感性阅读是学生语文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独特的情感。情感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助推剂,还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润滑剂。情感性阅读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亲近文本,更能融入文本之中,与文本、与作者达成心灵共鸣、情感共振。
三、在情感性阅读中促成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是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智慧、文化等去赋予文本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从这一层面上说,每一种对文本的理解都是自我理解。在语文情感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还要让学生潜入文本之中,在水乳交融的情感体验中促成学生的情感升华,从而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开放性、动态生成性的文本。在文本情感性阅读中,学生首先是与文本对话,去品味、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本,最终都能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生活世界的影子。比如,教学《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客观的阅读者,还要成为一个文本场景的经历者、文本细节的介入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中的一个个场景,如“买枇杷”的场景、“住客栈”的场景、“赶庙会”的场景、“背我上学”的场景、“送我读师范”的场景,体会作者与父亲的真挚情感。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谈一谈自己与爸爸、妈妈发生的感人的故事。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等融入文本解读之中,就能与文本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在情感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掘隐藏在文本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的内容。
总之,“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性语文阅读,能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理解力。教师要应用科学、智慧、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情绪、情感等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情感性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开启了一扇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大门。实践证明,情感性阅读能在无形之中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