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嗅名著之花:于描写处探表达魅力
2024-12-10童周静
《景阳冈》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阅读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水浒传》。文中的打虎英雄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好汉形象。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等描写,体会好汉的品质特点,品味古典名著《水浒传》的魅力。
一、抓住场景描写体会好汉
场景是作品中整合了时间、地点、事件在内的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在《景阳冈》中,武松的活动集中在两个场所,一是山下一个叫“三碗不过冈”的酒店,二是有大老虎现身的景阳冈。学生阅读文本,以这两个场景为抓手,可以将故事情节、叙事线索、人物描写整合起来,指向对好汉形象的初步理解。
在酒店这个场景中,主要是武松与酒店主人的对话。对话源于酒店主人在武松喝了三碗酒后要求加酒,酒店主人好心以招牌“三碗不过冈”进行劝告与解释,谁知武松坚持要加酒,并且一连喝了十多碗才停,离开酒店时还笑话“三碗不过冈”的招牌。从对话双方看,酒店主人很本分,在客人喝过三碗之后还要加酒时,耐心解释自家酿的酒后劲很足被称为“出门倒”;只是喝酒的武松尽管夸“这酒好生有气力”,却不相信酒店主人的话,乘着酒兴喝了一碗又一碗,把酒店主人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从喝酒的过程看,武松真的能吃能喝,仅这一点肯定也能看出他有超出一般人的力气,这就初步体现出武松的好汉特点。
在景阳冈这个场景中,武松酒力发作,想在一块大青石上睡会儿,凶猛的老虎真的像酒店主人说的那样出现了,武松与老虎打了起来。面对老虎来势汹汹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采用的是避让策略;之后武松主动进攻,在以梢棒劈打失败后,直接用手揪住老虎的头皮按住它,用脚使劲踢它,又用拳打它,直到把它打死为止。在面对凶猛无比的老虎时,武松有勇有谋,体现出好汉的特点,让人惊叹。
二、关注细节描写认识好汉
细节是小说文本中体现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典型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少了细节描写,人物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景阳冈》中描写的两个场景,都以细节描写突出了武松的形象。
首先是对酒的细节描写。俗话说“酒壮英雄胆”,武松在酒店喝酒的细节描写,就是为上山后打死猛虎的铺垫。对于武松所喝酒的酒力,作者是借助酒店招牌和酒店主人的再三解释表达出来的,但对好酒的武松来说,一方面他喜欢喝酒力大的酒,二是他酒量足够大,两方面因素合在一起,使武松完全顾不上酒店主人的解释、劝告,硬是喝了十多碗酒才停下来。足见,在关于酒的细节描写上,作者十分用心,在围绕喝酒的对话中,悄悄地把武松的英雄胆给“壮”起来了,推动了后续武松不听酒店主人劝留,执意独自上了景阳冈这一情节的发展。
其次是对梢棒的细节描写。梢棒作为一种防身的器具,在武松进酒店时就出现了,一直伴随武松来到景阳冈上,并在对阵猛虎时被武松拿在手中,这些似乎说明梢棒一定会派上重要的用场。武松使用梢棒打老虎时,却将梢棒劈到枯枝上“折做两截”而失去了价值。武松无所依靠,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真正体现出好汉的气魄。
不难发现,作者对酒、梢棒的细节描写,都是一步步铺垫,是为让人物进入越来越危险的境地服务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武松的勇猛与威武的气势。
三、借助拓展比较感知好汉
从《景阳冈》看,武松的好汉形象体现在打死害人的大老虎上,而在《水浒传》中,打死老虎的梁山好汉有多人,如打虎将李忠、黑旋风李逵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李逵杀死四只老虎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武松的好汉形象。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发现武松与李逵同为打虎,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一是原因不同。武松打虎是酒后行走在景阳冈上遇到了害人的老虎,并且是遭到老虎袭击时被迫还击的行为;李逵则是因为母亲被老虎吃掉后,主动找老虎报仇而杀死老虎。二是打虎方法、使用工具不同。武松采用先避让后进攻的策略,赤手空拳打死恶虎;李逵则是用朴刀杀死老虎的。尽管李逵杀死的老虎有四只,看上去却比不上武松打虎精彩;更关键的是,武松打死老虎后成为了不起的打虎英雄。
综上所述,教学《景阳冈》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独特场景、细节,充分感知主要人物武松的梁山好汉形象特点,为学生阅读《水浒传》整本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