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篇课文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2024-12-10罗小梅
语文新课标指出,设计学习任务群需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任务,这些任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实际上,以学习任务群开展教学时,单篇课文教学仍然是重要载体,可见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设计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时,需要结合单篇课文的特点,重视体现语言运用实践方面的要求,使单篇课文能够有效承载相应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任务。
一、以故事为抓手,突出情境性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了许多故事类课文。教学单篇故事类课文,教师需要精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故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课文内容。
比如,《蜘蛛开店》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蜘蛛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开了一家只卖定价一元的编织品的小店,结果被先后来买口罩、围巾、袜子的顾客河马、长颈鹿、蜈蚣难住了。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课文故事趣味性十足的特点,设计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趣味故事“我”讲述。一是“我”把故事讲有趣。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讲故事的基本方法,抓住“是谁”“在干什么”“结果如何”等要素依次讲述蜘蛛三次卖编织品的经过,突出故事的趣味性。二是“我”把故事讲生动。学生在第一次讲述蜘蛛卖编织品的基础上,力求加上蜘蛛在看到特殊顾客时的神态、语言、动作,把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有吸引力。
任务二:帮蜘蛛支招。一是帮助蜘蛛找原因。学生阅读文本,发现蜘蛛三次改写招牌,每次都把所卖的编织品定价为“一元钱”,没有考虑不同规格的编织品需要的原材料、花费的时间是很不一样的,这就是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二是帮助蜘蛛想办法。针对上述原因,学生经过认真讨论,给蜘蛛想出了具体的办法,比如,区别对待顾客,普通顾客购买普通的口罩、围巾、袜子,“只需付一元钱”,特殊顾客购买特殊的口罩、围巾、袜子,价格面议。这样既扩大了编织店的经营范围,又满足了特殊顾客的特殊要求。
二、聚焦语言运用,突出实践性
语言运用属于基础性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单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应突出听说读写思等语言运用实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单篇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多项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设计最适合文本特点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语言运用实践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师从语言运用的学习要求出发,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经历读好故事、讲好故事、写好故事的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一:仔细地阅读文本,找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内容,体会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首先,学生需要梳理文本中体现人物“性子”特点的语言,注意哪一方面的词语将人物的不同“性子”突出来了;其次,学生需要自主揣摩,朗读这两个人物不同“性子”的语言,需要使用哪种语气;最后,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看看谁朗读的语气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子”。
任务二:详细地讲述课文故事,突出故事的趣味性。首先,学生需要认真填写课后练习中的表格内容,从表格的纵向内容把握故事发展的具体阶段,了解人物的要求与具体表现之间的联系;其次,学生需要借助表格支架,详细讲述课文故事;最后,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神态,生动地讲述课文故事,努力使自己的讲述体现出趣味性的特点。
任务三:编写一个故事,尝试在故事中使用有幽默意味或者有趣的语言。首先,学生讲一个让人发笑的故事,比一比谁讲的笑话更有趣;其次,学生将自己讲述的故事写下来,让故事中的人物的言行体现出幽默意味。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围绕语言运用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由读到写,从理解到表达,在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单篇课文的QoCWRmX+HaoQ5zSqXsQSM+P5uYep/wFVfg+ggCv/gnY=学习经验。
三、重视任务关联,突出综合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同一学习目标设计的系列学习任务之间,必然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体现在教师设计的系列学习任务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不断进阶的。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可以不断地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比如,《手指》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从单篇课文学习的角度看,这篇课文承载的学习目标是“关注文本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特点,体会丰子恺的语言运用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
任务一:仔细阅读文本,体会五根手指的外形特点与不同功用。首先,学生需要以“五指”“外形”和“功用”为关键词设计表格,自主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的信息填写在表格中;其次,学生需要进行比较学习,看看五根手指中哪根手指的外形最有特点,自己最欣赏哪根手指的外形特点,说出具体的理由;再次,学生需要对比分析五根手指,看看哪根手指最厉害,自己最佩服哪根手指,说出具体的理由;最后,学生需要进行探究学习,找出丰子恺的表达中哪根手指最可爱,理由是什么。
任务二:挖掘藏在文字背后的风趣感。首先,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风趣的语言表达,分析作者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带来的风趣效果;其次,学生认真阅读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比如,“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却是最肯吃苦的”“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写作特点。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提高单篇课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