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交流平台”的优化教学策略

2024-12-10胡潇泓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2期

在统编教材“交流平台”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安排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回顾总结单元学习内容,难以发挥“交流平台”应有的教学价值。对此,教师要从整体、贯穿、融合、操作等层面,探索优化“交流平台”教学的策略,努力使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突出教学整体渗透

“交流平台”在内容上是针对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设计的,围绕语文要素学习,同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课前提示等共同组成了助学系统。有鉴于此,教师在单元备课中,需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处理“交流平台”内容的教学,与不同助学板块对接,渗透到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体现“交流平台”的独特作用。

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交流平台”,是以三个小伙伴对话的方式呈现的,涉及的内容有:童话角色(动植物)的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童话人物经历很神奇,等等。该单元是一个童话文体阅读单元,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研读“交流平台”中童话文体特点的表述,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有机渗透。首先,在本单元每篇课文教学中,教师都要渗透“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多次擦燃火柴时产生的幻觉,从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到最后慈祥的奶奶把小女孩带走,这一系列想象既丰富又奇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孤独、痛苦的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小伙伴的交流内容是学生进行交流的范例,学生可以交流自己学习本单元童话的收获,重点是自己对童话角色、想象、人物等方面的发现。如动植物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像人一样思考与活动时,角色身上具有双重性特点,等等。这样的整体渗透教学,就能突出“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单元学习的助学功能。

二、重视教学单元贯穿

“交流平台”聚焦的是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又可视为教学的起点所在。因此,教师应重视将“交流平台”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交流平台”成为一个可移动的学习平台,在不同教学环节都能够推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以三个小伙伴交流的方式呈现,涉及的内容有:寓言故事能够让人印象深刻,蕴含着道理,能够让人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足见理解寓言的寓意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重点。三年级学生喜欢读故事,但是读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就不是他们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因此,教师在该单元多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将理解故事的寓意贯穿单元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在单元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寓言,想象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为理解寓意打基础。其次,在每篇寓言的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故事中的关键内容理解寓意,建构理解寓言寓意的方法与路径。如《陶罐和铁罐》中,铁罐开始自以为很坚固,瞧不起陶罐,最后落得连影子都没剩下的结局,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的寓意——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教师把理解寓意这一“交流平台”总结的重点内容贯穿在单元教学的始终,能够有效地强化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关注教学层层推进

在统编教材的“交流平台”中,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相关表述,无论是交流、讨论、总结,还是体会、深化、探索,都以条目式进行简短表述。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地开展进阶教学,逐步达成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述人文主题,以“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该单元的“交流平台”也是以三个小伙伴交流的形式呈现的,主要涉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层层推进。首先,教师让学生回顾已经学习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比如,通过文章的题目揭示主要内容,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把多件事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学生联系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神话类课文学习中抓住起因、经过、结果,结合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再结合通过课文题目揭示主要内容的方法,就能完成“交流平台”的学习任务。其次,在单元重点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作者不仅写了很多人物,如少年周恩来、大伯、同学、受害妇女、洋人、租界巡警等,而且还写了多件事情,如大伯的嘱咐、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的所见所闻、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的表现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要从众多人物中确定主要人物少年周恩来,然后读懂所写的每件事,运用学习过的方法完成对每件事的概括,最后理清多件事的顺序并按照顺序把多件事连起来,实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再次,教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概括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的学习中,从课文的众多人物中确定主要人物,自主阅读关于梅兰芳的多件事情并进行概括,最后把多件事连起来,完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细化教学支架操作

学生对“交流平台”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与期待,往往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习惯照本宣科造成的。实际上,教师应细化“交流平台”中的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搭建进一步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在“交流平台”学习中学有所得,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单元,以“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该单元的“交流平台”是以几个小伙伴交流的形式呈现的,主要涉及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语句的意思,难理解的语句知道大意就行,可以借助资料了解人物,还可以结合影视剧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等。针对“结合看过的影视剧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一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给学生提供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后谈谈视频中呈现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补充了课文中哪些没有的内容。学生在图像支架的帮助下,能够对《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统编教材“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将相关内容融入整体设计,渗透教学全过程,并重视层层推进与提供有效的支架,才能使“交流平台”在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体现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