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儿童诗“语言习得”教学探寻
2024-12-10裴小静
第一学段是小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儿童诗是第一学段教材中出现的重要内容,共有60多首,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要求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儿童诗在多元化表达中所提供的鲜活的语言素材,引导学生在诵读、玩味、赏析、仿写等学习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悟、内化相应的语言表达,达成语言习得的目标。
一、在趣味诵读中积累语言
儿童诗是从儿童的视角和思维,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儿童的感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歌作品,具有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特点,特别适合儿童在学习中积累语言。
1.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的意趣
第一学段学生在读课文时容易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只重视用声音体现文字上的连贯。这一方面与学生的理解力处于比较低下的层级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仅关注学生能不能背诵的教学目标设定有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创设适宜的诵读情境,如借助多媒体配上有动感的音乐、画面,或者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开展诵读活动。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影子》,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影子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再说说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影子,在什么时候注意到的,并通过动画呈现小狗玩影子的故事。有了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对影子像“一条小黑狗”有了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影子与人本身是常常陪伴的“好朋友”有了真切的体验——怎么甩也甩不掉;学生一边想象着这些内容,一边读诗句“就像一条小黑狗”“常常陪伴着我”,就会觉得诗句特别有意思;相应的儿童诗的生动语言就进入了学生积累语言的仓库。
2.以多样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情趣
在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优美语言的感受,往往都是通过诵读来完成的,教师应重视这一阶段学生爱表现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多样化诵读中感受诗的情趣。首先是让学生自由诵读儿童诗。其次是让学生进行比赛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随机诵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儿童诗的情趣,还能积累儿童诗的优美语言。
二、在赏析中提升语言感悟能力
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尽管不强调诗句内容的理解,但从语言建构的角度出发,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感知诗句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赏析那些独特的语言形式,欣赏儿童诗的语言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感悟诗句的语言搭配之妙
儿童诗的诗句看上去是由一些普通的汉字组成的,这些汉字不是随意搭配就能成为诗句的,诗人通过精心搭配才能形成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形式。学生在读儿童诗时,并不能直接感悟诗句中的语言搭配的精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诗句中的语言搭配,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其内在的顺序与规律,从中懂得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即换成其他的搭配即使也能够表达一定的意思,却表达不出诗的美感。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猜字谜(一)》,教师可以将字谜改成“右边红,左边绿。左右相遇起凉风。红的最怕水来攻,绿的喜欢及时雨”,让学生来朗读,学生读起来就会觉得不顺当,仔细体会,才发现原来对一个汉字的结构,先说“右”边的情形,后说“左” 边的情形,是不符合汉字学习“从左到右”的自然书写习惯的。正是这种自然书写习惯,决定了字谜表达中的语言在搭配上的顺序,应该先说汉字“左”半部分的情形,后说汉字“右”半部分的情形,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容易识别的汉字了。
2.领悟诗句的语言表达之妙
浅显易懂是儿童诗的重要特点,并不是说儿童诗就是大白话,实际上那是诗人精心表达的结果;只是第一学段的学生受知识与阅历的限制,不适宜从语言表达技巧的层面进行分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借助想象、比较、辨析等策略,破译诗句表达上的秘妙,领悟儿童诗语言的灵动美。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彩色的梦》,这首儿童诗的第一句就说“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在说做梦时人们习惯用“一个梦”进行表达,“一大把”的表达既新鲜、独特又与一组彩色铅笔里往往都有许多支的情形相匹配,更重要的是儿童在说数量多又难以把握用哪个量词时,就喜欢以自己有直接感受的“一大把”来表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平时喜欢以“一大把”来表示许多的例子,学生就能够领悟诗人此处以“一大把”表达“彩色的梦”有很多的妙处:不仅是一组彩色铅笔的数量多,而且用彩色铅笔进行绘画又可以画出更多的梦幻情境。有了上述领悟,学生诵读《彩色的梦》,脑海里会想象出更丰富、生动、美妙的彩色画面来。
三、在灵动仿写中重视语言实践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在学习儿童诗的过程中,会萌发诗心、激发诗兴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儿童诗的语言范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通过语言表达实践内化语言积累,习得诗的语言表达技巧。
1.借助儿童诗的结构仿说(写)
儿童诗以儿童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的是简约质朴、明白如话的语言特点,但是儿童诗表达的意境很迷人,是通过独特的句式进行呈现的,易于学生诵读和积累。学生在积累这样的儿童诗句式时,可以选择类似的表达对象进行仿说(写),一方面能够丰富儿童诗的内容,另一方面则可以内化儿童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雪地里的小画家》,诗中的典型句式是“小( )画( )”,就很适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表达,如“小(猫)画(梅花)”“小(牛)画(桃子)”等,学生在仿说(写)中能够很好地把握儿童诗中有特点的语言表达形式。
2.运用儿童诗的思维仿说(写)
儿童诗读起来往往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是得益于诗中独特巧妙的思维运用。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体现的思维特点,仿照诗人的思维进行仿说(写)训练。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四季》,其中的每节诗由三个句子组成,每一节诗中都有一个季节中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春天的草芽),这就是诗人在诗句中体现出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每一节诗中三个诗句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以同样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和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仿说(写)训练。
总之,在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儿童诗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重视通过诵读、赏析、仿说(写)等策略,让学生在儿童诗学习中习得灵动的语言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