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对话: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4-12-09蒋颖颖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11期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话教学的困境,从人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人与人的有效对话、人与生活的有效对话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困境的策略,以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发展、道德行为得到强化。

[关键词]对话教学;道德与法治;多元对话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3-0020-03

一、对话教学的现实困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现在的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也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更加多样化。但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对话教学仍出现以下问题。

(一)照本宣科,缺乏深度

虽然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但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活动性的特点,所以不少教师只顾“为了活动而组织活动”,并不清楚安排活动的意义和目标。更有甚者,课堂上安排的活动一个接一个,看着热热闹闹的场面,实则流于形式,因为学生没有通过活动获得道德意义上的体验,更没有心灵上的触动。

(二)对话单一,缺乏参与度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的对话很频繁,教师问得快,学生答得也快。实际上,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维含量,所以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作出回答。而有的课堂上,由于安排了不少活动,导致学生频繁参与活动,再加上活动没有针对性,能参与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只能在一旁看着教师与部分同学进行对话“表演”,并没有真正参与对话。

(三)局限课堂,缺乏真实性

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堂热闹非凡,教师一下子让学生模拟这个行为,一下子组织学生开展那个活动。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但下课后对课堂所学忘得干干净净,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因为学生缺乏真实的活动体验。

所谓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与理念。它不仅仅是课堂4MeoJBy6eDzZCcQ2jz+mbW6JJb3o67gbX8WdOxUgWtw=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还是学习材料、学习者、组织者相互之间平等的交流,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互动。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话教学的开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人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读一本书,如同与作者展开一场对话。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是否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决定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展开。

1.教师与文本对话,明确教学方向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对教材的解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挖掘文本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

(1)研读文本,明确目标

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开展课堂对话的重要载体,教师教学前要深入研读教材文本,以明确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必须思考以下问题:“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所体现的价值在哪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而不是只学习知识和技能。例如,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一课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扫地、洗碗等生活技能,而是鼓励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课堂上,教学目标一旦偏离,课程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2)深入文本,预设生成

教师作为对话教学的主导者,除了要深入解读教材,还要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是否有效?”“这是不是最佳方案?”等问题。设计教学环节时,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还要预设不同的生成和可能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不管课堂上出现什么情况,都能为课堂的动态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一课时,教师提问:“过新年,大家都会回老家,你们在老家会吃些什么呢?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学生纷纷讲述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教师通过视频、照片等形式补充拓展资料。最后,教师总结:“虽然庆祝新年的习俗不同,但是每个人期盼新年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是一样的。”开放式的讨论交流,给了学生思考、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与文本对话,初步形成道德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养成积极主动与文本对话的习惯,能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学生与“小主持人”对话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原教材相比,新增了两个小主持人。教材中,小主持人与学生的对话贯穿每节课的教学。例如,一年级下册的《我们爱整洁》一课,小主持人共出现3次;《我们有精神》一课,小主持人共出现6次。通过统计可以发现,男女小主持人出现的频率基本相等并且交替出现,兼顾了性别差异。为了让学生能与小主持人对话,对话的形式和作用是多样的:有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反思意识的;有通过感叹,帮助学生总结方法的;有通过省略号,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所学的。

(2)学生与绘本对话

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原教材相比,还新增了结合主题的绘本,以降低一年级学生阅读文本的难度。学生与绘本的对话,不能局限于了解故事内容,教师要通过绘本故事,对学生加以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3)学生与动态文本对话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生动有趣、动态变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让教材文本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人与人的有效对话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很多辨析环节,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使对话的思想性、深刻性、开放性得到充分体现。

1.师生对话,引领道德认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师生对话是对话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对话形式。

(1)蹲下来,主动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讨论。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蹲下身来,像一个大朋友,带着学生一起玩游戏。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合作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对话才会深入。

(2)走进去,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情感

师生对话的场景在课堂上比比皆是,但要获得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就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里的平等,包括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与学生的充分交流,找出学生想法形成的原因。如果发现学生不良的思想倾向,教师应深入学生之中,引领学生升华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巧应变,正确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追求课堂生成,已深入广大教师内心,但不是所有的课堂生成都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课堂生成正好是教学所需的,能够成就课堂精彩,而有的课堂生成并不是教学所需的,甚至会让教师感到尴尬。这时教师不能回避,也不能一味迎合,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堂生成的特点巧妙应对,成就课堂精彩。

2.同伴对话,辨析道德价值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师生对话固然起着引领作用,但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分享交流中辨析道德价值。

(1)思想分享,讨论中形成道德观念

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在“为什么玩不下去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小朋友行为霸道、自私、不礼貌、不文明等。同时,教师提问:“他们为什么玩不下去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于是,学生纷纷介绍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在一起玩耍时,如果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就能开心地玩下去;如果有人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吵架、打架,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教师出示绘本《小布丁和小蝴蝶》并说道:“看,这时害羞的小布丁该怎么办呢?请你帮帮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最后用模拟表演的方法,帮助小布丁解决了烦恼。

(2)互相评价,合作中修正道德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而同伴互评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同伴互评能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所学的知识,有机会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其实,学生间一定会出现问题和矛盾,有问题、摩擦、冲突并不是不好,恰恰相反,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冲突,这个过程能促进学生成长。此外,同伴间的合作、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帮助身边的小伙伴。

3.亲人对话,强化道德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和家长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出各自更大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不少活动项目需要家长配合,尤其是一年级的家庭生活教育。如一年级上册的《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年级下册的《我爱我家》,都是说学生家庭生活的内容。学生的行为是否正确,家长最有发言权。家长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能发挥重要作用。

(三)人与生活的有效对话

生活即教育,学生只有将道德意识融于生活,在生活中产生道德行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1.校园生活细节看德育

只有在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才是深入骨髓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所说的就是道德对人的影响。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充满了生活气息,其中的插图呈现最多的场景是教室和家庭,旨在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中,教师要适时开展表演辨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获得更为深刻的体悟,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2.德育主题向课外延伸

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剩余的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环境刺激着视觉,所以德育主题应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展“适应新生活”的主题活动,即新生活有新规则,学习坐立行走是第一步。在课堂上提出要求之后,还把规则公布在明显的地方,让学生能时刻知道规则、遵守规则。守规则是法治的基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所以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则意识。

能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多元对话,就是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中,领悟生命的价值,升华美好的情感,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发展、道德行为得到强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