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清思维路径 提升学科素养

2024-12-09毛远飞邹代峰

物理教学探讨 2024年11期

摘 要:以近几年各地中考物理的“多挡位电路”试题为背景,对多挡位电路进行分类,分析多挡位电路试题的思维路径,结合典型试题的解析,从情境设置、跨学科融合、科学思维方面进行试题分析,并给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多挡位电路;思维路径;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4)11-0045-6

多挡位电路是由于普通开关的闭合(断开)或单刀双掷开关、双触点开关拔动引起电热元件接入(不接入)或被短路,导致电路总功率发生改变的电路。在中考物理学试题中,多挡位电路问题一直是命题的重点。这类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需要综合应用物理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之一。解答这类试题会涉及多方面的多个物理观念、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能有效评价学生在科学思维上的发展状况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1]。

1 动态电路基本题型分类

动态电路基本题型分类如表1所示。

挡位原理:采用开关对发热体进行“短路”“断路”或“接通”,改变工作的发热体数量或连接方式,从而实现挡位调节。

2 判断多挡位电路的思维路径分析

多挡位电路问题本质上是开关闭合(断开)引起电路的总功率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确定挡位,总体思维路径是:先判断挡位,再依据挡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根据开关的断闭分析电路中电阻接入情况,同时排除构成部分电路短路的情况。然后,准确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简单电路、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并根据分析写出相应的总功率表达式。这一步骤中要注意,如果是两个电阻并联,则根据并联时两个电阻互不影响的特点,总功率表达式写成两个电阻的功率之和。接着,按前面的方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写出各种情况下的总功率表达式。这一步骤中要注意电源电压是保持不变的,各个表达式中的物理量要保持一致性,同时要用不同的下标明确表示各个不同的物理量。最后,结合数学中最基本的四则运算规律,就可以非常清晰地比较出大小关系。电功率最大则为加热挡,并以此类推,确定对应的挡位。接下来,就是根据以上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思维路径真正从电学的基本规律出发,形成清晰的分析过程,每一个“下一步”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有利于知识的重组和生长,为后面实际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另一种常见的思维路径:在电源电压不变的前提下,基于P=,结合基本的数学知识可知:当电路总电阻最小时,总功率最大,用电器处于高温挡电路;总电阻最大时,总功率最小,用电器处于低温挡;同理,可推理出中温挡。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两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最大,则对应的总功率最小,则为低温挡。两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比并联的两电阻都要小,即总电阻最小,则对应的总功率最大,则为高温挡。这个思维路径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电学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它也用到了等效电阻的概念,但初中物理中并未明确提及两电阻并联的总电阻的表达式,且其表达式和数学意义都比较抽象,容易造成初学者的思维困惑。而且这个思维路径是从电路连接方式的角度逆向推理,脱离了电路分析的基本顺序,不能清晰地表达各种情况之间总功率表达式的联系,不利于后面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这一思维路径可以快速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两种思维路径的分析可知,初次接触多挡位电路问题时,应首先从第一种思维路径进行充分分析和引导,形成顺畅的学习进阶,促进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体系,促进知识向素养转化;然后再引入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多挡位电路典型例题解析与思维路径

多挡位电路问题解题的思维路径“三步曲”如下:第一步,根据开关通断识图分状态,准确判断开关断闭形成的电路状态——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第二步,抓住电源电压不变这一前提条件,根据P=,分别写出电路总功率的表达式,然后比较大小,并确定挡位情况;第三步,分别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实际问题。

例题1 (2023广东)图1甲是用某款3D打印笔进行立体绘画时的场景,打印笔通电后,笔内电阻丝发热使笔内绘画材料熔化;加热电路简化后如图1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R1和R2为发热电阻丝,只闭合S1时低温挡工作,S1、S2都闭合时高温挡工作,高温挡和低温挡的功率比为4∶3,R1=4 Ω,忽略电阻丝阻值随温度变化,求:(1)低温挡工作时,通过R1的电流;(2)低温挡的功率;(3)R2的电阻值。

解题思路:

首先,识图分状态。题目中已经说明了低温挡、高温挡的开关闭合(断开)情况,但解题时仍然要分析清楚各自的电路状态,才能正确地解决后面的实际问题。

①只闭合S1,是只有R1接入的简单电路,则P1=;

②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此时R1的功率不变,总功率是在P1的基础上增加R2的功率,即P2=+。

然后,比较大小,并确定挡位。显然P2>P1,即:只闭合S1时,低温挡工作;S1、S2都闭合时,高温挡工作。

最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实际问题。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压恒为U=6 V,只闭合S1时,电路中只有R1接入电路,则R1两端电压为U1=U=6 V,R1=4 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2)只闭合S1时,低温挡工作,电压为6 V,则低温挡的电功率为

(3)S1、S2都闭合时,高温挡工作,R1和R2并联,高温挡和低温挡的功率比为4∶3,即。

则高温挡的功率为

R1和R2并联,总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即

则R2的电功率为

根据P=,可得R2的电阻值为

试题评析:以3D打印笔进行立体绘画为情境,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结合了数学知识,体现了物理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本试题在情境设置、跨学科综合、难度等方面对一线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启示作用。

例题2 (2023湖北省鄂州市)如图2甲所示,空气炸锅利用热空气流高效快速烹制食物,以烹制食物的外酥里嫩、味美可口而广受大众的认可和欢迎。图2乙所示是某品牌空气炸锅加热部分的简化电路图,其额定电压为220 V,定值电阻R1和R2为发热体,其中R2=44 Ω。通过开关S1的通断和单刀双掷开关S2在A、B间的连接转换可实现高、中、低三个挡位的调节。已知中温挡的额定功率为440 W。求:

(1)当开关S1 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S2 _____(选填“接A”或“接B”)时,空气炸锅为低温挡。(2)R1的阻值。(3)当空气炸锅处于高温挡时,正常工作10 min消耗的电能。

解题思路:

首先,识图分状态。

①当开关S1断开、S2接A时,R1、R2串联,根据P=,此时总功率P1=。

②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总功率P2=。

③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R1、R2并联,此时总功率P3=+。

然后,比较大小,并确定挡位。根据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判断P3>P2>P1,所以③为高温挡,②为中温挡,①为低温挡。

最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实际问题。

解析

(1)当开关S1断开、S2接A时,两电阻串联,此时总功率最小,为低温挡。

(2)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为中温挡;总功率P=。已知中温挡功率和电源电压,根据P=,可知R1的阻值;所以R1===110 Ω。

(3)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两电阻并联,此时总功率最大,为高温挡。P=+。

所以,正常工作10 min消耗的电能

W=t+t=

×600 s+×600 s=

9.24×105 J

试题评析:试题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渗透着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的物理思想。此题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电是如何为人类服务的,并使他们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学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3 (2022四川广元)如图3为某品牌多功能电饭煲的简化电路原理图,电饭煲的额定电压是220 V,R2=88 Ω,R3=176 Ω,旋转开关置于O和a时为关闭状态,分别置于a和b、b和c、c和d,能实现低、中、高三个加热挡位的转换。低温挡电功率与高温挡电功率之比为1:6,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1)开关置于_________时,电饭煲处于中温挡。

(2)求电饭煲处于中温挡时,在额定电压下持续工作12 min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求电阻R1的阻值。

解题思路:

首先,识图分状态。

①旋钮开关置于a和b接线柱,R2、R3串联,此时总功率P1=。

②旋钮开关置于b和c接线柱,R3被短路,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此时总功率P2=。

③旋钮开关置于c和d接线柱,为R1、R2的并联电路,此时总功率P3=+。

然后,比较大小,并确定挡位。根据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判断P3>P2>P1,所以③为高温挡,②为中温挡,①为低温挡。

最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实际问题。

解析 (1)旋钮开关置于b和c接线柱时,电饭煲处于中温挡。

(2)电饭煲处于中温挡时,只有R2接入电路,在额定电压下持续工作12 min消耗的电能

W=t=×12×60 s=3.96×105 J

(3)当开关置于a和b接线柱时,R2和R3串联接入电路,电饭煲处于低温挡,此时总功率为

P=

当开关置于c和d接线柱时,电饭煲处于高温挡,R1、R2并联,此时总功率为

P=+

又因为低温挡电功率与高温挡电功率之比为1∶6,即P=6P,则可列出以下等式

+=6×

解得R1=88 Ω

试题评析:采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电饭煲为物理情境,突出融合了数学学科知识,强化了学科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能有效评价学生科学思维上的发展状况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4 教学建议

多挡位电路问题是电学中非常重要的微专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从四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

4.1 关注科技发展和实际问题,凸显思政育人作用

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和社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和劳动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育科学思想,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引领学生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2]。例如,通过设计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相关的物理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问题背后的物理原理,并思考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具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4.2 提升数学应用能力,重视学科融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加强学科融合实践,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重视物理与数学学科融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全面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具备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教育者需要具备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技能,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拓展其思维领域,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3]。同时,强调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跨学科知识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重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创造力并提升综合能力。

4.3 抓住情境中不变的物理量,关注思维路径在提升思维品质中的作用

思维路径是培养物理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物理学习中,需要关注情境中不变的物理量,这有助于建立关系式,理解物理现象和建立物理模型。首先,要明确物理量的意义和作用,抓住情境中的不变因素,以便更好地分析物理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关注思维路径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以及思维路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思维路径。其次,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他们的思维障碍和困惑,帮助他们理清思维路径,发现思维误区,并给予及时纠正和指导。最后,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经验分享,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

4.4 注重下标的规范和一致性,重视答题细节在训练科学思维中的作用

下标是指用于标记特定变量的符号,通过合理使用下标能清晰地表达出数据间的关系和特征。在答题或解决问题时,通过下标对物理量进行准确标记和分类,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混淆或错误,有利于理清思维路径的每个步骤和环节,培养逻辑严密、思维清晰的科学思维能力。

5 结 论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多挡位电路,都在以生活电器、科技成果、社会发展等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电学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教学中要强化必备知识的学习、思维方法的训练、关键能力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强化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张亮.“动态电路”中考试题的分类与解析——以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为例[J].物理教学,2021,43(1):51-54,50.

[2]胡晓强.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及引领作用——以2021年6月浙江物理选考卷为例[J].物理之友,2022,38(2):5-8.

[3]谢晓军,黄全安.2023年全国高考重庆物理卷压轴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J].物理教学,2024,46(1):69-72.

(栏目编辑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