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视域下高校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探究

2024-12-08李孟林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9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开始成为新媒体应用的前沿,以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为代表的校园新媒体迅速成为高校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校园动态和教学发展的主要渠道,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状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新媒体具有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对高校学生除了具有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外,还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今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发挥高校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从高校新媒体的类型、内容、方式出发,研究高校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据此提出精选热点主题、丰富内容形式、融入主流价值观、激发情感共鸣四大内容生产策略,提出丰富传播渠道、实施精准推送、增强互动参与、加强正面引导四大传播策略,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将高校学生培养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好青年。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9-0217-0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沈阳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研究课题“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DSZ-2024-210;202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电信诈骗被害人被骗心理机制及预警劝阻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23BSH004;2023年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竞争性项目“实战化教学背景下公安院校学生实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3JYJZ0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广泛兴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新媒体,有效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采取适当的传播策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成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官方账号、微博官方账号等[4]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新闻资讯和学习资料,将校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前沿学术成果及时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从而拓宽其视野。

其次,新媒体在思想引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报道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大型活动及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调动他们建设国家和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最后,新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准确详尽的报道和客观公正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能引导他们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理性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难。

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思想的引领者、舆论的引导者,更是爱国情怀的培养者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作用不容忽视[5]。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好新媒体,将其与思政课堂有效结合,为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高校新媒体内容生产策略

当前,新媒体是高校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话题的重要渠道。采取精选热点主题、丰富内容形式、融入主流价值观、激发情感共鸣等内容生产策略,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可以提高新媒体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新媒体内容的传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丰富的新媒体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精选热点主题

主题是新媒体内容的精髓和核心,它渗透、贯穿全部内容。因此,在新媒体内容生产中,精选主题是重中之重。一个成功的主题不仅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还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选择,直接决定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首先,主题应该紧跟时事热点,可选择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报道。例如,及时报道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大型活动等并进行权威解读。

其次,主题应该与学生息息相关,以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报道考试就业、创新创业、学历提升、参军入伍等内容,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动态的同时,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最后,主题应当积极向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敢于直面挫折的勇气。

精选热点主题不仅能增加内容的吸引力,促进信息的传播,还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创新性[6]。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丰富的时政新闻能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7]。

(二)丰富内容形式

在新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丰富内容形式是激发学生使用兴趣和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单一的文字形式已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新媒体内容生产需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内容的吸引力。

首先,应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内容的表达力,运用图片、表格、漫画等直观的视觉元素,让内容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其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增强内容的表达效果,适应大学生碎片化阅读习惯,从而增强内容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最后,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音频软件的兴起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可基于此制作早间新闻、有声书籍等音频内容,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丰富内容形式不仅能提高内容的吸引力,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高校新媒体应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形式,以适应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三)融入主流价值观

在新媒体内容制作中,融入主流价值观是确保内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认同感的关键。主流价值观不仅能帮助新媒体平台获得公众信任,还能确保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

首先,准确性是内容制作的基本要求。主流价值观要求高校新媒体对事件进行真实呈现和客观报道。因此,必须核实报道内容,确保其真实性,避免大学生对事件真相产生错误判断。

其次,需确保内容的公正性,这意味着作者在撰写相关人物和事件时,应了解各方意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避免出现偏见和歧视。

最后,在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邀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大学生等群体讲述自己的先进事迹,通过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学习先进典型人物,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融入主流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提升新媒体内容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还有助于提高新媒体平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推动高校新媒体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四)激发情感共鸣

在新媒体内容生产中,激发情感共鸣是提升内容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高校大学生而言,这一策略尤为重要,能使其产生深入思考。

首先,应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将抽象的事件变得具体、生动。通过讲述个人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整个事件,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需要借助视听资料,以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形式多角度展示现场,呈现事件原貌,使学生产生同理心。

最后,需要传递正能量,无论是对国家的热爱、对公正的追求、还是对弱者的同情,这些大众普遍接受的情感和价值最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让学生产生广泛的价值认同,使其在精神层面产生共鸣。

激发情感共鸣是新媒体提升传播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借助视听资料、传递正能量,能使相关内容更加深入人心,增强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765065b81815308e817adfd14e8f614a四、高校新媒体传播策略

新媒体传播策略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效果。有效的传播策略不仅能使受众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更能提升新媒体内容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新媒体可借助丰富传播渠道、实施精准推送、增强互动参与、加强正面引导等传播策略,拓展新媒体内容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增强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推动高校新媒体持续向好发展。

(一)丰富传播渠道

丰富传播渠道在新媒体传播策略中非常重要,它能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为了有效提升新媒体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新媒体时代,“刷抖音”已成为大部分学生活的一部分[8]。因此,可以将新兴媒体视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把握住传统媒体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发布内容,实现信息的全方位覆盖。

其次,联动线上线下活动,举办新闻发布会、名人讲座和艺术展览等线下活动,同时结合实时直播、视频回放和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将活动内容扩展到网络平台。这不仅能吸引学生来到现场,还能打破时空限制,从而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

最后,跨领域合作也是丰富传播渠道的重要方式。高校新媒体可以走出校园,与其他高校、社会组织等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策划面向大学生的活动和节目,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丰富传播渠道是新媒体强化传播效果的关键。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结合、线上线下活动的联动以及跨领域合作,新媒体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还能扩大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实施精准推送

实施精准推送是新媒体传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核心在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用户的个性特征,实现信息的精准匹配[9]。实施精准推送不仅能够增强用户黏性,还能有效提高用户满意度。

首先,实施精准推送依赖大数据分析技术,该技术能收集用户的访问历史、停留时间、点击行为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了解用户的兴趣偏好、阅读习惯等,绘制出用户画像[10],从而进行精准推送。此外,大数据还能通过不断优化个性化推荐算法,逐步提高个性化推送的准确度。

其次,实施精准推送需选择合适的时机。应根据学生作息时间、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内容,提高内容的点击率和阅读率[11]。

最后,实施精准推送还需要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12]。大数据分析模型在收集和处理用户数据时,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安全。用户应有权选择是否接受个性化推送,并且能够随时修改该设置。

实施精准推送是新媒体优化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的重要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选择合适的推送时机以及保证隐私安全,新媒体能够实现精准推送。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内容的针对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增强内容传播效果。

(三)加强互动参与

加强互动参与在新媒体传播中至关重要,它是优化用户体验和构建紧密关系的关键因素。随着抖音、快手的兴起,大学生群体越来越追求互动性体验,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不仅能调动用户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内容传播效果。

首先,新兴社交媒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互动功能。一方面,学生可以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发布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13],而且能增强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其次,举办在线活动也是增强互动参与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开设高校大学生青年大学习专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人物故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建立反馈机制,实时收集反馈意见。对学生反馈的疑问和建议,要给予关注和回应。对于反馈较多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增强互动参与是新媒体传播策略之一。通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自身的互动功能、举办在线活动、建立反馈机制等方式,高校新媒体可以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拓展新媒体内容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使新媒体持续向好发展。

(四)加强正面引导

加强正面引导是新媒体传播的关键一环。高校新媒体传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首先,加强正面引导是高校新媒体工作者的本职要求。新媒体应该重点宣传振奋人心的事件,营造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其次,建立舆情管理系统是强化正面引导效果的关键。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舆论动态,高校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回应负面信息,防止其产生不良影响,还能发现近期舆论关注的风险点,及时调整工作重点,降低负面舆情出现的风险。有效的舆情管理不仅能够引导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还能增强新媒体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最后,可以建立专家智库,邀请专家学者发出权威声音,澄清谣言。这不仅能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还能使学生理解复杂的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14]。

加强正面引导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环节。重点宣传振奋人心的事件、建立舆情管理系统和专家智库[15],不仅能有效增强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能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五、结语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精选热点主题、丰富内容形式、融入主流价值观、激发情感共鸣等内容生产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新媒体内容的吸引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丰富传播渠道、实施精准推送、增强互动参与、加强正面引导等传播策略,可以增强新媒体内容的传播效果,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受众需求的变化,高校新媒体应不断改进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文茜.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2.

[2] 刘晓霞,曾湘衡,曾雪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研究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9):96-99.

[3] 朱立人,常峥.关于整体性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228-229.

[4] 胡元林.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6):152-156.

[5] 张琴.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2):179-182.

[6] 李晓兰.微信公众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D大学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22.

[7] 徐万鹏,张楚晗.校园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公共意识影响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10):44-46.

[8] 唐亚阳,黄蓉.抖音短视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共生:价值、矛盾与实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4):1-6.

[9] 林春.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精准教学的实施框架与实现路径[J].化工高等教育,2024,41(1):55-61,107.

[10] 周华清,曹亚菊.科技期刊B站学术视频运营中的用户画像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35(4):501-508.

[11] 何志武.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生产:平台创新促进理念回归[J].今传媒(学术版),2017(8):5-8.

[12] 郝子甲.学生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时代的关切[J].办公自动化,2024,29(1):89-91,13.

[13] 沈惠,王藕娟.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144,146.

[14] 刘会朗.立德树人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J].河南教育,2023(32):30-31.

[15] 徐婧,唐川.世界一流高校智库专家构成特点研究:以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8):4-8.

作者简介 李孟林,助教,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中队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