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策略研究
2024-12-08王利鑫
摘要:文章深入探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征与显著优势,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研究广泛覆盖新媒体的数字化、虚拟化、个性化及高度交互性等核心特性,并深入剖析这些特性给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带来的双重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研究方法上,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法梳理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相关理论基础,随后深入探讨新媒体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新媒体拓宽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渠道,通过多元化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广泛覆盖与精准推送;另一方面,新媒体丰富了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增强了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受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同时,新媒体的交互性特征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然而,研究也指出了新媒体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信息过载、网络舆论环境复杂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的互动传播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能力、利用数据分析功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创造良好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
这些策略旨在进一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策略;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9-0212-05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抗疫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220823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对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媒体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资源,也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媒体以其数字化、虚拟化、个性化、互动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空前的契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特征
(一)数字化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特征。数字技术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达到了实时分享的目的。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也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表达方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的结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带来了更丰富的信息体验。
(二)虚拟化
新媒体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多种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互动环境。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地探索、交流、学习,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网络的虚拟化特性,不但拓宽了人们认知的界限,也推动着社会传播模式的创新。
(三)个性化
新媒体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兴趣、需要和行为习惯进行精确的分析,从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这既能实现信息的定向推送,又能提高受众的满意度。
(四)交互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是双向互动的。使用者除了能接受信息外,也能进行评论、分享、转发、即时与其他使用者交互。这不但丰富了信息的传递方式,更促成了信息的多元化。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拓宽传播渠道,扩大覆盖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讲座、报刊、广播和电视等途径来实现,由于覆盖面窄,其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的信息需要。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快速传播,并被及时分享。这大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多种传播方式,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了多种可能。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开设网站,定期上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文章、图片和视频等,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出生动有趣、易于传播的短视频,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直观、简明的方式展示出来;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开发专用的思想政治教育App,为人们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既丰富了宣传手段,又增强了宣传效果。
(二)丰富传播形式,提升吸引力
新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丰富的传播形式。与单纯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相比,新媒体可以整合各种媒介要素,取得立体化的传播效果。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极大地提高了它的吸引力。
具体而言,新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如通过动画、漫画、微电影等形式对其进行展现,让它更接近观众的现实生活需要和心理需要;通过直播等方式实时进行交互式沟通,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沉浸感;利用VR、AR等技术,对现实情景或历史事件进行仿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1]。
丰富的传播方式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又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三)促进双向交流,增强互动性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但是,新媒体却能打破隔阂,通过社会化媒体、留言板、在线问答等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这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表达意见,与教师及其他学生形成意见的碰撞,从而实现自我反省、成长、发展。
同时,新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参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创作、案例分享、实践活动等,用自身的经验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在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能燃起对学习的热情,又能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四)挑战与机遇并存,需不断创新
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能力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由于新媒体信息具有海量、碎片化等特点,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产生信息焦虑。
其次,新媒体具有的开放、匿名等特点,使互联网舆情环境复杂多变、难以把握。
最后,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保持冷静,有敏锐的观察力,有针对性地创新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应用新媒体的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用;要增强网络舆论监管能力,及时发现、正确处理问题;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更准确地进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要进一步进行创新性探索,以开展适应时代特征的高质量教学服务。
三、新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策略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当前,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面对学生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
首先,这种变化的精髓在于内容的革新。把握时代的脉搏,从现实中发掘出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感染力的有效途径。将这些生动的元素巧妙融合,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有温度,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得到思想的洗礼。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形式的革新为内容的革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多媒体属性,给人们带来了广阔的创作空间。短视频凭借简洁、易传播的特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宠。而微电影以深沉的思想意蕴渗透故事情节,使观众既能感受到视觉上的愉悦,又能收获内心的感动[3]。动漫更是大大降低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难度。VR/AR技术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从而使其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最后,直播等方式的使用,既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及时的反馈,营造了良好的互动生态。
(二)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的互动传播平台
新媒体时代,搭建多元化的互动传播平台,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能力的重要战略。面对学生越来越多样化的媒体使用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适应这种转变,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平台设置,保证教育内容的覆盖面。既要坚守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阵地,也要大胆地开拓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移动应用等渠道,让学生接触到的内容更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这既可以增强教育内容的接受性,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与此同时,多平台的互动可以形成强大的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更响亮、更有力量。但是,只有多样化的平台是不够的,建立交互也非常重要。在搭建沟通平台的过程中,要注意平台的互动设计,设置评论区、在线问答、投票调查等多个功能模块,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4]。
这些功能模块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使教育服务的品质得到持续提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主动整合社会化媒体社区,创建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互动式组织,以方便学生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共同爱好,从而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新技术运用能力
在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这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考验,也是适应整个教育体制的需要。
首先,技能训练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根本。通过定期组织系统的综合培训,教师可以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产生深刻认识,并增强社交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数据分析等核心能力。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也可以提高他们在新媒体平台获取、处理、发布信息的能力,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参加短视频创作比赛,分享社会化媒体运营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技能[5]。这既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循环。
最后,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提高教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队伍应集新媒体技术人员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于一体[6]。其中,新媒体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平台的搭建与技术保障的提供,保证新媒体平台稳定运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内容进行规划,以保证其具有感染力,价值导向正确。
(四)利用数据分析功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新媒体不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且以其强有力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要准确分析学生的喜好,并进行个性化的推荐。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采集学生的浏览记录、交互反馈和学习进展等在线行为信息,对学生进行精确画像,反映学生的喜好、兴趣点、价值观等,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7]。教育工作者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例如,对关注国事的学生,推出时事政治类文章,鼓励他们与同学分享有关活动的心得与体会,这可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
其次,要实时监控和调节数据。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量、内容的共享率、参与度等统计指标进行监控,教育工作者能实时把握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例如,发现某个话题没有引起热烈的讨论,就适时改变主题;如果某录像课的点击量不高,可以考虑提高录像的质量或者在录像中加入交互式内容[8]。即时的信息监控与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持续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最后,对结果进行评价,不断改善。运用资料分析函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成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调查结果不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对目前教育实践的成效产生全面认识,也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参考[9]。例如,通过分析学习成绩、家庭作业和考试成绩,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影响进行评价;从学生言行举止、价值观、情感态度的改变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五)创造良好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良好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重要保证。
首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构建高质量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10]。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11]。例如,在网上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平台,定期公布学习材料、主题讨论等;开展“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短视频比赛,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健全监督机制和制度规范。要使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健全监督机制和制度。例如,建立在线舆论监测平台,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控;可制定网络资讯管理条例,以明确资讯公布与管理之准则;与各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打击网络有害信息[12]。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实例,并学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13]。
例如,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开展培训;创建一个教师交换群,鼓励教师共享教育经验;通过定期的教学观察、评比等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结语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的互动传播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能力,利用数据分析功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创造良好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让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为大多数受教育者的成长服务。可以相信,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持续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将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dda776dde5af3a3be44dcf00ec16c6636ae2987d854d7bc57b7b7a4011b060a0[1] 刘鹏远.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精准育人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4(20):25-27.
[2] 刘洁溪,廖鹏.新媒体技术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林区教学,2024(9):11-16.
[3] 王梦涵,王芳,王坚.新媒体时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4(17):130-132.
[4] 焦娜,朱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育人的新媒体应用实践[J].中国军转民,2024(17):102-104.
[5] 胡荣勋,曾庆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开发应用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8):13-15.
[6] 菅康康,姜华帅,何桂明.新媒体助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3(5):83-85.
[7] 徐媛媛.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作用发挥:推荐《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J].新闻记者,2023(3):97.
[8] 刘莹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意义[J].采写编,2023(2):145-147.
[9] 李丽.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提升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18):46-48.
[10] 孙兆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模式的创新:推荐《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J].新闻记者,2022(1):97.
[11] 刘小明.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创新运用: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10):105-106.
[12] 周杰.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4):102-103.
[13] 金红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路径:推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J].新闻记者,2021(3):97.
作者简介 王利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