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培养策略研究
2024-12-08王晓亚
摘要:文章探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必备素养与职业能力,以及成长路径和培养策略。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学者型主持人扮演着信息传递者、观点引导者与讨论推动者的多重角色。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者型主持人,并提出培养策略:深入理解全媒体特性,熟悉各平台运作方式和规则;利用全媒体传播特性优化主持工作,扩大受众群体和提升个人影响力;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终身学习,以“进步”应万变;提升新闻敏锐性,为观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解读和观点分享;强化跨平台互动能力,更加注重跨界融合与多元发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策略共同构成了学者型主持人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成长和发展框架,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全媒体传播环境。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环境;学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成长路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9-0142-05
一、引言
全媒体传播环境以多元化、互动性和实时性为核心特征。多元化体现为信息来源广泛且形式多样,涵盖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介形态,这一特征要求学者型主持人具备跨媒介处理信息的能力。互动性则侧重于受众角色的转变,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他们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转发等形式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1]。这要求主持人与观众双向交流,进而引导和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实时性则意味着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新闻事件的报道与反馈几乎可以做到实时进行[2],这要求学者型主持人能够迅速反应,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全媒体传播环境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效的方式,也对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3]。所以学者型主持人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还需较强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和跨平台互动能力。
二、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面对海量信息,他们须具备强大的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以敏锐的新闻嗅觉迅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深入解读,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观点。语言表达能力是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观众易于理解内容的关键,而独立的思考能力则确保他们能在处理新闻事件时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此外,学者型主持人还需适应全媒体传播特点,持续学习、广泛阅读、积累实践经验和锻炼批判性思维。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信息传递者,更是观点的引导者与讨论的推动者。
作为信息传递者,主持人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其迅速准确地传达给受众[4]。学者型主持人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精准解读并深入分析各类复杂信息。他们能够从海量资讯中迅速筛选出关键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件的本质和核心。
作为观点引导者,学者型主持人通过精湛的语言表达,清晰传达个人见解。他们的话语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能够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面对争议性话题时,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舆论的引导者,需要在保证信息真实性的同时,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处理信息[5]。他们保持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引导观众理性思考。同时,还要运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和评价,帮助观众形成自己的判断。
作为讨论推动者,学者型主持人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捕捉并紧跟时事热点。他们能够及时发现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通过节目平台引发观众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他们擅长引导嘉宾和观众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出积极、热烈的讨论氛围。同时,他们还需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为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更为重要的是,学者型主持人需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辨析力,不断有新发现、新视角,最终形成与他人不同的个性[6]。面对海量信息,他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信息和片面观点所误导。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入分析和评估信息,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培养观众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的成长路径
(一)持续学习
在学者型主持人的成长历程中,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全媒体传播环境下,信息更新迅速,知识领域广泛,正因如此,主持人务必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跟上时代快速前进的步伐。例如,在主持一档经济类节目时,学者型主持人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准确解读复杂的经济数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观众剖析经济现象。
同时,持续学习还有助于培养主持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可以使主持人在创作时从自己的视角和经验出发,为节目带来新的创意和深度,从而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7]。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主持人要依托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独到见解。例如,面对国际政治冲突,学者型主持人需依托国际政治和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要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应从多个角度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提出独到的见解。持续学习能让主持人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思维,使他们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不被表象所迷惑,而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在专业知识方面,持续学习也会让主持人受益匪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科技类节目的学者型主持人,应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掌握新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在节目中,要深入浅出地为观众解读这些技术,展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提升节目的专业性和观赏性。
因此,无论从全面掌握专业知识,还是从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来看,持续学习都是培养学者型主持人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二)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在学者型主持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阅读所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主持人可以学习到前人的人格品质和修养,这不仅可以启迪智慧,还可以影响和塑造主持人的个人气质和品格[8]。通过广泛阅读,主持人可以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极大地拓宽知识面,还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论证方法和思维模式,在主持节目时更加清晰、更加准确、更加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广泛阅读也能帮助主持人逐步建立起丰富而又完善的知识体系。当主持人拥有这样一个知识体系之后,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就能够迅速找到更加全面、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直播节目中,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广泛的知识储备可以帮助主持人更好地处理这些突发状况[9]。
因此,广泛阅读无疑是学者型主持人成长路径中的重要一环,是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因素。只有持续不断地广泛阅读,主持人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充实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站稳脚跟,成为真正优秀的学者型主持人,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更具深度的节目内容。
(三)积累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对学者型主持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主持人能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理论,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同时,实践是适应全媒体传播特性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主持人能学到如何与观众高效互动,了解观众需求和喜好,掌握沟通技巧,与观众建立起情感联结,提升节目的吸引力[10]。此外,主持人还可以学习如何在实时的新闻环境中作出快速且准确的判断。在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主持人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及时向观众传达准确的信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传播平台层出不穷,主持人需要熟悉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掌握在不同平台上传播的方法和技巧,以实现信息的最大化传播。
只有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主持人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逐渐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高超的业务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实践经验是主持人成长道路上的基石,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复杂多变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中,学者型主持人的养成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工作场景当中,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主持人对节目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从而提高节目的内容质量和深度,在同质化的媒体环境中,找到创新的角度和方式,使自己的节目与众不同,吸引更多的观众[11]。
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除了积极阅读、勤奋写作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深刻反思,翔实记录思考过程及决策依据,从而梳理思路,及时发现潜在的逻辑问题。只有这样,主持人在面对问题时才能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应严格验证信息来源,确保其可靠性和权威性,避免受虚假信息的误导。
此外,主持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辩论。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学会用心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且敢于进行反驳。主持人参与讨论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辩论中,主持人则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面对批评和反馈时,批判性思维能让主持人客观分析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节目[12]。只有不断锤炼,主持人才能真正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培养策略
(一)深入理解全媒体传播特性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需对互动性、实时性和跨平台性等全媒体特性有深刻理解,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主持人提出的更高要求。互动性要求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双向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包括观众的反馈和评价。互动性不仅能增强用户的参与感,而且能在用户和主持人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13]。实时性是指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要求主持人在短时间内高效处理大量信息。跨平台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传播,主持人需要熟悉这些平台的运作方式和规则。
(二)利用全媒体传播特性优化主持工作
学者型主持人在全媒体传播时代需制定适应策略,充分利用全媒体特性优化主持工作。
首先,针对全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学者型主持人可以尝试新的主持形式和互动方式,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并获取更多反馈,从而提升主持水平和节目质量。
其次,针对全媒体传播的实时性,学者型主持人需要及时掌握新闻动态和社会热点,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关切,设计具有话题性的节目内容,引发观众思考与讨论。
最后,跨平台性使主持人可以在多个平台开展工作,也需要他们根据个人定位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进行运营,以确保内容与平台特性相匹配。在内容创作上,要确保内容的独创性,避免低质量、重复性的内容。在传播时,要关注各平台的数据统计,了解受众喜好、观看时长等信息,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内容策略,优化发布时间、提高发布频率等。
(三)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在复杂多元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中,学者型主持人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精神,能不断更新知识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需求[14]。建立完备的个人知识体系,有助于其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节目内容,显著提高节目质量。
通过建立知识体系,主持人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找到相关知识,为节目制作和主持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还能够增强主持人的自信心。当主持人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时,他们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会更加从容自信,能够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在特定领域建立起专业形象。
成长为学者型主持人的关键在于学,而且是终身学习。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演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需要主持人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以“进步”应“万变”,这是主持人在全媒体时代必须秉持的理念。主持人要时刻保持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媒体传播中乘风破浪,保持竞争力。
(四)提升新闻敏锐性
在纷繁复杂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中,敏锐的新闻嗅觉无疑是学者型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广阔的视野能为主持人提供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多样的思考角度。而敏锐的洞察力则像探测器,能够帮助主持人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深入分析新闻事件,挖掘深层次原因和广泛影响,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还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关注、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引导社会舆论[15]。
主持人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持续不断地跟进问题,并且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他们要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真相,为观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解读和观点分享。
(五)强化跨平台互动能力
学者型主持人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必须具备跨平台互动能力。这是因为全媒体传播的特性决定了信息不再通过单一的媒介传播,而是在各种平台上交叉、融合和互动。这就要求学者型主持人熟练运用各种媒介工具,如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跨平台的思维方式,能够在不同平台上灵活切换,理解和适应各平台的特点和规则,以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节目主持人将更加注重跨界融合与多元发展。他们可能涉足多个领域和多个平台,成为全能型的主持人。
(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者型主持人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的核心技能。为了提升这一技能,主持人需持续学习和实践,掌握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广泛阅读也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丰富主持人的语言素材,提高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性。此外,主持人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根据不同的观众和场合,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如比喻、引用等,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总体来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主持人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五、结语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者型主持人显得尤为重要。学者型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持续学习、广泛阅读、积累实践经验,并具备批判性思维。这些因素是培养学者型主持人的关键。此外,适应全媒体传播特性也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学者型主持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主持人自身不断努力,媒体机构提供支持和培训,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全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只有这样,学者型主持人才能在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深入的内容服务,更好地解读复杂的信息,引导公众理性思考,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未来,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学者型主持人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脱颖而出,为新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丰志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8(9):112-113.
[2] 贾烜铭.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传播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6):92.
[3] 李超民.全媒体研究热点与趋势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晋阳学刊,2023(4):25-33.
[4] 刘霞.全媒体语境下全能主持人的创新培养策略与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55-56,100.
[5] 郑雅馨.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角色辨析:基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嘉宾使用管理的通知》的学习[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153-154.
[6] 向杨.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创新思维[J].视听界,2012(2):119.
[7] 许一婷.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创新思维[J].东南传播,2012(12):182-183.
[8] 刘方.浅析阅读积累对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创作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8,2(27):136.
[9] 温嘉仪.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提升策略:以央视《2023主持人大赛》为例[J].记者观察,2024(3):155-157.
[10] 孙莹.全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实践能力探析[J].今传媒,2015,23(7):121-122.
[11] 叶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创新思维及培养策略[J].记者摇篮,2019(9):117-118.
[12] 马媛媛.对“批判性思维”重要意义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9(2):132-133.
[13] 张蕾.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研究[J].记者观察,2023(15):157-159.
[14] 周文培.论多维传播语境下学者型主持人的价值[J].中国报业,2021(6):15-17.
[15] 邓金锋,陈兆宝.记者型节目主持人角色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1(10):155.
作者简介 王晓亚,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国际传播、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