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基础与深化互动:基于家庭择园期待调查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建议
2024-12-07薛国瑞 查敏敏 王湘鑫
摘要: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背景下,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待也产生了一定变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159名家长的择园需求中了解家长的择园期待。研究发现:多数家长在择园问题上更关注幼儿园的保教内涵;与父亲相比,母亲更关注幼儿择园问题;“80后”家长对幼儿园有更多期待;家长学历、收入与家长择园重视程度总体上呈正比;公办园家长更关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和园所费用。为进一步满足家长对幼儿上好园的期待,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幼儿园管理模式与保教质量;增强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注重家园合作的双向互动和深层次交流。
关键词: 幼儿家长 择园期待 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 薛国瑞/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讲师(杭州 311231)
查敏敏/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杭州 311231)
王湘鑫/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杭州 311231)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期待也从“有园上”转向了“上好园”。而对于什么是“好”的幼儿园,家长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并集中体现在择园时的不同考虑上。择园,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园所费用、方便性、教学质量等都是家长综合考虑的因素。但是,受现实条件制约,家长们难以选择所有条件都理想的幼儿园,如价格便宜的幼儿园可能距离较远,不方便接送;而方便接送的幼儿园可能教学质量不高。 [1]为此,如何充分破解民生之困,在满足家庭幼儿“有园上”的同时满足“上好园”,并为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需要对家长择园的需求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
近年来,学界对于家庭择园问题进行了丰富且有益的探索。在择园影响因素上,家长较为关注幼儿园的环境与设备、师资队伍、费用、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2][3][4][5]幼儿园的形象、声誉、方便性、幼儿园管理、保育及服务、个别需求等因素也是家长择园时考虑的内容。[6][7][8]有研究表明,不同背景、不同性质、不同级别幼儿园的家长对择园影响因素的关注均会产生差异。[9]在幼儿园的质量与方便性之间,大部分研究发现,家长择园时更关注幼儿园的环境与设备、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课程理念等反映幼儿园质量的因素,也有认为家长在择园时最关注幼儿园的方便性问题,将“距离”作为选择幼儿园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对“就近入园”的需求非常强烈。[10]在择园现状上,入园难是家长择园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新时期我国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11]家长在择园过程中会更偏向选择公办幼儿园[12][13],但由于公办园一位难求,普惠性民办园数量不足等问题,营利性民办园品质不一、价格虚高[14],家长多优先考虑幼儿有园上的问题,相对淡化幼儿园的质量。在择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家长在择园过程中会出现择园观念存在偏差[15][16]、父亲教育角色缺失[17][18]、择园机会不均等[19][20]等问题。择园观念的偏差具体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品德培养;重视园所费用,相对忽视质量;重硬件设施,轻软件配套等。[21]
总体上看,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家长择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而专门针对家长择园期待的研究相对较少。期待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对于事物发展的一种正面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向和目标,促进人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22]因此,本研究拟从家长对幼儿园保教队伍、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家园合作、费用及方便性等方面,了解家长择园的期待,为进一步满足家长对于幼儿上好园的美好期待,以及推进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2年5月至7月间,采取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从地区上看,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较少,共收集家长问卷189份,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15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13%。其中母亲问卷97份,占比61%;父亲问卷51份,占比32.1%。据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31~40岁、41~50岁三个阶段,分别占比27%、36.5%、30.2%;学历以大专或本科为主,占比44.7%;公务员或教师、技术、专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共占比58.5%;月收入主要集中于3 001~5 000元、5 001~8 000元、8 001~12 000元,分别占比24.5%、25.2%、23.3%;幼儿所在园所性质主要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占比50.9%;择园方式主要为幼儿园在家附近,无须选择,占比78.0%;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主要为满意,占比46.5%。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自编的《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家长的基本信息(如家长与孩子的亲属关系、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第二部分为家长择园影响因素量表,由幼儿园管理及环境、保教队伍、家园合作、教育理念及内容、费用、方便性六个维度组成,共44个题项。问卷借鉴了刘林利、魏艺萍、肖灿以及陈淑华的相关研究。为确保问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参照刘焱[23]、李克建[24]等人的相关研究思路和框架,对家长择园影响因素量表中六个维度的子项目进行优化和完善,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法,5个等级依次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对应分值依次为5~1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针对本问卷进行专家分析,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评定,专家们对该问卷文字和数据内容有含糊不清或不适当之处进行修正,确保问卷中的题项能较好地反映所测量的问题。经SPSS21.0分析,测得问卷的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6。对问卷测验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6 303.85,KMO抽样适当性参数为0.91,P<0.001。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进行因素抽取,运行时,采用“直接指定因素的个数”进行,测得6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解释百分比为68.99%,44个题项提取6个因子对原始数据的解释较为理想。各维度因子载荷范围分别为:幼儿园管理及环境(0.55~0.86)、保教队伍(0.54~0.85)、家园合作(0.46~0.78)、教育理念及内容(0.54~0.79)、费用(0.66~0.82)、方便性(0.45~0.72),研究工具结构效度良好。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背景的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由表1可知,家长择园影响因素中六个维度的均值(标准差)由高到低依次为:保教队伍4.70(0.39)、教育理念及内容4.57(0.51)、幼儿园管理及环境4.36(0.63)、家园合作4.31(0.60)、方便性4.05(0.66)、费用4.04(0.69)。由此可见,随着家长择园影响因素均值的减小,标准差总体上逐渐增大。其中,保教队伍维度的均值最高,标准差最低,表明家长择园时最为重视保教队伍,且个体之间对保教队伍的重视程度较为一致;费用维度的均值最低,标准差最高,表明家长择园时对费用的关注相对较弱,且家长对费用方面的重视程度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
(二)人口学变量下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为分析人口学变量下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差异状况,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从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六个维度,对家长与幼儿的亲属关系、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幼儿所在园性质的差异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长择园影响因素在职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人口学变量上均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具体结果如下。
1.不同亲属关系的家长择园影响因素情况
由表2可知,母亲的总体得分最高,为4.42分;父亲的总体得分次之,为4.25分;祖辈总体得分最低,为3.96分,说明母亲择园时会有更多的考虑,关注的问题也较为广泛。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亲属关系的家长在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和总分上,母亲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父亲和祖辈,即母亲更为重视幼儿的择园问题,择园时更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内容和幼儿园管理及环境。
2.不同年龄的家长择园影响因素情况
本研究将家长以10岁划为一个年龄层,分为4个层次。由表3可知,不同年龄的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的总体得分呈倒“U”形分布。31~40岁家长的总体平均得分最高,为4.50分;51~60岁家长的总体平均得分最低,为4.17分,说明“80后”家长择园时关注的因素更加全面,对教育有更多的期待。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家长在保教队伍、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教育理念及内容和幼儿园管理及环境两个方面,31~40岁家长得分均显著高于41~50岁家长;在保教队伍方面,31~40岁家长得分要显著高于21~30岁家长;在总体得分上,31~40岁家长要显著高于41~50岁和21~30岁家长。
3.不同学历的家长择园影响因素情况
由表4可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总体得分最低,为4.19分;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家长总体得分居中,为4.34分;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总体得分最高,为4.43分。由此可见,学历与家长对择园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呈正向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家长在保教队伍、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家园合作和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在保教队伍、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家园合作以及总体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
4.不同月收入的家长择园影响因素情况
由表5可知,经济水平对家长择园时考虑的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月收入在3 000元及以下的家长总体得分最低,为4.08分;月收入在12 000元以上的家长总体得分最高,为4.54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收入的家长在保教队伍、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家园合作、方便性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保教队伍方面,月收入在5 001~8 000元的家长对其12个子项目的关注均显著高于月收入在3 000元及以下的家长;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方面,月收入为5 001~8 000元以及月收入为12 000元以上的家长对其11个子项目的关注均显著高于月收入为3 000元及以下的家长;在家园合作方面,月收入为5 001~8 000元以及12 000元以上的家长对其6个子项目的关注均显著高于月收入为3 000元及以下和月收入为8 001~12 000元的家长;在方便性方面,月收入在3 001~12 000元以上的家长对其3个子项目的关注均高于月收入为3 000元及以下的家长。
5.不同性质幼儿园家长择园影响因素情况
由表6可知,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家长择园时关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普惠性民办园的家长总体得分最低,为4.19分;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总体得分最高,为4.45分,说明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对择园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最高,对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质幼儿园家长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费用以及总体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方面,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得分显著高于普惠性民办园和营利性民办园的家长,其中普惠性民办园和营利性民办园家长在“幼儿对园所喜爱程度”“五大领域教育”题项上的得分较低,趋于一般到重要之间,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见图1)。在费用方面,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家长对其重视程度显著高于普惠性民办园与营利性民办园家长。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家长最为关注“服务性收费凭家长自愿,据实结算”和“园所费用符合家庭消费程度”,普惠性民办园与营利性民办园家长则最为关注幼儿园“定期公示收费项目”(见图2)。在总体得分上,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得分显著高于民办园家长。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多数家长在择园问题上更关注幼儿园保教内涵
在众多的择园影响因素中,虽然不同背景的家长关注点各有差异,但总体上,家长们最关注的不是费用、方便性等实际性问题,而是保教队伍、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与环境等反映幼儿园保教内涵的因素。这与史瑾、魏艺萍等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而与肖灿、连玥等人研究结论中强调“费用”是家长择园重视的因素具有一定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入园贵”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本研究中,首先,保教队伍是家长择园时最重视的因素,也反映了家长心中“好”的幼儿园标准。家长期待教师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也对幼儿保教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家长较为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内容。教育理念及内容能够反映园所的幼儿观、教师观、教育观等,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调查中发现,家长择园时会考虑园所的教育理念是否与自身的教育观念相契合,是否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最后,幼儿园管理及环境也是家长较为关心的因素。环境是较为外显的因素,物质环境能为幼儿发展提供各种支持,精神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家长通过观察园所的物质环境、感受幼儿园的教育氛围等来衡量幼儿园的质量。同时,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园所的安全管理是家长较为关注的因素。
2.与父亲相比,母亲更加关注幼儿的择园问题
由于参与问卷调查的主体多为幼儿的父亲和母亲,祖辈和其他家长的占比极小。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父亲和母亲对择园关注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帮助幼儿选择一所适宜的园所是父母双方都应该承担的教养责任,但在实际调查中显示,母亲的参与度更高,更重视幼儿的择园问题,此结论与张晓旭、魏艺萍等人的研究一致。
本研究中,父亲在所有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母亲,同时在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维度中,二者有显著差异。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理念及内容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时代的教育价值观变迁。传统中国社会中,“养不教,父之过”等观念较为盛行,反映了子女的教育往往与父亲密切相关,母亲集中在养育方面。当代中国,母亲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程度高,并呈现出更为专业的视角。这可能与当代中国女性地位不断提升,女性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职责越来越丰富有关。研究显示,母亲对幼儿教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掌握的育儿理论和方法也较父亲为多。同时,相比于父亲,母亲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方面,特别是对幼儿的安全问题、健康问题以及一日生活中的琐碎之事都更为重视。
3.“80后”家长比较关注幼儿教育问题,对幼儿园有更多的期待
不同年龄的家长对择园影响因素的关注具有差异性。翟艳、陈淑华研究发现,年龄越大的家长,对园所的费用高低越重视。魏艺萍发现“70后”家长对于各项教育内容的需求关注度比较高,“80后”家长对于各项教育内容的需求关注度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中,“80后”家长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段家长,即“80后”家长最为重视幼儿择园问题,这与王方等人的研究一致,她认为“80后”家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入园问题也愈加关注。[25]
在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两个维度上,“80后”家长与“70后”家长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与“70后”家长相比,“80后”家长在信息化浪潮中成长,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广泛,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新鲜事物,并且“80后”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所具备的养育知识体系更为系统,对自身所追求的教育理念有着清晰的认知,与“70后”家长持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同时“80后”家长也意识到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在保教队伍方面,“80后”家长与“90后”家长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80后”家长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的教育有更强的规划意识。同时,“80后”整体步入而立之年,具备较强的教养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
4.家长学历与家长对择园问题的重视程度成正比
家长学历越高,越重视幼儿的择园问题。高学历的家长更愿意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资,更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择园问题的关注度也更高。本研究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在保教队伍、教育理念及内容、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家园合作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原因可能是学历会影响家长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因而在择园观念上产生一定的差异。随着学历的提升,家长对保教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既追求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又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追求保育人员的专业性;学历越高的家长相对越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内容与自身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同时,他们既关注幼儿园的管理及环境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又能尊重幼儿,倾听幼儿的声音,关注幼儿对园所的喜爱程度;在家园合作方面,学历较高的家长对教育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也具有更强的教育责任感,愿意积极配合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幼儿成长和进步。
5.总体上,高收入群体比低收入群体更重视择园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1》中城镇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对五个水平的月收入进行定义,3 000元及以下简称低收入群体、3 001~5 000元简称中等收入群体、5 001~8 000元简称中等偏上收入群体,8 001~12 000元简称较高收入群体,12 000元及以上简称高收入群体。调查发现,低收入群体、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分别占比16%、50%和34%,三个群体在保教队伍、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家园合作和方便性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收入越高的群体对四个维度的关注度越高,其原因可能是收入越高的家长越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教育成长需求,希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刘保中等人也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父母经济状况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教育期待也越高。[26]此外,研究发现月收入处于8 001~12 000元的家长较为特殊,此群体对家园合作维度的关注显著低于中等偏上收入群体,进一步探究发现,此群体中,家长职业为技术、专业人员和自由职业的占比分别为30%和24%,这说明家长可能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而牺牲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同时有46%的家长为幼儿选择的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长希望依靠较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是以往研究中较少关注的。
6.公办园家长更关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和园所费用
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费用两个维度上与普惠性民办园和营利性民办园家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幼儿园管理及环境方面,普惠性民办园和营利性民办园家长在“幼儿对园所的喜爱程度”“五大领域教育”的关注度一般,显著低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其原因可能是民办园家长更关注幼儿园管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否符合自身的要求,而相对忽视幼儿的感受。同时,民办园家长可能比较关注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对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在费用方面,陈淑华、魏艺萍认为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家长在费用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连玥发现民办幼儿园家长更关注园所费用。本研究则得出相反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公办园家长对费用的关注要高于民办园家长。其原因可能是前人研究中费用维度主要聚焦于“园所费用的高低”和“收费项目清晰合理”两个方面。本研究中,费用维度的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关注园所费用的高低和收费的合理化,还关注园所收费形式、收费标准、服务性收费、费用定期公示、费用与家庭消费水平等内容,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家长的幼儿教育消费观念。在费用方面,由于民办园质量参差不齐,园所管理规范程度不一,一些园所存在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因此,民办园家长最关注的是定期公示收费项目,与公办园家长相比,民办园家长迫切期待幼儿园能够实现收费公开、透明和规范化;而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家长对5个题项的关注较为均衡,他们的幼儿教育消费观念比较理性,同时,由于他们不存在对园所滥收费的担忧,因此他们对费用的关注转向了其他方面,并且对各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更关注园所费用是否符合家庭消费程度、园所服务性收费等。
(二)建议
1.持续优化幼儿园管理模式与保教质量
期待并非只是一种更好的期许心态。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家长的择园期待一方面包含了对既有教育质量的认可,一方面有在此基础上的优化改进要求,两者不可分割。所以,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应牢牢守住幼儿园组织管理和科学保教的基本规范,而不能为了特色、专长等优势,忽略或弱化了这些基本的要求。具体来说,幼儿园应继续坚持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愉悦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并根据幼儿和家长的需求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支持家长参与,更好推进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例如,可在幼儿园增设家长议事厅,把家庭教育问题放在幼儿园进行集中讨论等。同时,幼儿园还应优化财务公开制度。民办幼儿园要及时依据相关规定动态调整园所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收费政策,杜绝私自提高收费标准、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等行为,确保收费操作流程规范化、合法化,通过发放告家长书、设立公示栏、开放网络公示平台等多种形式全面落实收费信息公示制度,接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监督,实现园所收费透明化和规范化。相关部门要依据当地办园成本、市场需求、家长承受范围对民办园收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参考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明确收费标准的合理依据,规范民办园收费行为并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
2.增强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当前,家长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关注已经不仅停留在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起居、纯粹“带孩子”的层面,家长也期待保育人员能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教育影响,要求保育人员不仅要掌握必备的保育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素养。同时,教师也不仅仅聚焦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技能,保育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要。家长期待保教人员承担起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责任。因此,幼儿园要重视保教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化持续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工作。一方面,幼儿园将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保教人员的准入底线,在聘任相关人员时考察其品行及准入资质,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密切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满足家长对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期待;另一方面,重视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系统,构建良好的环境支持、情感支持及专业支持,提升服务多种类型儿童的能力。积极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医学资源,开展医教结合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3.注重家园合作的双向互动和深层次交流
当前,家长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教育理念也更为新颖,在家园合作中有着较强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家园合作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包括育儿资讯与服务的需求,也包括家园合作形式与内容的需求。基于此,幼儿园要转变以园所为主导、单向输出的家园合作形式,改变家长被动合作的现象,尊重家长话语权,听取家长合理建议,对家园合作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灵活调整。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构建网络家园合作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家园合作内容,打破家园合作的时空壁垒,进行实时的双向互动,实现深度交流。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相应的政策或法律支持,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建立并逐渐完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运行机制,明确家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家长参与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如支持幼儿园设置家长协作或合议的办公空间,构建家长督学机制,幼儿园规划发展的家庭-幼儿园-政府的合议制度等。家长所在单位及全社会也应该对积极参与幼儿教育相关活动的行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家园共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如考虑员工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需求,支持员工合理安排请假时间等。
【参考文献】
[1] 史瑾,张静.父母对民办园的需求偏好与支付意愿——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实证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21(6):42-53.
[2][9][17][19]陈淑华. 上海市幼儿园家长教育选择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32-33,43,80,81-82.
[3][18]肖灿. 幼儿家长择园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3,29.
[4][6]刘林利. 农村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1:16-18.
[5][15]吴海珍.“80后”家长择园观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11): 22-24.
[7] 王顺梅.兰州地区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主导因素调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65-169.
[8] 翟艳,肖延红.基于家长描述的幼儿园教育选择之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3):87-89.
[10] 刘霞.增量供给:超大城市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71-76.
[11] 王丽娟,沈建洲.新时期我国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1(9):79-82.
[12][14][21]胡玥,沈敏洁,朱艳.新时代城乡家长择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智库时代,2018(33):12+19.
[13] 张晓旭. 幼儿家长择园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72.
[16] 钟典.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6):51-55.
[20] 徐伟.幼儿家长择园标准与择园现状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2014(Z3):29-31.
[22]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智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2.
[23] 刘焱.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量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152.
[24] 李克建.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9-384.
[25] 王方,刘玉红.城市八零后家长择园观的调查及评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0):136-140.
[26] 刘保中,张月云,李建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3):158-176.
Optimizing Foundations and Deepening Interactions: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Based on Chinese Families' Expectation of Kindergarten Selection
XUE Guorui ZHA Minmin WANG Xiangxin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e new era, parents' expectations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to some extent, have also changed. 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used to understand parents' expectations in selecting kindergartens from the demands of 159 parents. What's been found in the research is that: most parent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content of childcare and education in their kindergarten choices; Compared with fathers, mot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kindergartens; Parents born in the 1980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for kindergartens; the level of parental education and income is generally proportional to the importance parents place on selecting kindergartens; parents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fees. To further meet parents' expectations for their children to attend good kindergartens,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proposed: continuously optimize kindergarten management models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ies and capabilitie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emphasize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and in-depth communication of home-school collaboration.
Keywords: Parents of Infants; Expectation of Kindergarten Selection; Education Quality
(责任编辑:李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