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蛰存写赠郑逸梅七律一首手迹赏析

2024-12-07常丽洁

鸭绿江 2024年8期

《鸭绿江》2023年10月号“名家手泽赏读”栏目曾推出徐强教授《施蛰存题宸翰楼藏器拓本册手迹赏析》一文,对施蛰存生平著述与窗开四扇情形绍介颇详,此文不复赘述。附图为施蛰存写赠郑逸梅七律一首,释文如次(标点为笔者所加):

岁阑怀旧总堪悲,五十年间黍一炊。

茂苑诸郎久星散,西泠俊侣半兰摧。

当时坛坫争盟帜,今日江湖共劫灰。

儿辈安能知许事,会心惟有郑君梅。

——岁阑怀旧长句一首用中华新韵写奉逸梅道兄政之,癸丑岁不尽言,弟施舍顿首。

诗后题识称“岁阑”,又曰“癸丑岁”,可知此诗写于1973年底。沈建中《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系之以1978年11月下旬,误。钤印为朱文“舍之文字”,系1973年钱君匋为施蛰存新治二印之一,另一方为“施舍校碑”,正合北山四窗之南北二窗之用。“施舍”“舍之”都是施蛰存用过的笔名。

这首诗后来以《岁阑怀旧,写眎郑逸梅》为题收入施蛰存的《北山楼诗》。该诗写赠对象郑逸梅(1895—1992),名愿宗,字际云,笔名逸梅,有《人物品藻录》《逸梅小品》《南社丛谈》《近代名人丛话》等四十余种著作,谙熟近现代文史掌故,与施蛰存交谊深厚。

首联“五十年间黍一炊”句,言自20世纪20年代初与郑逸梅结识,已有五十年。“黍一炊”者,用黄粱一梦典,意指五十年转瞬即逝,有浮生若梦之感。

颔联“茂苑诸郎久星散,西泠俊侣半兰摧”,需要解释得详细一点儿。茂苑为古苑名,又名长洲苑,故址在今苏州市相城区,后也作苏州的代称。星散自然是四散、分散之意。“星”在这里还有另一重含义,指郑逸梅1922年在苏州发起成立的文学团体星社,成员有范烟桥、赵眠云、顾明道等人。所谓“茂苑诸郎久星散”,意思自然是五十年前苏州星社诸郎如今风流云散。“西泠俊侣半兰摧”则是指与星社同时的杭州兰社成员也多凋零。西泠桥为杭州西湖名胜,此处用于指称杭州。施蛰存在1922年前后在杭州之江大学读书时,加入文学团体兰社,主要成员有戴望舒、杜衡、叶秋原、张天翼等,前三人此时均已去世。兰摧本身也有比喻贤才亡逝的意思,《世说新语·言语》有“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之句。此联中“兰摧”与“星散”,属对工稳。

施蛰存在《逸梅选集·序》中曾提到这两个文学社团:

二十年代初期,苏州有一群青年,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团,名为星社。范烟桥、程小青、姚赓夔(苏凤)、蒋吟秋、郑逸梅,都是这个文社的中坚人物。同时,杭州也有一个文学青年的结社,名为兰社,发起人是戴梦鸥(望舒)、张无诤(天翼)、叶为耽(秋原)、戴涤原(杜衡),他们都是杭州人。我是一年之后加入的,当时我在之江大学肄业。

这两个社的青年都想以文学创作挤入上海文坛,先在本地造成声势,然后各向上海的报刊投稿。其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还局限于北京一些高等院校的圈子里,没有推动到上海。上海的文坛,还是鸳鸯蝴蝶派的天下。因此,这两个文社的社员,可以说都是鸳鸯蝴蝶派的青年团员,桴鼓相应,互通声气。我和望舒还特地到苏州去访问星社同人,在阊门酒家、吴苑茶室举行了两天的联欢,我和逸梅就在此时开始了友谊。

后一段也解释了颈联中的“当时坛坫争盟帜”一句,对照“今日江湖共劫灰”,则不胜今昔之感。尾联以“儿辈安能知许事,会心惟有郑君梅”收束,二人跨越半个多世纪、久而弥笃的友情跃然纸上。

施蛰存这首七律写在普通朱栏八行纸上,笔墨闲散,韵致天然,如老友晤对,一派家常,无丝毫做作之态。施氏不以书法名世,而笔下自成格调。多年摩挲金石碑帖,施蛰存对书法的见解不同寻常,在《夷门三子墨妙歌》一诗的小序中,就明确说:“余于书法,尚北碑薄南帖,主篆隶卑行草。此盖从书法艺术之美学观点言之,亦取刚舍柔之旨耳。”不满于当时书坛的“久竭丈夫气”,所以很欣赏开封的三位书法家武慕姚、桑孟伯、李逢笔下的“清刚之气”。他自己日常写字,便宜起见,自然还是以行楷、行草为主,姿态也偏于俊逸一流,但对清刚之气的向往,却于字里行间依稀可见。

作者简介>>>>

常丽洁,文学博士,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作家旧体诗、现代文学文献学。著有《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写作》《朱自清旧体诗词校注》。

[责任编辑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