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工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优势与路径

2024-12-03宫正

国际公关 2024年22期

摘要:建设能够积极应对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性需求的老年友好型社区,需要在建设时拥有宜居的社区生活环境,能够满足老年人充分的社会参与,以及高质量的社区服务等要求。目前,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在适老化改造资金、老年人社会参与、服务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而社会工作者作为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相契合的专业人员,要积极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通过各种优化路径以及不同功能与作用的发挥,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中,促进问题的解决,完善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

关键词: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工作者;优化路径;社会参与

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所带来的多样化需求,也给社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尽快建立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社区环境,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就成为当务之急。目前,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在当前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面临的困境,结合社会工作与老年友好型社区要求的高度契合性,为解决社区问题、促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更专业的人才、更有效的途径。

一、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内涵

(一)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结构模型

对于 “老年友好型社区”,国外不同的学者和机构也曾使用 “长者友善社区”“宜居社区”“终生社区”“全龄社区”等不同的术语。[1]目前,国内针对老年友好型社区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李小云将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内容框架总结划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物质环境维度侧重于社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设计规范的建筑环境,旨在满足社区老年人不同的生活需求,社会维度对老年人的社会关系质量,促进社会包容、参与和个人发展进行关注;张佳安提出老年友好型社区除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照料服务来维持其身体机能、认知功能和现有生活状态外,在促进个人发展性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方面也应包括相应的机会。[2]

通过总结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研究内容基本都包括生活环境、社会参与和服务三个层面,因此,老年友好型社区在建设中要努力实现社区生活环境层面、社会参与层面以及服务层面的相辅相成,使年龄不再成为老年人的障碍,保证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幸福、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标准

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旨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环境宜居、出行便利、服务周到、参与充分的生活场所。社区建设需在生活环境、社会参与、服务三个层面达到相应要求。

1.社区内宜居的生活环境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生活需要,宜居的社区生活环境要分别对室内居住空间、室外社区环境两部分进行规划设计。室内居住空间要合理改善布局,加装扶手和紧急呼叫设备等老年人可能需要的设施设备;室外社区环境要加强卫生清洁,推进无障碍化建设,配备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相匹配的公共设施,以及安装夜间照明等相关配套设施。

2.充分的社会参与

社区要从老年人参与度、参与能力、参与机会三方面入手,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首先,要利用好社区内的活动设施和场所,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度;其次,通过开展社区培训活动,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技巧,弥补老年人参与经验不足的问题,增加老年人之间以及老年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最后,社区要帮助、引导、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等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保证老年人的参与机会。

3.高质量的社区服务

高质量的社区服务要求社区要有丰富的服务项目,能及时提供老年人需要的养老、医疗护理、心理健康和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要引进医疗、法律、护理等各类专业人才,提高社区现有工作人员服务的专业性。同时,还要优化社区服务的提供方式,紧跟时代潮流,在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引进与使用好智能技术和设备,提高社区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现实困境

目前,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要实现社区内生活环境宜居、老年人社会参与充分以及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在建设中面临以下现实困境。

(一)适老化改造资金压力大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是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重要一环,资金压力大是影响改造进度的重大现实困境。这个困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大量老旧小区在建设之初未进行适老化设计,现有空间结构布局导致适老化改造难度大、投入多;第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适老化改造难。徐晓明在其研究中指出,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存在相应的主体身份难以获得,并且在老旧小区涉及国有资产闲置资源的后续运营中面临一定的困难。[3]这对多元化筹集资金颇有影响,增加了适老化改造的资金压力;第三,在对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时,只有一套房的老年人可能无法负担改造带来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4]这给个人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

(二)老年人参与状态弱

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老年人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状态弱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参与情况差,例如,谢立黎、汪斌在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的研究中,通过利用潜在类别模型,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模式划分为高参与型、低参与型和家庭照顾型,其中,低参与型的占比最高;[5]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状态弱,也与其信息获取不畅有关,张佳丽等在研究中指出,许多社区居民年龄偏大,由于互联网使用不熟练,对新媒体信息不关注和不敏感,所以很难获取相关信息,并影响到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质参与。[6]数字技术存在一定的使用门槛,[7]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等使用得不熟练,也会影响到信息的及时获取,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参与。

(三)社区老年服务层次低

老年友好型社区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服务存在多样化服务不足、服务专业化程度低、社区智能化服务感受差等问题。例如在多样化服务方面,老年友好型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就暴露出了在养老服务方面服务内容单一的弊病;在专业化程度方面,服务的专业程度通常与服务提供者自身的专业性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社区工作者达到433.8万人,[8]而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持证的社会工作者共计为93.1万人,[9]持证的专业社区工作者人数占比并不高;在社区智能化服务方面,老年人因为缺少数字素养的积累容易陷入“数字鸿沟”,因而难以真正享受到社区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三、社工专业度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要求的契合性

社工在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时发挥出的专业优势,可以从理念、理论方法以及实践与角色三个层面展现出来,这三个层面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一)理念的契合性

从理念的角度出发,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助人自助。这种理念上的契合性体现在社工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时,要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既帮助缓解或解决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又致力于培养社区以及社区居民的自助和互助意识,提高他们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的高质量建设。

(二)理论方法的契合性

从理论方法的角度出发,社工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丰富,工作方法多样,适用性强,对于指导社工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具有契合性。例如,社工所掌握的优势视角理论能够指导社工在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时,发现并运用社区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协助解决问题;社区工作方法中的地区发展模式以及社会策划模式对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实践与角色的契合性

从实践与角色的角度出发,社工在实践方面,运用丰富多样的专业理论与工作方法,能够介入广阔的实践领域。社工在介入各实践领域中时,通过扮演多种角色,冷静处理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展现了社工的另一个专业优势,即社工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两方面优势的运用,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有着高度的契合性。社工通过扮演资源链接者、政策影响者等多种角色,能够介入老年人、家庭、社区等诸多领域,帮助社区以及社区内的居民解决问题。

四、社工介入的优化路径

面对上述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的现实困境,社会工作者通过自身功能与作用的发挥,结合社区建设的具体情况,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介入,帮助社区缓解建设中面临的困境。

(一)总结经验,推动政策完善

社工所扮演的政策影响者角色,在帮助解决或缓解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出现的资金压力大这一困境中能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中,社会力量参与时难以获得相应主体身份的问题以及老旧小区中闲置国有资产的后续运营问题,社会可以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以徐晓明在其研究中总结出的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经验为例,该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中采取了 “投资+工程+运营服务”一体化招投标的形式,政府补贴用于基础类项目的改造,社会力量自有资金则投入提升以及完善类项目的改造。同时,通过将小区中部分国有产权内闲置低效空间作为社会力量投资回报方式纳入一体化招标中,实现了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原有局限政策 “特许经营”方式的突破。上述成功经验,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社工应认真总结,结合当地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

(二)建立链接,改善资源状态

根据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实际情况链接财力资源,是社工在政策影响外帮助解决或缓解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资金压力大困境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首先,社工通过链接企业、慈善组织、爱心人士捐助等,筹集适老化改造资金以及相应物资如扶手、紧急呼叫设备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在住宅适老化改造中面临的资金压力;其次,社工可以链接人力资源,如链接适老化改造人员、医护人员、法律人士等专业人员,挖掘社区中熟悉环境和资源的居民,既可以通过两方人员的结合,实现社区精准服务,提升老年人的信任感,又能提高适老化改造效率,节约改造成本;最后,社工还能链接物力资源。通过链接社区内以及社区临近机构的闲置房屋、信息设备等物力资源,实现学习场所建设,为老年人学习信息技术提供相应的支持,帮助老年人尽快适应智能化服务。

(三)调查分析,改善老年人参与

老年人参与状态弱的原因复杂多样,程度也不尽相同,社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技巧,通过问卷等专业方法,既能快速搜集社区老年人的基本资料,也能从中挖掘社区居民骨干,特别是老年居民骨干。老年居民骨干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参与意愿,凝聚、带动更多老年人参与到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在这一过程中,社工也要建立交流机制,这一方面能够帮助社工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骨干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答疑解惑,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社工通过与社区居民骨干的沟通交流,能够及时了解社区内的实时动态,精确分析各方因素对老年人的实际影响。同时,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起到拓宽信息渠道的作用,为社区居民与社工、社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信息传达建立新的桥梁。

(四)组织培训,形成自助氛围

专业的社工接受过学校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机构的督导,因此,能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老年人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工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巧方面,能够为社区居民骨干以及其他非专业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加快非专业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骨干的转化,提高培训服务效率。同时,社工还可以针对部分老年人的参与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提供培训服务。一方面,老年人参与培训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参与;另一方面,缺乏参与的技能技巧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是影响老年人参与和更好适应智能化服务的重要原因。因此,社工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缓解相关问题。

社工在开展培训服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助人自助的理念,形成自助的氛围。社工要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增强其在未来工作中独立使用工作技巧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同时,社工也要帮助老年人学会参与各种活动和使用各类信息技术设备的技能技巧,使老年人能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社区活动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并在未来面对不同的智能设备与智能化服务时,能够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五、结束语

创建一个能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等方面需要,能让老年人更健康快乐生活的社区环境,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创建工作正在逐步展开,但在创建过程中,出现了适老化改造资金压力大、老年人参与状态弱、社区老年服务层次低等困境。社工作为专业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政策影响、资源链接、调查分析、组织培训等方式介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帮助社区建设解决相应问题,促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国外老年友好社区研究进展述评[J].城市发展研究, 2019,26(07):14-19.

[2] 张佳安.社区能力建设视角下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06):107-119.

[3] 徐晓明.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价值导向与市场机制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6):17-22.

[4] 赵紫竹,陈淑君.哈尔滨市老年友好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4):183-185.

[5] 谢立黎,汪斌.积极老龄化视野下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9,43(03):17-30.

[6] 张佳丽,温标,朱东剑,等.社区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衡水市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证观察[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29-33.

[7] 方雪涵,吴丽丽.老年友好社区:发展困境与纾解路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3):43-48.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05):69-77.

[9] 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J].大社会,2023(10):61.

作者简介: 宫正,男,汉族,山东莱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