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4-12-03倪媛
摘要: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对英语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高校作为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顺势而为,调整英语人才培养策略,为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本文探讨了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阐述了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高校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专业素养
“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一项重要合作倡议,其主要目的是打造国际合作网络,促进各国经济贸易有序开展,让不同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形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交流共同体。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之需,更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贸易中的语言壁垒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间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在跨国贸易中,沟通交流是重要一环,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加强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助于解决跨国贸易中的沟通交流问题,消除跨国贸易中的语言壁垒,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早日实现经济融合、互利共赢合作目标。
(二)促进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
学生就业问题是高校教育必须直面的一大问题,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填补市场人才缺口,让学生顺利从学习生涯过渡到职业生涯。“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国贸易增多,国家间的沟通交流增多,英语国际化人才b31549af5ad67cb5061186720040bb2f10d630d4109c6bc0babd3eed1cadd403的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多。加强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
(三)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语言是个人意识观念的物质外壳,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让学生在了解、学习他国文化之余,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彰显中国特色,让更多外国友人喜爱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有待改进
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英语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部分高校通过优化教育方法,革新教育策略提高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但仍有部分教育者对 “一带一路”及英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了解不足,致使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走入误区,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毕业后仍需花费大量时间去磨合、适应、成长,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率。此外,现阶段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英语国际化人才和普通英语人才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国际化人才的衡量标准、应具备的素质缺乏全面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做出错误选择,最终导致能力素养与 “一带一路”倡议对英语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符。
(二)规章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考量的要素较多。要想提升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就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然而,部分院校在规章制度建设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容易影响教学效率,耽误教学进程,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教学规划无法顺利推行,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影响国际化英语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资源配置仍需完善
为确保高校培养的英语国际化人才符合 “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需求,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并做好资源协调和资源配置工作,保障教学计划的有效推进。但现阶段很多院校在资源配置上仍需完善,还有较大的可上升空间,没有充分体现出政策优惠、企业、外贸等资源优势,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做好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引进来”与“走出去”方面尚存不足
为了更好地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专业化人才,高校在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认真考量英语人才如何与国际化需求接轨的问题,分析如何利用好 “一带一路”优势,结合 “引进来”与 “走出去”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很多院校在该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取得了优良成果,但不少高校在 “引进来”与 “走出去”的结合上仍有上升空间。[1]很多院校注重 “走出去”,鼓励学生到企业工作实习,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但在 “引进来”方面仍有欠缺,且大多数院校的 “引进来”和 “走出去”多倾向于学生,忽略了教师也需要 “引进来”和 “走出去”,导致部分教师可能因为实践经验不足、对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了解不够而做出错误判断,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一)加强校、师、生观念建设
加强观念建设是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在观念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不同主体的特点做出针对性调整,增强观念建设效果。
首先,高校要从整体出发创新育才理念,明确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做好宣传引导,让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和相关企业认识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再立足人才培养全局优化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更多英语国际化人才、推动其他专业的国际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高校可以借鉴其他院校在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采用的策略方法、秉承的理念态度和建立的规章制度,完善本校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框架,调整培养方向,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从教师维度出发提高认识。高校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定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储备分析高校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现存问题及优化路径。通过自主学习、参与培训、加强校际交流、加强与相关领域专家沟通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育才能力,革新育才观念,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引导、组织作用,增强高校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效果。
最后,高校学生需要转变学习理念,端正学习态度,全面了解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的就业前景和就业要求,结合 “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和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优化调整自己的职业和学习规划,有目的、有方向、有规划地展开学习。
(二)完善各方面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可以为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确保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效果。
首先,在校园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必须紧跟国家发展规划,保证校园内部制度与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定制度双轨合一。在此基础上,对本校内部组织结构做出适当调整,通过建立中外合作交流处、国际事务办公室等部门,为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校教育的整体国际化推进提供更多助力。[2]
其次,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方面,要紧抓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明确教学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紧抓国际化监督、国际化考核两大关键点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在教师考核中可以考察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是否达标、教师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以及引入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师的综合实训安排是否科学等;在学生考核方面,可以从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是否到位、能否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外语交流水平是否达标等方面入手落实考核工作。这些考核数据可以及时反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欠缺和不足,为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最后,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应从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发,紧抓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路径和人才评价等关键点,形成闭合链路,确保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合理、规范、科学。[3]
(三)充分发掘各方资源,做好资源整合与配置
做好资源整合可以为高校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物质支持和资源保障。
首先,为了培养出更多英语国际化人才,我国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高校应充分了解国际化人才培养规范,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解决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和问题,如可以充分利用相应的优惠政策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提高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借助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高校各项权益。
其次,高校需要结合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及高校内部的资源结构来对资源配置做出适当调整,确保高校各项教育活动能够在有序进行的基础上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人才培养补充更多资源支持。一方面,高校可以借助政策扶持,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的沟通交流,在共享教育方法、理念、策略的同时共享资源,完善校内硬件配置。在与企业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开发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人才缺口及不同工作岗位的就业要求和主要工作内容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定向人才培养。这样既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借助政府平台加强与国外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新资讯,搭建境外实习合作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4]
(四)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师生齐发展
坚持 “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是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核心,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
教师方面。第一,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但因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优化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错判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标准方向和英语国际化人才以后的就业需求,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加强国际间校企合作,让教师走上对应的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深化对相关工作岗位的认知和理解,明确就业人员的能力素养要求、了解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就业场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优化调整教育的内容、方向、重点,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需求,确保教师的教学始终与 “一带一路”英语国际化人才需求相吻合;第二,教师除了需要 “走出去”以外,还需要 “引进来”,即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国际间以及院校间的沟通和交流,从中收集更多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信息,了解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5]高校可以通过引进企业专业人员、外国企业HR为教师提供培训,帮助教师了解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在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处理方案。
学生方面。首先,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走上对应工作岗位,了解在未来就业择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规划做出适当调整,及时补平短板,通过实践提高专业素养,明确发展目标;其次,通过网络平台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的文化、习惯、风俗,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助力和借鉴,弥补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存在的语法缺陷,了解他国在特定环境和民风民俗背景下表现出的不同文化,在兼容并包理念下,尊重并理解外国文化,传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后,高校可以建立交换生制度,固定周期安排优秀学生到外国院校进修学习,在学习外国院校专业的技术理念和先进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外国的民风民俗,了解外国文化。同时,外国学生抵达中国学校参与校园生活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一举多得。此外,高校应根据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来调整本校学生的评价考核方式,提高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接轨的精准度,更好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涵养,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长为符合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人才。[6]
四、结束语
英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符合 “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发展背景,也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学生就业率的提升,相关高校应紧抓资源整合、制度建设、“引进来”与 “走出去”相结合等策略,根据本校发展需要优化调整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英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输出更多优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邓扬帆.基于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文化视角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3(16):128-130.
[2] 朱永华.基于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人才人文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120-121+124.
[3] 侯炜征.“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6(06):18-23.
[4] 周艳玲,谢慧.“一带一路”倡议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际公关,2022(16):146-148.
[5] 李珂.“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南省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1,38(02):124-129.
[6] 丁锦箫.“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06):1-3.
作者简介: 倪媛,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