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因素研究

2024-12-03申坤白宝丁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4年6期

摘 要:为揭示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规律,提升安全作业能力,首先,基于认知心理学和文献调研进行安全认知影响因素梳理,得到了28个影响因素;其次,通过调查问卷对全国多地的建筑工人进行调研,运用SPSS 23.0进行数据的统计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影响因素划分为组织管理因素、个体基本特征、外部环境、风险感知及处置、安全知识技能5大类;最后,应用AMOS 24.0构建SEM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及因子间因果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大类因素中,安全知识技能因素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体基本特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和风险感知及处置因素;5大类因素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

关键词: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性因子;验证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X 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4)06-0726-08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fety Cognition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SHEN Kun1,BAI Baoding2

(1.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Xi’an 710065,China;2.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safety cogni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master the rules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safety cognitio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work safely,first,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fety cognition were combed based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literature research,and 28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obtained;Secondly,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many places across the country were investigated,and SPSS 23.0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test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factors,individual basic characteristics,external environment,risk perception and disposal,and safety knowledge and skills;Finally,AMOS 24.0 is used to construct SEM model to conduct second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between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five categories of factors,safety knowledge and skills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construction workers’ safety cognition,followed by individual basic characteristics,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factors and risk perception and disposal factors;Moreover,there are direct or indirec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five categories of factors.

Key words:construction workers;safety cognition;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exploratory factor;confirmatory factor

0 引言

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多发易发领域,虽然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依然严峻。据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平台公共服务门户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逐年增加;2020—2022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回落,可能与受疫情影响部分建筑施工项目停工有关。大量事故案例研究表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安全认知失效导致的。认知是建筑工人从风险感知到做出决策行为的过程,引导着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选择安全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进行深入探究,掌握安全认知规律,提升建筑工人安全作业能力。

诸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安全认知方面的研究。在安全认知影响因素方面,CHEN等采用数理统计法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总承包商工人的安全认知水平普遍高于分包商工人;刘嘉伦等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建筑工人危险认知的过程,利用心理测量范式获得不同工龄工人的危险认知结果;仇国芳等引入认知心理学理论,综合运用粗糙集和信息熵得到人员认知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人员认知与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方面,FANG等运用决策过程的阶梯模型和信息处理模型构建了建筑工人认知模型,指出安全认知是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GOH等探讨了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行为的认知影响因素,研究得出建筑工人的主观规范是关键影响因素;胡喆等构建了基于认知方式的工人安全行为能力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分析了工人的经验和安全培训强度对工人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和认知偏差的作用;叶贵、那赟等将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失效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指出群体认知水平对不安全行为意向有着重要影响;王世明等从工人、企业、政府3个层面分析得出,工人情绪、安全投入、政府监管等是建筑工人安全认知与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尽管部分学者对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研究多局限于影响因素的探索和筛选上,而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重要程度的研究较为欠缺。

文中在认知心理学及相关文献基础上进行影响因素梳理整合,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利用SEM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以期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认知水平做出理论上的铺垫。

1 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因素提取

安全认知被定义为工人进行生产活动时对危险的识别和判断,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反映,主要表现在工人对安全指令、规章制度、安全投入、潜在或突发风险、应急事件处理等安全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过程。由于建筑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为非正式群体、安全知识的获取大多来自经验而非对安全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等共性特征,使得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相对片面滞后、信息认知低效且复杂易错,面临危险时对现场安全信息及风险点存在认知偏差并做出错误决策,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因此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因素众多。

根据认知心理学,人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知觉、注意、即时记忆、物体识别、长时记忆、记忆扭曲、自传体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和决策等。基于此,一些学者就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过程进行探究。刘百灵等将个体认知阶段划分为感知威胁、自我效能、反应效能、感知隐私价值;叶贵等认为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分为获得信息、理解信息、响应、采取行动等阶段;康良国等将安全信息认知分为安全信息观察、辨识、解释、计划和执行等5个过程。综合认知心理学及前人研究基础,文中将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过程划分为安全信息的感知、记忆、处理、决策、行动5个阶段。在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过程中,工人对安全信息的掌握受记忆力的影响,安全信息的掌握情况影响工人的决策及行动。建筑工人的风险感知能力、对操作技能/规章制度/安全标识/风险处置方法等安全知识的记忆与掌握程度、面对危险时的情景现状预估能力及事故处置能力、决策能力、行动速度等因素都从根本上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过程。

通过深入挖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过程机理及相关文献梳理,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因素结果,见表1。

2 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2.1 问卷调查及分析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除了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信息以外,还包括表1中各影响因素所涉及的问卷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用1~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比较同意、完全同意。

本次的调研对象主要包括陕西、上海、广东、福建、四川、广西及山东等全国多个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调查的范围为房屋建筑施工领域,文中建筑工人指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施工领域的施工人员,在文中使用建筑工人进行统一表述。研究使用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共收回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0份,问卷有效率为96%。其中,男性占比95%,女性占比5%,年龄在31~40岁的人数占比最大,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比最大,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人实际情况。

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采用SPSS 23.0软件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体现量表内各题项对潜变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水平,一般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法衡量问卷信度。克朗巴哈系数是由L.J.Cronbach提出的,反映了问卷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程度。通常克朗巴哈系数值在0.7以上,被认为是可靠的。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21,大于0.7,因此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检验是对调查问卷进行逻辑分析或对问卷合理性进行判断,一般采用KMO值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衡量问卷效度。KMO值介于0-1之间,通常KMO值大于0.6时,代表测量变量间有共同因素存在。检验结果表明问卷的KMO 值为0.916,大于0.8,且 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值为0.000,小于0.05。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进行下一步探索性因子分析。

2.3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量表设计

采用SPSS 23.0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最终提取出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并且这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942%,见表2。表明5个主因子可以代表问卷中28个指标的大部分原始信息。

对分析结果进行因子命名,由表2可知,公因子1反映了企业对建筑工人的管理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因此将公因子1命名为组织管理(M);公因子2反映了建筑工人基本特征及自身状况,因此命名为个体基本特征(B);公因子3反映了建筑工人所处现场环境状况及群体环境,因此命名为外部环境(S);公因子4反映了建筑工人在遇到危险时做出的感知、决策、行动等一系列响应,因此命名为风险感知及处置(P);公因子5反映了工人对基本安全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命名为安全知识技能(N)。

对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5个公因子所含指标进行重新命名,建立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测量量表,见表3。根据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各潜变量及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均大于0.7,见表4。

3 结构方程建模分析

3.1 验证性因子分析

3.1.1 SEM模型构建及修正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观测指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具有1个一级潜变量及5个二级潜变量。ULS方法适用于在可比较尺度上仅通过测量量表得到的变量形成的协方差矩阵,不限制观察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ULS法对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通过AMOS 24.0构建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得到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初始模型如图1所示。

将SPSS 23.0中的问卷数据导入模型中运行。通过增减变量及建立残差之间的共变关系对初始模型进行拟合修正,运用软件AMOS 24.0 对初始模型进行再次拟合,结果显示初始模型拟合度检验符合参考标准,得出各潜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标准化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由表5可知,模型各拟合指标均达到拟合标准,表明模型适配度良好,数据对模型的解释度较高。通过计算,模型中各组潜变量的CR(组合信度)值均大于0.7,AVE(平均提取方差)值均大于0.36,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3.1.2 路径系数分析

1)由图2可看出,5大类因素中安全知识技能因素(0.79)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最大,表明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水平的关键。一般而言,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安全标识、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等。大量事故案例分析表明,建筑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是由于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不到位而造成的。在安全知识技能因素中,对规章制度的熟悉程度(0.84)路径系数最大。违规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是建筑工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筑工人在上岗前应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加强对操作技能和规章制度的学习,企业需检查有关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及是否具备相关操作资格。同时,企业应加强工人应急预案的学习,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有利于建筑工人在应对事故时正确响应,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水平。综上,建筑企业可通过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工人对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

2)个体基本特征因素(0.71)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影响仅次于安全知识技能因素。工人的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等因素制约其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这些群体特征导致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水平提升难度大。对于工龄较长的工人来说,对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记忆较为深刻,安全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足够的工作经验可以使工人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在个体基本特征因素中,工作负荷(0.86)的路径系数最大。对于建筑工人而言,合理的作息时间是安全工作的前提,工作负荷过大会影响建筑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使得工人由于迫切完成任务而忽视安全。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作业和休息时间,减小建筑工人工作负荷。

3)外部环境因素(0.70)是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样,良好的作业环境可以改善建筑工人工作心态,增强安全意识。安全设施的配备是建筑工人工作的前提,所以企业应加强安全设施配备力度,建筑工人在作业时应该穿戴安全帽、安全绳等做好自身防护。在外部环境的5个指标中,工友之间的交流S5(0.76)、工友行为S4(0.72)等均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建筑工人群体,除设备和环境之外,工友行为及工友之间的日常交流也会对工友的安全心态和安全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建筑工人的日常监管和安全教育,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传播现象。

4)在组织管理因素的6个指标中,规章制度M2(0.87)路径系数最大,说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对安全认知影响较大,是建筑工人提高安全认知的关键影响因素。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约束建筑工人的行为,预防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同时,安全奖罚制度 M6(0.84)和安全监管力度M7(0.84)也十分关键,合理的奖罚制度激励建筑工人提高安全意识、改善工作态度,是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事故一般经历孕育、生长、损失3个阶段,若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避免工人出现违章操作或及时规避不安全行为,就能将事故扼杀在孕育时期,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5)在风险感知及处置的4个指标中,风险感知能力P1(0.79)和决策能力P3(0.79)路径系数最大。建筑工人及时感知并辨别风险是事前防控的重要环节,正确感知和辨别危险,对危险的类别及严重程度进行情景现状预估从而采取相应决策和行动,能够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

3.2 因子间因果关系路径分析

3.2.1 因果关系模型构建

为研究建筑工人安全认知5大类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因果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增减变量之间的路径或增加残差之间的共变关系,结合AMOS 24.0中给出的修正建议对模型进行拟合修正,修正后得出的模型如图3所示。由表6可知,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标准,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各路径显著性分析见表7。

3.2.2 因果关系路径分析

由图3可知,5大类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组织管理因素对安全知识技能因素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表明企业需通过设立安全机构、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方式提高建筑工人安全知识技能水平;组织管理因素对外部环境因素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建筑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条例约束工人行为,减少或避免不安全行为产生。同时,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可改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及安全设施状况,保证建筑施工过程高效有序,提高安全管理绩效;个体基本特征因素对安全知识技能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工人的安全知识水平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的工人往往对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效果差,因此需加大对此类重点人群的培训及管理力度;外部环境因素对风险感知及处置因素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表明企业应改善作业环境及群体环境,提高建筑工人风险感知能力;安全知识技能因素对风险感知及处置因素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建筑工人应加强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遇到危险时准确辨别风险的种类和严重性,正确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

4 结语

1)基于认知心理学及文献调研,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水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影响因素划分为组织管理、个体基本特征、外部环境、风险感知及处置、安全知识技能5个潜变量,以及对应的28个观测变量。

2)构建SEM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经修正,模型拟合度良好,表明该模型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分析得出,安全知识技能因素是建筑工人安全认知的关键影响因素,企业可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等措施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知识技能储备。此外,个体基本特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和风险感知及处置因素对建筑工人安全认知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5大类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组织管理因素对外部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组织管理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安全知识技能因素;个体基本特征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安全知识技能因素对风险感知及处置因素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能忽视任何一类因素,应采取合适的管理方法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水平,减少工人不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 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平台公共服务门户.2017—2022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EB/OL].https://zlaq.mohurd.gov.cn/fwmh/bjxcjgl/fwmh/pages/default/index.html.

[2]苟雅丽,张友志.安全认知偏差对不同代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效应[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4,20(05):216-222.

[3]王旭东,张建设,石世英,等.建筑工人对安全标识认知的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02):48-53.

[4]张孟春,方东平.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原因和管理措施[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2):297-305.

[5]ZHANG M C,FANG D P.A cognitive analysis of why Chinese scaffolders do not use safety harnesses in construction[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13,31(03):207-222.

[6]CHEN Q,JIN R Y.A comparison of subgroup construction workers’ perceptions of a safety program[J].Safety Science,2015,74:15-26.

[7]刘嘉伦,韩豫,张泾杰,等.不同工龄建筑工人危险认知的结果差异[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02):175-180.

[8]仇国芳,鱼馨水.基于粗糙集的建筑工人安全认知提升策略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9,24(04):120-127.

[9]FANG D P,ZHAO C,ZHANG M C.A cognitive model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unsafe behavior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6,142(09):04016039.

[10]GOH Y M,SA’ADON N F.Cogni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safety behavior at height:A multimethod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2015,141(06):04015003.

[11]胡喆,胡昊,徐峰,等.基于认知方式的建筑工人安全行为能力仿真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2,22(01):194-200.

[12]叶贵,越宏哲,冯新怡,等.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认知失效致因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30(11):6-12.

[13]那赟,栗继祖,冯国瑞.群体认知对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的跨层次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02):13-19.

[14]王世明,李彩云.中小型城市建筑工人安全认知与行为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01):123-128.

[15]王丹.煤矿工人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2):128-133.

[16]丁锦红,张钦,郭春彦.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7]刘百灵,吴旋,徐阳.个体认知阶段中隐私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21,41(03):60-68.

[18]叶贵,越宏哲,杨晶晶,等.建筑工人认知水平对不安全行为影响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09):36-42.

[19]康良国,吴超,黄锐.矿山安全信息认知及传播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7):182-187.

(责任编辑:王强)

作者简介:申坤(1990—),男,陕西绥德人,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