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向美而生
2024-12-03刘慧霞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底,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那么,在办学实践中,学校该如何实现美育的全面浸润呢?
挖掘学科美育,增强学生审美体验。一是立足艺术学科。学校要开足开齐艺术类课程,在课堂、学习和训练中实施美育。比如音乐鉴赏《雨后彩虹》一课,教师充分挖掘音乐的主题形象特征,带领学生感受作曲家用多样的创作方式营造的丰富的听觉效果。二是协同其他学科。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本学科中美的元素和形式,如色、形、节奏等,增强学生对学科之美的体验。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领略中国色彩的美学意义,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感和古老智慧,以此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力和文化自信。
着眼学科融合,探索美育融合路径。一是基于各学科的跨学科美育课堂。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体会古诗词吟唱的韵律美、节奏美,在数学教学中感受公式的形式美、规则美,在化学教学中欣赏化学反应的色彩美、变化美,等等。二是跨学科联动的项目式美育活动。比如“青春诗会”,立足学生特点,结合学校特色,在活动中实现音乐与古诗词的配合,实施美育项目化浸润。
探索多元途径,展示校园美育成果。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五四音乐会、书法美术展、青春诗会等,展示师生魅力。二是开设多彩社团,如合唱团、民乐团、学生啦啦操团、舞蹈队等,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三是组织和参与多级比赛,如校级十佳歌手比赛、集体舞比赛、合唱比赛等,提升师生的艺术能力。
渗透美育文化,打造校园美育高地。一是听觉浸染。学校的起床与午休音乐涵盖世界名曲、民乐经典、流行民谣等各种风格的作品,且不定期更换,适时帮助学生调整心灵状态。二是视觉渲染。校园的建筑、景观,以及办公室的布置等,处处彰显美,为师生们提供视觉享受。
家校协同培养,优化美育浸润效果。一是制度管理。比如学校对于艺术生、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的管理形成了文字化的规章制度,包括练琴纪律、卫生保持等,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家校协同。学校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金秋晚会、运动会等,负责照片拍摄、主持人手牌制作等。
此外,美育浸润的对象不只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学校。要真正实现浸润学生与学校的目标,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为此,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开展主题讲座、撰写总结论文等,以此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促进学校美育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义乌市青岩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