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联合情志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
2024-11-29徐薇薇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情志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住院的82例稳定型(气虚血瘀)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穴位敷贴配合情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施干预30 d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lt;0.05),总有效率为85.3%。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穴位敷贴配合情志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穴位敷贴;情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4" " " " " " " "[文献标志码]" "B" " " " " " " "[文章编号]" "1674-7887(2024)02-0194-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数据显示[1]全球有4.23亿冠心病患者,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占31%。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各种生活事件引发复杂情绪反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和调,脏腑之气舒畅条达,则脏腑的功能活动旺盛;反之,持久情志异常,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即为“七情内伤”。进食肥甘厚腻,吸烟、缺乏运动、起居失常致脾胃虚损,运化失健,痰湿日盛。久之,中气不足、气虚血瘀,阻塞心脉,发而为痹。据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冠心病患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心内科积极探索中医外治,在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开展中药穴位敷贴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通州区中医院心内科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稳定型(气虚血瘀)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44~75岁,平均(62.39±7.41)岁,病程1~15年,平均(8.54±3.73)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3~76岁,平均(62.17±7.11)岁,病程2~14年,平均(7.59±3.36)年。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心悸、唇舌紫暗、脉弱而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嘱其实验过程中随时可以退出,经通州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实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考2010年《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分型符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患者自如沟通。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无法沟通者;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者;过敏体质,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改善冠脉血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少心肌耗氧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冠心病相关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穴位敷贴联合情志护理干预。护心方组分为丹参2份,川芎、赤芍、桂枝各1份,红花及降香各0.6份。上述药物共研成粉,加蜜调成糊,挑取3~5 g置于无纺布贴中。选穴一般为膻中、心俞、内关穴。操作时,先清洁穴位周围皮肤,后将药贴敷于穴位处,1次/d,每次保持4 h,10 d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3个疗程。向患者讲解穴位贴敷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防止敷贴脱落和皮肤过敏反应。
“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对情志护理进行了统一的标准化培训,施行情志护理时,护士长现场负责指导记录,以保证干预的质量。具体措施:(1)解惑移情:帮助患者了解病情,解除思想顾虑,调畅气机。(2)发泄解郁:与患者交流时,借助形态语言和自身的气质,诱导患者宣泄忧郁、悲伤的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3)顺情从欲:调和患者欲求,增强自我肯定,减少自我否定。(4)情志制约:冠心病患者多忧郁过度[4],吴昆《医方考》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顺以情胜。”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帮助患者涵养精神,保持心情愉快。护理干预为1次/d,30 min/次,干预时间为30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两组患者于入院时和干预30 d后进行SAS评分。SAS标准分界值为50分,>50分表明有焦虑情绪,分值越高,程度越重。(2)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3)护理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er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4)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症状分级量化表,将中医证候予以赋分,结合心电图综合评价。显效:症状消失,积分减少≥70%,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积分减少≥30%,心电图ST段压低回升>0.05 mV,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25%),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症状依旧,病情无改善,积分减少<30%,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公司SPSS 2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 "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其S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 "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来看,入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干预30 d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6.212, P=0.013),见表4。
3" "讨" " " 论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人,且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发病后会大大降低患者的劳动能力。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西医的冠心病,归属于中医学上的“心痛”“胸痹”的范畴。中医学关于“胸痹”的认识由来已久,该病由外饮食不节,寒邪内侵,由内脏腑虚弱,劳倦内伤引发[5]。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核心证候并贯穿病程始终[6]。
腧穴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穴位按摩、穴位贴敷治疗的“增效池”[7]。敷贴选取膻中、心俞、内关穴。膻中为心包募穴,总理一身之气机,具有宽胸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故临床可用于心血管疾病[8];心俞为心经的背俞穴,与脏腑功能联系密切,是脏腑经气直接输注后背的重要穴位[9];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舒膈理气、化瘀止痛、调畅气血的功效,临床常以内关穴为主穴治疗心血管急症[10]。护心方中,丹参活血化瘀;赤芍性微寒,可清热凉血、化瘀止痛;川芎入血分,善疏通,故行血破瘀,通血脉而止痛;红花、降香行气活血、通利血脉,经脉通而血运复;桂枝温经散寒,用于寒凝血瘀。
情志护理讲究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即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睡眠等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后,确定患者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消极、负面情绪,减弱内伤病因,让患者以最佳的身体、情绪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11]。从身心一元论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体(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冠心病带来的身心感受和对死亡的恐惧常常让患者陷入焦虑状态之中。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结果显示,针对性的情志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来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可提高治疗效果[12]。遵医嘱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患者的护理中加入中医情志护理,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13]。本研究结果表明,规范的中药穴位敷贴配合情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胸闷气短等症状改善更为显著,血脂控制更佳,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上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中药穴位敷贴和情志护理,均为有悠久历史传承的中医操作,中药穴位敷贴将经络、穴位、药物融为一体,施行简单方便、价格低廉;情志护理则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配合情志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LUM E, MCCREANOR V, LUO N, et al. Quality of life measured by EQ-5D at different treatment time point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J Open, 2020, 10(7):e039311.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9):833-854.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08-109.
[4]" "樊娇娇.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 27(8):2890-2891, 2894.
[5]" "董辉, 王凤荣.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胸痹心痛寒凝血瘀证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6):1076-1079.
[6]" "张婉勤, 吕仕超, 朱亚萍, 等.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证候学研究现状[J]. 中医杂志, 2021, 62(12):1092-1096.
[7]" "梁芳芳, 黄沂, 苏宇虹.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PCI术后患者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 31(12):2119-2123.
[8]" "朱俐娜, 徐思思, 叶一林, 等. 《针灸大成》中膻中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 42(2):75-77, 87.
[9]" "罗志辉, 陈松, 王昆秀, 等. 心俞穴不同定位治疗阴虚火旺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 27(2):280-283.
[10]" "李白玉, 周炜. 内关、合谷穴在心脏病急症中的应用(附5例)[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0):112-113.
[11]" "王淑娟.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31):83.
[12]" "廖英英,陈珍珍,陈雪丹. 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 52(23):168-170.
[13]" "覃海娟.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8, 3(4):40, 45.
[收稿日期]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