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喜欢“被套路”
2024-11-29李耿源
“我家孩子其他作业都还好,就是怕写作文,坐在那里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字。”
“孩子书没少看,可作文写出来却不知所云。”
“都说写日记能提升写作文能力,我们出游回来,让孩子写篇日记,母慈子孝立马变成鸡飞狗跳。”
……
当地少儿图书馆办“小作家训练营”写作公益课,邀我去当老师。每学期初,主办方都会建个微信家长群。群里家长提出的孩子写作文遇到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写不出;二,写不好;三,害怕写。
所以我常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我拿一些教材按部就班地上课,那些写不出作文的孩子估计还是写不出,或是写得杂乱无章。孩子心里如果没有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导图”,那么就很难写好作文。
如此,每学期我便会设计几堂“套路”体验课,设一个“圈套”,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往里“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加以引导,让他们将观察、体验的经过、联想和感受写下来,由此启发思维,下笔往往能言之有物,思维也能得到训练。接着,再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将生活中的素材提炼、运用到写作上,从而解决写作文难题。
那天,我在超市偶然发现一种叫“耳朵”的零食,似薯片,像耳朵,是一种油炸的面食。我灵机一动,这东西能引起我的好奇,那肯定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我买了一盒“耳朵”带到教室,放在讲台显眼的位置。很快,几个眼尖的孩子就直勾勾地盯住了“耳朵”。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还靠过来,伸手要去碰它,我连忙制止。这一举动,很快就将其他同学的目光也吸引了过来。
上课了,我故意说道:“都已经上课了,竟然还有人在吃东西,我心理不平衡,我也要吃!”
说着,我拿起那盒“耳朵”,拆开外面的封带,打开盒盖,拿出一片放进嘴里,夸张地咀嚼,故意发出响声。
我一边吃着“耳朵”,一边偷瞄孩子们的反应——他们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盯着我,一副好奇、疑惑的表情。哈哈,我的目的达到了,没有什么比我的反常举动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
戏要做足。我又故意说道:“咦,这是什么东西?又香又脆,怎么这么好吃?”
随即我看了一下包装盒,故作惊讶:“原来这东西叫‘耳朵’,还真像一只只小耳朵,真好吃!”
接着,我又拿了一片扔进嘴里,大声地咀嚼起来,一些孩子已经忍不住咽口水了。我心里暗笑,看到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于是问:“你们中午吃饭了吗?”
大家脱口而出:“吃了!”
听大家这样说,我就把盒子盖上,准备放回讲台。有个男生突然反应过来,叫道:“我没吃!我没吃!”另一个男生也附和:“我也没吃,我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
我会心一笑:“三天三夜都没吃东西啦?那给你两片抵饿吧!”
我打开盒子,给了两个男生一人两片。他们兴奋得不得了,仿佛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迫不及待地将“耳朵”塞进嘴里,“咔嚓咔嚓”地吃了起来。
这下其他同学都坐不住了,可又不好意思再学那两个男生一样“耍赖皮”,脸上表情都很复杂。
我故作一本正经道:“看我和这两个男生上课吃东西,你们心理平衡吗?”
这下大家都学聪明了,齐声叫道:“不平衡!”
“那怎么办呢?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吃上‘耳朵’,大家心理才会平衡,对不对?”话一出口,教室里立刻沸腾了。我端着盒子,让每个同学都拿了两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只耳朵,所以每个同学都可以拿两片。”
孩子们高兴坏了,有个调皮的男生还说:“老李,我是六耳猕猴,能不能拿六片?”我差点笑到肚子疼。
待孩子们都品尝了“耳朵”,我觉得时机到了,便说道:“吃了‘耳朵’就得听话,现在就把刚才的经过和感受,以《作文课上吃‘耳朵’》为题写一篇作文吧!”
“不要!”“不会写!”……班上一片哀号:“老李,你真是‘套路’深啊!”
虽然嘴上表达不满,但他们也知道写作文是无法避免的。我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启发,让他们将所见所闻与自己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将老师的言行、大家的反应和自己的疑惑、想法写出来,再想想老师上这堂课的目的,一篇作文不就成型了吗?
得到了点拨,孩子们纷纷提笔唰唰写起来,半个小时左右,基本上都完成了一篇四五百字的作文,有的甚至写了七百字。
在作文里,不少孩子都总结出这样的心得:吃“耳朵”这样的小事都能写成作文,那生活中有太多的事能成为写作材料了,关键是我们要多留心,多观察,多联想。
平时怕写作文的孩子也写道:“这次作文我写得又快又顺畅,我喜欢这样‘被套路’。”
哈哈!我想,孩子们有了这样的认知,多训练几次,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