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多元化学习动机的解构与重塑

2024-11-27李欢储志新杜志峰

江苏高教 2024年11期

【摘 要】 持续稳固的多元化学习动机是教育方针全方位落实和人才综合化培养的关键,能够促进大学生多维度良性绩优竞争和终身全面发展,避免单一化功利性学习驱动力,更能匹配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是纾解大学生“内卷”之困的有效途径。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素质教育四大支柱理论——认知、做事、发展和相处,对大学生学习兴趣、能力追求、荣誉获取和利他取向的内外学习动机进行解构和匹配,对1768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切入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和专业认可度、学分绩点以及科研参与度对学习动机差异化的影响十分显著,需要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喜爱和科研的参与;大学各年级学习动机差异不显著,说明当前教育方式对学生动机的引导培育力度不足。以四大综合素质支柱为核心目标,以内外四类学习动机的不同层面为切入点,搭建以高校教育、社会服务和用人单位为落脚点的生态化学习动机激发引导和培育服务体系,通过课程设计体验专业场景、企业实践感受职业特点、行业协会灌输发展规划理念、思政教育提升责任和利他意识,从根本上拓展大学生多元化学习动机,提升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长期质量,避免落入大学生自我“内卷”陷阱。

【关键词】 学习动机;大学生;就业竞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章编号】 1003-8418(2024)11-0080-0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11.013

【作者简介】 李欢(1982—),女,内蒙古博克图人,常州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储志新(1978—),男,江苏宜兴人,常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党总支书记;杜志峰(1977—),男,河北保定人,常州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院长。

一、研究缘起

“内卷”已呈青年亚文化之势,导致现代大学生学习目的更加单一片面和功利化,学习动机和本质初心愈发模糊,深陷“非理性、不健康”的学习竞争和工作焦虑的恐慌心理[1。“绩优制”在营造公平外表的基础上,加剧了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化、教育选才育人功利化、竞争逻辑暴力化、自我剥削狂热化,也带来了教育初心和学习动机的不断异化[2。在“内卷文化”和“绩优主义”的双重压力加持下,当前大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动机的多元化驱动和精英的担当,虽能形成表面上的精英目的和暂态下的指标数据提升,但对于高等教育质量长期稳定提升和大学生群体的综合正向影响不利。当前移动互联日益便捷、信息交互形式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多元、知识更新和社会进步不断加速,人力资源精细化开发愈加深入,工作创新需求和专业挑战不断提升,大学生学习新环境和就业压力双重异化背景下,传统引导式教育和被动学习单一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人才多元化、高效化需求。互联网络和信息数据技术重构了教育生态系统,解放了时间、空间、人员的制约,重塑了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乃至教学质量[3。大学生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学习条件优势,纾解单一化“内卷”焦虑,形成多元化学习驱动力,长期保持内在强烈的学习认知兴趣,展现深入的专业实践能力诉求,确保积极主动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深入理解团队协作相处共赢的思想,对拓展大学生多元化学习动机和拓宽就业发展视野尤为重要。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20年大众化高速发展,已进入高水平、高质量、高成效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4。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生作为承载UNESCO倡导素质教育“四大支柱”的主力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相处是大学生走入社会、步入岗位、专业发展、团队共建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和多元化的学习动机息息相关,对其精细化研究、深入分析和引导培育则是重中之重。大学生涯是学习者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重要转变阶段,既是强监督、重教导的约束性学习转向自由化、独立化的自主性学习的转折,也是系统化、单一化高等教育走向专业任职和多元化能力实践的最后一站,大学生学习动机也会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工作意识的成长和社会融入的拓展而逐渐变化。实现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积极学习,从重理论轻实践到理论实践并重,从重知识积累到专业发展系统规划,从重个人成果到团队协作意识的重大转变,内外学习动机的多方位引导和培育强化是关键。新时代环境下,用人单位既重视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做事能力,也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和团队协作意识,网络化和数字化背景下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中,大学学习应重视学习动机多元化和主动投入习惯培养、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专业规划和团队共赢持续优化。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工作和社会服务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5

多元化学习动机的挖掘、激发和培育,能更好地塑造大学生丰富的学习目的、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大学生多元的心理潜能、促进大学生不断成长和保持核心竞争力,避免单一化“内卷”焦虑和“绩优”挟持。学习氛围、教育环境、教学风格、成果评价、人际交互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投入度和积极性,除此之外,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认可度的大学生在各类学习动机上是否有明显差异,哪些环境因素能够对大学生多元化学习动机产生显著影响值得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梳理和解构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机理,定量探析其动机本质上的短板和潜力,探索如何激发引导大学生回归到学以致用的初心和天之骄子的模范担当,从根本上规避学业上的单一化无效内卷,对大学生就业多样化、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和精英内涵拓展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学习动机理论脉络的多元化解构

动机是引起行动的核心驱动力,包括激活意愿、设定目标、完成持续具体的行动。心理学家从需求、激励、价值、评估等不同角度对动机的界定、引导、影响因素等进行了阐释,如马斯洛(1943)提出的五阶段模型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1955)和阿特金森(1957)提出的基于成就、权力和亲和需求的成就动机理论,海德(1958)和维纳(1972)提出的性格内因和环境外因以及暂时和稳定影响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班杜拉(1977)提出的能力主观评估影响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金盛华(1993)提出的态度是否居于个人价值系统的中心位置决定动机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巴普洛夫和斯金纳(1999)提出的因利己而不断修正反射最终形成动机强化理论等。

学习动机指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动机——激活学习的内在意愿、引发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不断维持实际学习行为的一种或多种因素,是学生寻找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努力从中获取预期学业价值的倾向[6。学习动机的源泉多种多样,既有发自内心的、与自身意愿和潜在需求息息相关的内在动机,也有因外界引导或压力激发的外在动机;既有因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好奇感、成就感和挑战性诱发的内在动机,也有因声誉地位影响和社交活动需求诱发的外在动机;既有因学习者为了提升自身某种能力诱发的内在动机,也有因回报、感恩和社交刺激诱发的外在动机。学习动机是一个多元化的动态时变复杂系统,会因学习者所处的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评价诱导而存在差异和侧重点,学校更关注教与学的内在动机[7

大学生因为个体特征、学习环境、社会融入、学习生活方式、绩优评价机制等各种因素都处于过渡转变期,其学习动机也会随着对学校和专业的不断认识而发展和变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信念、情绪、行为、投入度、专注度、持续性和倦怠度都有较多影响,学习动机的提炼和融合则显得更为复杂,个体差异和转变效度不尽相同[8。系统化基础教育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学习动机受学业应试、师生关系、家庭压力等因素影响,大学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宽泛自由,以知识学习和实践培训并重,其学习动机会逐步转变,更加注重学习内容本身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大学生学习动机量化分析从Gardner设计的AMTBA量表开始,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修正,从不同需求维度、不同应用层面出发,面向高校学生进行学习动机评估,形成了较多版本。我们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相关的测量量表进行了梳理总结,如表1所示。

经过对各测量量表潜变量、测量变量和具体问项的对比分析,虽然不同测量方法对动机的层次定义、下位诱因划分角度不同、问项方式不同,但其本质大致相同,大学生学习动机测量从Amabile起,宏观上更加清晰地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强调大学生自身的内心原始需求和自身核心利益追求,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心潜在诉求,对创造力、持续力和成长性影响较大;外在动机强调大学生在周边环境的压力和不同社会角度引导下所形成的学习动机,受外界影响因素的变化较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时效性。从不同研究者的背景、结构和成果分析,内在动机中,学习兴趣与求知取向、热衷性是同质的,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诉求和潜在感知;内在动机的能力提升需求与挑战性、个人成就和物质追求是同质的,体现为对知识价值体现和实践应用的归因。外在动机的荣誉获取与他人评价、简单任务、人际竞争、追求回报、害怕失败是同质的,体现为外界评价的内心反映和诉求;外在动机的利他取向和他人评价、小群体以及社会取向是同质的,体现为个人贡献和价值体现的感知。学习动机的核心目的、价值体现、意义感知、行为初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素质教育“四大支柱”一脉相承,脉络分析如图1所示。

综上,以UNESCO素质教育四大支柱为根源,从学会认知、做事、发展和共处出发,以学习兴趣、能力追求、荣誉获取、利他取向为落脚点,能够清晰全面地界定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更有利于描述和解释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逻辑和维度区分。为了更加充分探求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和培育路径,在定性分析学习动机研究基础上,构建调查问卷,其构成因素涵盖了既有研究基础和关键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调研采用问卷数据定量梳理和识别大学生不同学习动机在不同背景、不同群体、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为进一步量化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同时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多元化学习动机差异体现,问卷设计了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共设计了10个背景问项,分别是性别、年级、专业、学校认可度、专业认可度、成绩排名、科研活动参与、生源地、父母职业以及父母学历,以便分析学生背景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情况;第二部分为学习动机调查,分为4个维度——内在学习兴趣、内在能力追求、外在荣誉获取、外在利他取向等,设计了34个问项,变量分布如图2所示。学习动机问项采用李克特量表(五分制量表法),每个问项的答案划分为5个不同等级:1是完全不符合,2是不太符合,3是一般或不确定,4是比较符合,5是非常符合。

问卷对象通过微信和网络平台从某市某大学随机选出2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回收1768份,回收率为88.4%。

(一)背景数据分析

问卷对象背景分布如图2所示,从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看,男性为1011人(57.18%),女性为757人(42.82%),由于是工科专业较多,所以男性相对多一些。从年级来看,大一1015人(57.41%)、大二257人(14.54%)、大三399人(22.57%)、大四和已毕业97人(5.48%),大一人数较多,大四学生参与度较低,但不影响趋势分析。从生源地来看,城市生源619人(35.01%),乡镇生源565人(31.96%),农村584人(33.03%),较为均衡。从父母职业来看,公职、企业、农业分布较为均衡,为11%~20%,其中自由职业较多,约为40%。从父母最高学历来看,研究生以上较少,仅为2%左右,大学大专占比22%,高中和初中以下的皆为37%左右。从大学专业来看,文科和理科等基础类174人,应用工科类为18%、基础工科类为44%,其他类为20%左右。大学生对自己学校、专业基本非常满意的仅占20%左右,比较满意的居多,约50%,不确定和不太满意的皆有10%左右。学生具有参与科研活动经历的仅有60%,参与5次以上的仅为12%。

(二)数据有效性分析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且能够满足后续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的信度、效度和正态性进行了分析。所有4个维度的测量变量和问项的信赖度为0.877~0.931,效度KMO分析为0.832~0.905,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满足数据分析的要求。

所有4个维度的测量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偏度最大为-0.621(≤2),峰度最大1.299(≤5), 满足数据分析的要求。

(三)学习动机差异化分析

为分析在不同年级、学校和专业认可度、学分成绩、家庭背景方面大学生是否表现出应有的学习动机差异,大学生是否具有多元化支撑的学习动机,不同背景变量会对不同的学习动机类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背景差异性对大学生内在和外在动机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性别、生源地和所学专业差异分析没有体现显著性,父母职业和学历背景对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追求上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差异并不显著。大学年级对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影响不显著,低年级在荣誉和利他方面的外在动机稍微强烈一些,高年级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学习兴趣分数稍高,但没有形成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大学四年教育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引导上收效甚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学校认可度、专业认可度、学分成绩、科研参与度等4个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学习兴趣和能力追求上,对学校和专业非常满意的学生比不确定学生高30%~35%,比不满意的学生高60%~70%,说明学校和专业认可度、依赖度和喜爱程度的培训教育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学习驱动力,拓展大学生专业发展视野,从而纾解“内卷”压力。学分成绩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学分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学习兴趣要强烈一些,大概比其他排名学生高20%,其他几类动机上也高15%左右。科研参与较多的同学比没有参与过科研活动的同学高,但是科研参与次数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大,说明科研参与并未形成系统化发展规划和深入理解。

随着知识水平提升、个人角色转变、专业理解深入和社交接触面不断扩大,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侧重点和教学目标不尽相同。义务教育注重学习态度和基础、过渡教育注重学习机会和技能、就业时期注重学习参与和专业能力多样性[15。大学教育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创造创新中的难点和兴趣进行交互,需要考虑师生知识背景的非对称性,需要引导社会交互的自主性,提供适当的干预策略16。大学教育是系统教育到专业任职的重要转折和过渡时期,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提高和大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意识应该从学生角色逐步向社会人角色转变,能力追求、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需不断强化,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理论、能力、发展规划和团队协作等全方位综合素质的诉求。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学校和专业认可度对学习动机影响较大,提升学校专业认可度对学习动机全面引导意义较大,需要通过课程设置、专业体验、思政教育等提升学生对学校、专业乃至未来从事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可度。不同年级之间并没有形成显著差异,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在高等教育中逐步形成持续有效且稳固增强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感知,也没有随着专业知识增加形成对工作能力需求和挑战的全面理解和不断追求,没有形成认知、做事、发展和相处等多方位综合素质提升的概念和理解,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引导和培育上尚有改善空间。

四、优化大学生多元学习动机的

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

纾解大学生学习“内卷”的根本在于消除大学生对学习绩效用途的片面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学习目的单一化理解和学习动机模糊化的心理压力,引导对学习初心的全面认识。通过对学习动机的全面了解和不断引导,弱化对无效内卷的感知水平,也能弱化“内卷”焦虑[17。激发多元化学习动机和提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和学习的关键任务之一,是拓展大学生学习和提升工作层次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保持专业发展、踔厉创新、破除内卷的有效保障。学习动机最基本的两个部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前提和基础动力,学习期待是学习需要的满足感反馈和不断修正的对象。学习需要由学习者当前实际状况和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引发,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由认知、交往、自我提升三因素构成[18。为发挥大学生学习模范和工作精英的带头作用,大学期间的学习动机激发引导和培育强化非常关键,需要从社会、高校、单位0e063ad0518c04248af029508c78e653和行业等层面进行全方位顶层设计,需要以认知、做事、发展和相处四大支柱为核心,从动机的不同组成层面和维度进行精准化模拟设计。大学生参与学习科研体系的核心在于兴趣,基于兴趣参与,其主动性、参与感都比较强,互动行为也更加积极,学校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学术和实践相结合、核心与多元化并重、探究与体验同行[19。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认知、做事、发展和共处四大综合素质诉求为核心,以大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提升、荣誉获取和利他取向的多元化学习动机为切入点,将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执行机构、用人单位、社会支持和服务平台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创设体验知识学习的用途、深入实践职业工作环境、全面融入行业协会、灌输利他和团队协作理念搭建一个有机体系结构,引导培育大学生多元化学习动机和专业发展,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根本诉求,从而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缓解就业无序竞争和“内卷”之困,具体如图4所示。

(一)创设学习体验的各类场景,树立学以致用理念,激发学习认知的内在兴趣点

认知兴趣是学习动机的第一核心驱动力,是大学生始终保持专业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基础,其培养需要以动机需求层次为依托,以强化刺激理论为手段,以成就动机理论为引导,充分结合学习意义和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和应用的关联性[20。与低年级学习更多是注重基础教育和知识本身不同,大学生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寻求学习的根本目的,强化专业问题解决和职业发展指向性。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更多结合应用、工作和生活所需,一般围绕专业和未来职业方向展开,将学习活动和认知兴趣结合起来,应突出学校优势、专业特色、职业体验,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认同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对个人效率提升和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而非短期学习成绩的单一功利性,弱化对校学习和职业发展“内卷”理解的片面化。

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除了理论知识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高校学生切身体会知识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重要性,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比如,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应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应用课的需要为引导,通过讲座、论坛和课堂体验,学习者能够提前了解基础理论课对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价值。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以专业应用课和不同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解决为引导,学习者能够体会到理论知识是如何服务和指导实践的。通过专业问题的难度挑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体验,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对能力的追求。校园中课程设计、支持服务和监督管理能够给大学生内驱力提供一定的外部支持条件[21。创设各种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挑战场景,通过学生对各类课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反馈调研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学习内容应紧贴专业和工作所需,多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实验法授课,促进知识迁移22[23

(二)强化职业实践的深度,建立学做结合理念,培育做事能力追求的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学为本、学用结合、科教融合和强化实践[24。内在兴趣的聚焦培养是学习动机的核心基础,内在能力追求的积极引导则是学习动机的持续动力,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要以自我效能感的挖掘为支撑,以成败归因的引导为辅助,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学习→能力→工作→成果”的内在逻辑和全过程,深切体会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核心价值和实际意义,建立学做结合和产教融合的理念。随着学习体验、职业体验、实践体验的全面展开,能够全面实现学做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全面体验能力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单位实践、工作案例、理论验证、职业启发等研究性教学实践策略重塑大学课堂,从笼统的教学模式走向多样化和可选择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25

大学期间可以通过加大职业实践体验的深度,让学生更加切实体验到工作中对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深度和精度要求,让学生理解理论学习对实践动手能力的意义。在应用知识的真实环境中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借助职业实践问题促进学习的深度和积极发展[26[27。职业体验要以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为核心,用人单位、社会支持平台和教育机构相结合,以实际职业场所和虚拟场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策划,让学生感知不同职业的意义和各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难度。职业体验应在看、听、见习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动手锻炼机会,应该加大学生定期和不定期的实习力度,感受职业类别和专业难度,了解所学知识的核心价值和实际效用。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实践理念,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难题的能力,加大和科研院所的科教融合,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心理动机,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核心能力,提前完成职业实习和全面认知,减少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试错成本,减少低效率无序“内卷”的几率。多元化、广视角、多层次的评价联动机制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效能感、鉴定水平和明晰学业增值的客观体现[28

(三)以行业协会为抓手,全方位感知各类型精英人才,升华个人发展和荣誉理解力

大学生个人未来发展和行业职业发展的统筹规划较为关键,全面了解和深入体验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层次,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建设和不断修正有较大意义。行业协会凝聚了专业情报、拓展了社交网络、提供了专业技术交流、汇集了专业精英模范,能够让大学生全面感知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和具体的规划目标,感受到学习有益的成就感。我们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积极向上的心理诉求,使其认识到绩优的体现不再是片面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荣誉,而是更加全面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团队协作。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国家、行业、专业发展的结构性转型规划和多元化人才发展需求,缓解个人发展和工作规划的焦虑“内卷”之忧[29。通过创设各类型的集体生活、工作、项目协作、庆祝活动等场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价值和荣誉感,通过强化生命意义感和学习幸福感去激发和引导学习动机[30

大学期间要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行业协会活动,全面认识本专业、未来职业的多元化和层次感,通过不同层次的交流和比赛,建立个人—班级—年级—校级—省市级等不同等级的人生体验,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大局观和集体观,培养学习成果多样化和人才多元化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大学期间,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产学研平台,加大学生社团管理和引导的力度,通过理论、实践、论坛交流、校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化个人发展、学习价值、学习效果和长期规划的认识。

(四)提升思政教育开展的强度,引导协作共赢理念,培养主人翁精神与和谐相处责任感

社会高效快速发展过程中个体分工愈发精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位主人翁精神在职业生涯中十分重要,团队中的个人价值体现十分关键。大学绩优倡导不应局限于“短平快”的教育学习和科研成果,应更加关注学术和学习的全面性、公平性、合理性、团队化和共情化[31。学习动机的激发,除了注重个人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升、个人发展鼓励外,也要注重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共同体精神,要提升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共处的综合素质。认知学习积累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不仅仅是为个人的绩优表现、全面发展、持续提升,也是为祖国、人民、家乡、单位、团队做贡献。大学期间,可以通过教育系统和网络平台积极开设各类型的思想教育强化课程,引导学生认清为谁而学习,明确学习价值,提升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共情力。思政教育要明晰自我个性化和集体统一性的协同育人思路,要协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凸显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必要性[32

大学生“成人”需经历功利、义务、生态三个层次,引导人生意义的追求,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才[33。大学期间,通过思政教育的强化训练和引导,学生能够建立协作共赢的理念,能够更好地面对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能够建立更好的进步理念和学习责任感,不再深陷于“小我”不断“内卷”的陷阱,适应团队协作的发展模式。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专业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心理素质的优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能够促进社会治理和多元化发展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推动和谐共赢和团队创新成果的全面进步[34

五、结语与展望

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价值本质的回归、学习动机的多元化引导、个人创新发展的期许以及团队和谐共处理念的灌输,能够避免陷入“短平快”的局限性发展,能够纾解单一化驱动和自我剥削的无效“内卷”之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实现历史性跨越,随着科技创新节奏和知识更新迭代的不断加快,大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科学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先导模范作用愈加重要,大学学习应以认知、做事、发展和相处四大综合素质为目标,实现多元化延伸和综合质量提升。课程引导、职业体验、行业融入和思政教育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引导和培育学习动机,拓展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宽度。学习动机的培育和强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无论是学习动机目标识别、需求激发还是学习活动的不断保持和强化,都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和实践验证。大学生涯是一个关键转折阶段,学校和师生不应仅着眼于知识学习积累和片面化教育成果的呈现,更应注重学习动机多元化的引导和培育、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转变、学习习惯和责任感的培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拓展,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发展规划和相处协作的综合素质提升,拓展大学生就业上升渠道,纾解其单一竞争的“内卷”困局。

【参考文献】

[1]毛奕峰,王岩.青年“内卷文化”的批判性阐释及其应对之策[J].中国青年研究,2023(10):92-99.

[2]孙元涛,熊甸双.教育内卷何以发生?——基于优绩制的理论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23,21(04):5-10.

[3]何强,姚炜. “互联网+”重构教育生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4]徐高明,吴惠.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特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06):1-14+117.

[5]王晓春,王刚.基于ISM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6):118-124.

[6](美)安妮塔·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M].伍新春,等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7]莫玉婉,刘宝存.主动学习何以在大班教学中实现——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 2022:38(01):43-51+112.

[8]康雅婷.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8.

[9]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2):64-70.

[10]董广鑫.大一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11]高秀梅.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高教探索, 2020(01): 43-47.

[12] Amabile T. M., Hill K. G., Hennessey B A., et al. 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4, 66(05):950-967.

[13]孙发勤,冯锐. 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在线学习动机评估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1): 94-103.

[14]孙红刚. 90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15]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UNESCO Prepares Its Fifth Global Report on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GRAIL) with a Focu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EB/OL].[2020-06-02]. https://uil.unesco.org/adult-education/global-report/unesco-prepares-its-fifth-global-report-adult-learning-and-education.

[16]吴磊,王欣然,范丽鹏,等.基于交互主题的在线学习知识创造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02): 24-33.

[17]张雯,潘超,姚诗铭,等.中国社会中“内卷”现象的个体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J].心理学报,2024,56(01):107-123.

[18]章永生. 教育心理学[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19]吕立杰.课程内容结构化:教育现代化的议题[J].教育研究,2023,44(04): 57-65.

[20]Ruggero Cefalo,Yurikaiepov. Investing Over the Life course: The Role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a Social Investment Strategy [J]. 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2018,50(02):203-218.

[21]彭静雯.大学生学习内驱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23,39(02):93-102.

[22]傅蕾. 内部归因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基于开放教育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06):93-102.

[23] 刘怡,张炜.一流大学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构成及发展状况调查——基于学生视角的探索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6):59-65.

[24]史秋衡,孙昕妍. 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与育人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2(11):15-23+74-75.

[25]解德渤,崔桐. 大学课堂革命何以可能——研究性教学的旨趣、实践及其挑战[J]. 重庆高教研究,2020,8(03): 56-66.

[26]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2015-2016[EB/OL].[2020-02-02]. http://web.mit.edu/annualreports/pres16/2016.15.00.pdf.

[27]申超,石佳悦. 如何为本科生创设学术情境——美国一流大学学术卓越人才培养的着力点[J]. 江苏高教,2022(07): 103-110.

[28]周继良,吴肖,匡永杨. 高校学生学业增值评价: 基本属性、现实困境与实践理路[J]. 现代教育管理,2021,381(12): 9-18.

[29]王怡然.大学生学业“内卷化”现象的教育审视与引导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30]蔡连玉,江璐.优绩主义能促进大学高质量发展吗?[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03):1-11.

[31]田宪华,张绍波,付伟.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 39(07): 144-149.

[32]余俊丽,周俊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21(06):112-117.

[33]廖婧茜.通往成人之路——伦理学视角下的大学人才培养人性观[J]. 教育研究, 2022, 43(11): 113-123.

[34]周翊,范存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构建[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03):91-10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第二方阵高校的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BIA20018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学习型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研究”(B/2022/01/122)。

Deconstructing and Reinventing College Students' Diversified

Learning Motivation

Li Huan, Chu Zhixin, Du Zhifeng

Abstract: Continuous and robust diversified learning motivation is the key to an all-round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talents, which can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multidimensional benign competition and lifelong all-round development, avoid the single utilitarian driving force in learning, and better match the needs of employers for versatile talents, thus effectively alleviating the problem of "involu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four critical competences of UNESCO quality education theory–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be,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this paper deconstructs and match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earning motiv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interest in knowledge, ability improvement , honor acquisition and altruistic orientation. The results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768 college students show that school and major recognition, credit scor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articip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which mean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students to love their major and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different grad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education mode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in guiding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motivation. With the four pillar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 the core goal,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four typ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learning motiv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with college education, social service and employers as the focus, we can build an ecological stimulation and cultivation service system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course design to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scenes, enterprise practice to lear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dustry associations to instill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ltruism, we can fundamentally expand the diversified learning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work and avoid falling into the trap of "involution".

Key words: learning motivation; college learner; competition in employment;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责任编辑 杨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