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共同体”模式在高中的实施策略

2024-11-26刘薇

家长·下 2024年10期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应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全纳共同体”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中,通过小组互学、伙伴领学、生生共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全纳共同体”模式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的价值与现状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将教学、学习、评价和反馈等环节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由于笔试测评是目前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理解能力、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潜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就成为贯穿高中三年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供总结、反思的方式。具体来说,其价值有四:

第一,纠正错误:试卷讲评的首要任务是纠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避免在未来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第二,提升技能:通过对试卷中题目的深入解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第三,激发积极性:良好的试卷讲评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通过展示和表扬优秀试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四,总结经验:试卷讲评课不仅是对学生考试结果的反馈,而且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和反思。通过试卷讲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但在现实中,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少慢差费”的现状往往堪忧。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内容过于繁杂:部分教师在试卷讲评时,追求面面俱到,内容过于繁杂,且没有突出重点。“一卷到底”、穷尽细化的讲解往往需要四到五课时,导致教师越讲越烦躁,学生越听越倦怠,影响其学习效果。

第二,讲解方式单一:一些教师在试卷讲评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一言堂”讲解方式,我讲你记,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大的参与就是记答案。学生即使错题重做,也往往收效甚微。

第三,微专题过多:不少教师开始采用微专题的形式讲评试卷。微专题这种深度剖析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能力。然而一份高中语文试卷,从信息类文本阅读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从文言文到古诗鉴赏,再加上语言运用和作文,光是板块已如此多,更不用说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如果对一份试卷,均采用微专题的形式讲评,则费时多,效果也未必佳。

第四,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基于数据只讲解高频错题。这种方式确实跳出了“大而全”而走向“精而深”,但是却忽略了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导致讲评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上种种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以调动,课堂参与度不高,他们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如何从这一困境中突围?经研究,“全纳共同体”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中的主动参与、深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二、“全纳共同体”模式在试卷讲评课中的意义

“全纳共同体”是指“以全纳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分享学习资源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基层学习集体,其实质就是学习共同体。”

“全纳共同体”模式在试卷讲评课中意义深远,它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一)促进教育公平

“全纳共同体”模式主要强调包容性,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有助于减少教育不平等现象。

(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全纳共同体”模式,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和计划。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和疑惑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给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该模式还鼓励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领学、组内互学、组际竞学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培养合作精神

“全纳共同体”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能够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该模式鼓励学生发挥主体性,自主思考、积极发言、提出疑问和解决方案。在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够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会注重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

“全纳共同体”模式有助于构建积极、和谐、包容的学习氛围。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能够提升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全纳共同体”模式在试卷讲评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这些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全纳共同体”模式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实施策略

“全纳共同体”模式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实施旨在营造一个包容、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试卷讲评,并从中获得有效的反馈和学习提升。

(一)以双数据为基础,精准确定讲评目标和内容

“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内容不再追求确定性的学科知识体系,转而强调对学科观念或概念的深度理解,主张促进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随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协同融合,加之众多云计算的教学平台,以及大量考试数据等,这些都为实施精准讲评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班级间的均分对比、班级内小题得分情况,以及历次笔试中学情的波动起伏,较为理性地聚焦班级或学生个体的高频错误和知识盲点,从而开展有效讲评,提高课堂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表征和实际学情可能存在不一致性。这是由于教师在解读数据时可能存在主观性,未能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只是简单地从表面数据得出结论;同时,数据表征通常是对学生群体的整体描述,容易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在实际学情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此处的数据还因包含从学生视角出发、“向内看”的考试自我分析表。教师在执教的班级中要求学生每次笔试后均要完成考试自我分析表(如图1所示),包含:每一题的得分情况,会做的题有哪些,完成度如何,错题对应知识点,失分原因分析等。教师制定考试自我分析表,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觉查漏补缺,提高学习的内驱力。同时,综合云计算的数据和学生给出的考试自我分析,教师能明确讲评的目标和内容。

图1 期中调研试卷分析样表

(二)以学生为主体,互学、领学、共学促共同发展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是燃灯者,而学生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不应该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小组互学,扫清非典型错题。

试卷讲评课的课时有限,教师对于讲评的内容必须有所取舍。对于那些非典型、非高频的错题,特别是客观题,常规的做法是:或直接报正确答案,或让学生通过课后请教同学、请教老师搞懂。但由于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加上语文学科普遍不及数理化被学生重视,再加上学生个体性格的差异,导致做错的学生往往只是记个答案,究竟错在何处,下次如何避免,一无所知;而另一些学生虽然做对得分,可实际上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学生是连蒙带猜。长此以往,个体的困惑得不到解决,学习经验得不到积累,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会下降。难怪越来越多的人戏称语文是玄学。

对于此类错题,“全纳共同体”可以组织小组互学。基于学生的考试自我分析表,小组内4人各自列出自己的非典型错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内成员互相解惑、补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参与度,而且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俄国卓越的教育家康士坦丁·德米特利耶维奇·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愉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建议,在实施初期,教师要舍得给学生一定的课堂时间来完成互学。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难免会存在偏差,互学互助如果是建立在错误知识的基础上,反而得不偿失。在课堂上进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巡视、小组个别交流,及时准确掌握学情。二是如果留待课后实施,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压的情况下,互学能否真实发生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此,先在课堂实施,等到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再转移到课后,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办法。

2.伙伴领学,提升思维层次。

基于双数据,教师精选本次试卷的高频错题和典型题,由伙伴承担领学讲解任务。领学的伙伴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荐。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表达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梅奥提出的“霍桑效应”揭示了当人们在受到关注时,会因为这种关注而提高效率或表现良好。对于领学者而言,无论是在小组内领学,还是面向全体学生领学,都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和认可,都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会激发他们更好地融入全纳共同体。

领学的步骤分为:

第一,讲审题。领学者指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并分析该题对应的知识点。做好题的基础是审准题。不少学生粗线条、跳跃性审题,失分在所难免。因此,领学者的“说”可以重新审视当初的审题过程,并获得新的感知;学习者的“听”可以在和自己的审题对比中获得提升。

第二,讲做题思路。领学者复刻当时的做题思路,既是对相应知识点的巩固,又是对其思维过程的展露。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可以适时发现其中的亮点或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

第三,质疑与答疑。领学者也好,学习者也好,他们都是学生身份,彼此之间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学习者敢于大胆提问,甚至质疑、否定。课堂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场所和平等对话的空间,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表达力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不可忽略。遇到学生讲不清、讲错或能力尚未达到时,教师要适时点拨、纠错、补充;还要引导学生归纳答题技巧。只有师生合力,才能突破试卷讲评课的难点,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3.生生共学,促进共同发展。

“全纳共同体”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醒,以此能实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总之,“全纳共同体”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