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措施

2024-11-26朱玥

家长·下 2024年10期

幼儿年龄较小,有爱模仿、爱表演、喜欢玩游戏的天性,这也决定了幼儿教育和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遵循幼儿的天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符合幼儿天性的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备受教师关注,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措施,希望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思路,使学前教育能够立足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充分发挥游戏教学法的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一、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学前教育中,组织游戏活动的首要意义是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第一,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往往因为不熟悉环境、没有父母陪伴或者与他人争抢玩具而闹情绪。要想让幼儿在幼儿园学有所得,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建设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游戏活动作为一种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也有利于消除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提高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游戏活动往往需要幼儿之间相互配合,可以促使幼儿积极地与小伙伴进行交流、分享观点以及达成合作等,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掌握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方法,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在幼儿身体方面。游戏活动和传统的幼儿教育活动有本质区别,具有“动”的特点,即需要幼儿动起来,参与各个游戏活动,消耗并锻炼幼儿的体力,进而促使幼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有利于完善幼儿的知识结构

教师设计游戏活动,开展游戏教学还有利于完善幼儿的知识结构。第一,游戏教学使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选择。幼儿年龄较小,认知体系还不够完善,如果仅采取传统的知识讲授法为幼儿讲解各种知识,很难让幼儿理解,且很难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教学效果。然而,组织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活动的趣味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并通过为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投放游戏材料等,向幼儿渗透知识,这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增强幼儿教育的生动性和开放性,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幼儿在玩耍和实践中学习、掌握和应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完善的知识结构。第二,游戏教学法不仅使教师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使幼儿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精心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使所有幼儿都可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以及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第三,游戏虽然具有娱乐属性,但可以涉及很多知识,且符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师通过设计游戏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做中学”。

(三)有利于健全幼儿的人格

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开展游戏教学还有利于健全幼儿的人格,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第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对健全幼儿人格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尝试采取说教法等方式渗透情感知识。但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且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无法让幼儿感同身受,在无形中降低了教育效果。而教师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产生真情实感,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第二,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还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完成表演、模仿等,这些都有利于磨炼幼儿的人格,促使幼儿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魅力等,最终健全幼儿的人格。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在观察中寻找游戏思路,设计区域游戏

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并在观察中寻找设计区域游戏的思路。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日常观察,从日常生活中分析幼儿的兴趣点,从中提炼游戏教学的思路,保证设计的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第二,教师要加强对区域和生活的观察,合理投放区域游戏材料和生活材料,为幼儿的区域游戏创建完善的环境,活跃幼儿的游戏思维;第三,教师要着重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的表现,及时发现、总结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捕捉设计游戏教学的灵感,进一步调整、补充游戏规则,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此保障游戏化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幼儿经常拿着磁铁玩具到处吸,仿佛在探索什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表现出对磁铁的探索欲望。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设计“好玩的磁铁”这一区域游戏。

第一,在区域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大量形状各异的磁铁,有条形磁铁、圆形磁铁等,同时还可以投放一些铁制品材料,并确保它们可以被磁铁吸住,如曲别针、铁罐等,还有其他不可被磁铁吸附的材料,如铜块、铝盆、塑料瓶、木块、透明胶带、纸盒等,确保幼儿在游戏探究中拥有丰富的材料。同时,为了增强环境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室的墙上张贴一些磁铁图片,如在活动室内刻意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可以被磁铁吸附的物品,在图书角投放关于磁铁的绘本书籍等,方便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第二,教师需要为幼儿设计游戏规则:1.幼儿可以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把玩磁铁,用磁铁吸附区域内的任何物品;2.幼儿需要对区域内的物品进行分类,分为可以被磁铁吸附和不可以被磁铁吸附,并探究二者的区别,从中汲取和磁铁相关的知识;3.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用区域内的物品制作创意品,并向大家介绍创意品的用途等。

第三,为了进一步开发游戏教学的思路,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教师还需要注重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认真观察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判断幼儿内心的渴望,及时调整和补充游戏规则、创新游戏活动。譬如,经过观察发现,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动手能力不够高,在设计和制作创意品的过程中,难以将内心的想象转化为实际物品,表现为实操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游戏规则,设计小组游戏,鼓励幼儿自由选择队友,集结大家的创意和实践能力,一起设计和制作创意品。最终,通过合作探究,幼儿成功用木棍、透明胶、磁铁等制作出了带有磁性的鱼竿,体会到了参与游戏活动以及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在之后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二)从生活中挖掘教育契机,设计亲子游戏

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游戏教育资源,设计亲子游戏。第一,教师要善于抓住节日契机,组织亲子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家长陪伴的力量和家庭教育作用,使幼儿在节日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第二,教师要细化亲子游戏设计,灵活利用幼儿园内和幼儿园外的时间,鼓励家长陪伴孩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亲子游戏做好充分准备;第三,教师要联合家长一起,策划亲子游戏的细节,完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并针对家长行为提出相关建议,使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幼儿成长中起到的作用,从而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幼儿,保障幼儿活动的安全。

例如,中秋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人们会吃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蕴含着美好的节日文化和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基本都经历过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的情境,对月饼并不陌生。于是,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教师可以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设计“庆中秋,做月饼”的亲子游戏活动,邀请广大家长积极到园参加,和孩子一起做月饼、吃月饼,在玩耍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为了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亲身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策划本次游戏活动,将活动目标设定为如下:1.设计趣味性的做月饼、过家家的游戏,激发幼儿的玩耍兴趣,使幼儿在充足的游戏热情支撑下积极动手,在做月饼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促使幼儿体会动手操作的快乐;2.设计亲子合作活动,使幼儿在亲子合作中掌握做月饼的生活技能,从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生发感恩父母的情感,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3.通过家园共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抓住细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保证游戏活动的效果。

第二,为了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小游戏。

游戏1:会变的月亮。在做月饼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每天晚上和家长一起观察月亮,从阴历八月初一开始,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月亮每天发生的变化,次日到园后则可与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画作。在中秋节当天,教师可以在做月饼的亲子游戏中,引导幼儿总结月亮的变化规律。

通过此活动,教师可以成功培养家长的配合意识,使家长意识到陪伴孩子、教育孩子也是家长的责任,也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借助每天晚上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观察、记录月亮,引导孩子描述月亮的变化,不仅帮助幼儿总结了月亮的阴晴圆缺规律,在无形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也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学习、成长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游戏2:制作月饼。教师邀请幼儿家长到园参加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制作月饼、品尝月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家长提出了几点要求:1.在本次游戏活动中,家长要和幼儿交换角色,让幼儿做“大人”,亲自动手做月饼,家长只需要在恰当时机,使用恰当的方法为孩子提供指导即可,重点让幼儿自己体验;2.此次游戏活动涉及一些厨房用具,有擀面杖、面板、模子、月饼馅儿等,虽然这些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考虑到幼儿的人身安全,家长要和教师一起注意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3.家长要辅助幼儿使用和整理材料,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同时也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确保游戏过程安全、顺畅。

通过让家长和幼儿进行角色互换,并完成制作月饼的任务,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亲自探索厨房用品,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和劳动能力,也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同时,家长也有机会放下一切,关注孩子的表现和需求,收获了很多惊喜。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家长和教师都不吝夸赞,使幼儿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增进了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

游戏3:品尝月饼。烤箱中的月饼新鲜出炉后,教师可以设计品尝月饼的环节,自己和家长扮演品尝官,幼儿扮演参加厨艺比赛的选手。“品尝官”需要站在客观、公平的角度上为幼儿打分,前三名可以获得教师和家长准备的精美奖品。

通过组织此次亲子游戏活动,教师拓展了游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游戏中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体验,也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在无形中助力了幼儿全面发展。

(三)整合园内外的教育资源,设计户外游戏

教师要整合园内园外的教育资源,设计户外游戏,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第一,教师要整合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善于发现、挖掘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设计游戏区域,拓展游戏教育空间,引导幼儿探索户外知识,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探索能力;第二,教师要整合幼儿园外的教育资源,善于利用幼儿园外的公园等场所,组织有效的户外游戏活动,丰富游戏材料,提高游戏效果。

例如,随着金秋季节的到来,幼儿园内落了很多树叶,且染上了秋天独有的金黄色,这为教师设计游戏教学提供了灵感。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树叶变变变”的游戏,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捡落叶、观察落叶,感受秋天的色彩。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户外探索工具,如放大镜等,鼓励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落叶,分析落叶的形状和脉络。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利用电子设备拍摄、打印落叶,丰富幼儿观察落叶的形式。此外,为了增强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全面激发幼儿的户外探索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入“制作植物标本”“拓印树叶”“画一片树叶”等小游戏,使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自由参与其中一项或者几项。

最终,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幼儿积极参与了此次户外游戏活动,并在观察、制作中总结出树叶的形状、颜色、脉络等,体会到了自然界的奥妙,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了自身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索能力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完善幼儿的知识结构,还有利于健全幼儿的人格,培养幼儿的精神品质。因此,在新时代下,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并在日常观察中捕捉游戏教学的思路,设计科学有效的区域游戏,并积极创建区域环境。其次,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实施游戏教学的契机,联合家长的力量,设计亲子游戏,使家长有参与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最后,教师要整合园内外的教育资源,设计户外游戏,使幼儿在户外探索中获得深刻感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