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之道

2024-11-26郑丽虹

家长·下 2024年10期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为研究主题,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探讨了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将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探索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之道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分离

传统的教学体系倾向于将这两者视为两个孤立的模块,教师进行独立授课的过程中未能有效建立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分割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将阅读中的素材、情感、思想自然地融入写作中的习惯,从而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仍然固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忽略了对学生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课堂互动不足

在阅读与写作课堂上,一些教师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种缺乏活力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从而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层次发展。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融合构建了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的学习生态。阅读作为知识吸收与情感共鸣的桥梁,能够引领学生遨游于文字构建的广阔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文化的深邃,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写作则是学生将内心感受、思想观点转化为文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已有的阅读积累进行思维加工与语言组织,进而锻炼其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的融合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更加自如,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更加自信。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空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批判性思考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在写作时,学生则可以将这些独特的见解与灵感转化为文字,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全局,提升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阅读与写作往往被割裂为两个独立的板块,难以形成协同效应。而融合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一壁垒,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灵活地调整写作任务的难度与方向,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阅读与写作成果的双重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读写融合的知识体系

1.精选阅读材料,强化主题链接。

教师需具备敏锐的教材解读能力和广阔的阅读视野,从海量资源中精选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富有教育价值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应涵盖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历史故事、现代散文等多种类型,确保学生能在广泛的阅读中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样式和思想内涵。教师还应注重阅读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主题式、单元式等方式进行整合,如以“自然之美”“亲情友情”等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理解不同文体下同一主题的多样表达,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2.搭建读写桥梁,促进知识迁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布局、语言表达、情感抒发等方面,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奥秘。教师可巧妙地搭建起从阅读到写作的桥梁,鼓励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写作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智慧与策略,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类似情节的小故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叙述技巧、人物刻画方法等,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发读写兴趣,提升参与感

1.营造沉浸式阅读环境。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角色扮演、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与阅读材料紧密相关的沉浸式环境。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古筝曲,并展示相关的古代山水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在阅读科幻小说时,则可以利用VR技术让学生“穿越”到未来世界,亲身体验科幻场景,增强阅读的代入感和趣味性。

2.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写作往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或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有趣的写作情境。例如,在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或周边地区的探索活动,要求学生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者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如环保、科技进步等,设计一场辩论赛或讨论会,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独特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整理成文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加强课堂互动:构建读写共生的活力课堂

1.激发主动思考,鼓励深度讨论。

课堂互动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者。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进行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诸葛亮为何能成功借箭?这一策略体现了他的哪些智慧?”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不仅关注故事情节,更深入挖掘人物性格、战略思维等深层次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拓宽视野。

2.实施角色扮演,增强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亲身体验文本中的人物情感与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情感丰富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小女孩、路人等角色,通过对话、表演等形式再现故事场景。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女孩的孤独与渴望,在写作时能够更加细腻地描绘人物情感。

3.利用技术工具,促进多元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技术工具来丰富课堂互动形式。例如,利用在线论坛、社交媒体平台等,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继续围绕阅读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帮助学生整理阅读笔记,梳理文章结构,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与条理性;通过视频剪辑、动画制作等手段,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或写作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强表达的多样性和感染力。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1.了解学生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兴趣、能力、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写作水平等,以便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更高层次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pm66BhzJuo+U9qROmyFVS+/HqjGhkJ+wpdR3AuEPBx8=思考与分析;而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和练习机会,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

2.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该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进行分层,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写作任务以及评价标准。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又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3.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理解障碍、写作瓶颈等,教师应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和动力。

表1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红楼梦为例)

实施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分析

1.了解学生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能力等差异

2.根据学生差异,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红楼梦》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材料的选择、难度设置、阅读进度等

3.设计个性化的写作任务,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读后感、人物分析、情节续写等写作任务 1.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和访谈,真实反映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水平

2.按照教师提供的个性化阅读计划进行《红楼梦》的阅读

3.完成与自己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写作任务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升

2.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均衡发展

2.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 1.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进行分层

2.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红楼梦》阅读材料、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支持 1.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2.完成相应难度的写作任务,并接受与自己层次相匹配的评价

3.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 1.全体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减少学习焦虑和压力

2.通过逐步挑战更高层次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3.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1.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给予关心和支持

2.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分享成功经验,树立自信心

3.营造温馨、包容、鼓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同学的支持 1.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支持

2.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写作心得,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

3.在温馨的学习氛围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1.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自信心和动力得到增强

2.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愿意参与阅读与写作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五)创新评价机制:多元化、动态化,激发阅读与写作兴趣

1.多元化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传统的评价机制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分数排名,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评价。在个性化教学与读写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这包括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自我反思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2.动态化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轨迹。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评价机制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在个性化教学与读写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应建立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发展变化。这包括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深度、思考质量、情感投入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修改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体系,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发展变化来评估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策略。

3.引入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增强学习自主性。

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是两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在个性化教学与读写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引入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机制,同伴评价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优势与劣势,教师可以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结语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之道,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