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的推进策略
2024-11-26谢青青
合唱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核心能力,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及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更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对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进行了思考与探究,对课题部分加以总结,并反思目前小学高年级二声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可推进的策略。
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融入合唱教学已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大家都积极开展对课程的探究与实践。由此可见,加强对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合唱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已成为音乐课堂教学不能缺少的必需探究的课题。
一、小学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新版的音乐教材中二声部合唱歌曲数量的增加
以花城版音乐教材为例,教材中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歌曲数量有所增加,导致教学难度逐渐上升的同时,时间也有所加长,但教学效果却仍有不足。如五年级上下册教材中二声部合唱歌曲有12首,学生学起来显得有些吃力。数量与时间的增加给教师增加了许多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多下功夫、多想办法。
(二)少数教师不够重视,采取回避态度
二声部合唱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方面,增加了教学难度;另一方面也与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的经验积累密切相关。合唱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教学策略、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老师的信心不足、学生基础较差等情况,教师产生“逃避”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心理,以至于不愿大胆实践,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三)小学生合唱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合唱基础薄弱,二声部合唱教学不仅对教师充满挑战,在小学义务教育背景下,对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识谱能力较差。
在现实的音乐课堂中,多数教师都会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相结合,在歌唱时,以听为主,唱谱为辅。主要通过多次听音频强化对歌曲的印象,跟着音频唱,成了小学生学唱歌曲的主要方式,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会唱歌不会看谱”的状况发生,教师不重视学生学谱,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部分学生不重视、不爱唱谱,导致其部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不足。
2.歌唱不规范,技能差。
由于小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有限,歌唱技能技巧水平较差,在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时常常出现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歌唱的姿势,有些学生会有伸脖子、耸肩、嘴巴肌肉紧张等毛病;在歌唱时还容易喊叫、白声、无力等;咬字时咬不住字头,呼吸时不会控制气息,歌唱时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随意换气等情况。
(四)教师要求过于专业,训练时枯燥无趣味
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在学唱有一定难度的歌曲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和乐趣,降低了唱合唱歌曲的欲望。
(五)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音乐教学支持不够
少数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没有正确认识“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所谓“点”就是校合唱队,而“面”就是在教学班音乐课堂上开展的二声部合唱。学校应要求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抓好了“面”就能极大地推动“点”的质量水平的提高,这就是在以班为单位开展合唱教学活动的价值之一。实际上“点”与“面”的关系就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只有做好了普及才能获得提高,继而提升整个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
二、小学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一)紧扣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在3-9年级的音乐学习任务之一“独唱与合作演唱”一栏中指出:“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在合唱教学中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二声部合唱的学习无疑是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及与他人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从合唱中领悟二声部歌曲的内涵,进而巩固提升合唱教学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合唱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小学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模块。它将艺术性、趣味性巧妙融合在一起,是提高学生歌唱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训练,教师不仅能使学生的音乐基本功与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还能通过开展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不同声部在歌中的不同作用,进而领悟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与内涵,在多次合作排练中切身体会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合唱作品的完整展示,需要经过一定的细致分工与合作,同时也需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感受并创造美。在参与二声部合唱活动时,学生被引导去体验相对于常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同时,二声部合唱以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成为美育的新阵地,它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实践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改变了以往以聆听感受为主的歌唱教学模式,从多个维度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三、推进高年级二声部教学的策略
推进小学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任重道远,音乐课堂融入合唱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要想获得获合唱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修养,探究更加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小学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质量效益的提升。
教师认为在探究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音乐教育改革使中小学音乐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位教师都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面对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会从根本上影响教学质量。正确而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态度也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并理解音乐课堂中融入班级合唱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小学高年级二声部合唱教学与实践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就是让学生了解合唱艺术的内涵。为此,作为教师的态度应是迎难而上,在教学方法上更努力创新,大胆改革实践。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兴趣又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谁都不会否认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驱力。要想让学生在歌唱时保持专注投入,作为教师必须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贯穿到不同的教学阶段中,比如,在练声时要唱一些充满趣味性的练声曲,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旋律特点的律动,进而激起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到探究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并从中享受快乐,获得愉悦的心情。
(三)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儿童的音乐教育依赖他们的指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就是小学生最直接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认知都依赖于音乐教师的教学,当我们聆听优秀的合唱作品时,和谐悦耳的和声效果、优美动听的旋律线、各个声部的完美契合、拿捏得当的气息控制、饱满的情感表达等,都展示出歌唱者对每一个细节的长期锤炼,切实能提高高年级二声部合唱质量。为此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该做到:
1.提高自身的歌唱技能。
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除了是向学生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歌唱模仿的最佳对象,若没有扎实的歌唱功底作为支撑,就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直接的示范作用,对音乐作品再生动形象的描述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2.加强合唱指挥的技巧水平。
合唱指挥的技巧水平也是二声部合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细腻、准确、娴熟的指挥者不仅能带动学生的歌唱情绪与情感表达,而且还能增强歌唱集体对音乐作品的诠释,达到最好的艺术表现。若要做一个合格的指挥,就需要指挥者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中,用心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及内涵,努力提高双手的灵敏度,为自己的双手注入旺盛、美妙的音乐生命力。即使是小幅度的挥动,都要让学生感到流淌在空气中由双臂、指尖绽放的音乐张力与音乐魅力。
3.精心组织教学。
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应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努力设计出符合高年级学生学龄特点的教学方案,营造出开放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做到“简单事情重复做,复杂的事情分开做”,柯达伊教学法指出:“教学过程不要突然使学生面临大量困难。”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打造每节高品质的音乐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逐步增强对唱合唱的兴趣,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
4.狠抓合唱基础训练。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已经处于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也会出现毫无音准、节奏概念、识谱能力差的现象,为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实际状况,结合学情特点,从最基础的音乐技能开始进行训练。
在近几年二声部合唱教学的探究实践中,教师常常会思考尝试怎样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声音的训练,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声音训练是基础
声音训练要采用适当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改掉歌唱时大声喊叫的坏习惯,做到声音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学会轻声歌唱,做到合唱时声音上的协调、统一,必须以集体歌唱的形式进行。
合唱训练时要对学生的歌唱姿势、呼吸、发声、音准、节奏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并正确地运用到演唱当中。特别在训练儿童发声时必须做到追求高位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时要让学生克服喉音、大声喊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知道什么是高位置的头声,逐步养成轻声歌唱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及审美能力,逐步学会听辩出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进而学会追求声音的高位置。
(2)合作训练是关键
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合唱讲共性,可以说合唱是合作的和声艺术。所以互相合作的训练极为重要。为此,在合唱训练时要让学生知道不能只顾唱自己的声部,还要学会听另外声部组成的和声效果,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和声感和合作精神。
(3)情感训练是保证
音乐是时间艺术,同时也是情感艺术,每部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情感的抒发,而演唱则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只有加强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学生才会产生情感共鸣,才会用情、用心去歌唱,才能真正表达出歌曲情感,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去感动别人。比如花城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二声部合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歌唱时教师要求学生先做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然后让学生欣赏祖国巨大成就的视频。学生观看后非常激动,深感祖国富强伟大,人民生活幸福,同时也激发出内心的幸福感和爱国热情。
在分析歌曲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歌曲的副歌在表达情感时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你认为歌曲中加入了二声部在表达情感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艺术效果?”引导学生讨论及进行对歌曲的处理,歌曲前半段加入了领唱,要求学生唱得抒情、优美、自豪。唱歌曲副歌部分的合唱时,特别是在“哈哈哈……”部分,学生要保持微笑状态,脸上带着幸福的表情,同时也能很好地把声音送到头顶上,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唱副歌中的二声部要求平稳,唱出两个声部的均衡与和谐,使声音达到统一,实现好的艺术效果。总之,通过二声部合唱教学,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收获了音乐的熏陶,受益匪浅。
四、结语
小学高年级开展二声部合唱教学任重道远、意义深远,无论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促进发展,还是对教师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是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探究实践在小学展开二声部合唱教学这一课题困难多多,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我们音乐教师加倍努力,迎难而上,让小学高年级二声部教学有所突破,让小学生在音乐艺术表现中收效多多,为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