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2024-11-26何浩亮

家长·下 2024年10期

教学评一体化指的是教、学、评三位一体,强调课堂上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评价间的同向推进与交互反馈。完整的教学活动由教学、学习和评价共同构成,要想实现更有效和高效的教学,教师需要以评价做纽带串联教学,使其形成闭环,以落实对学生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培养。而高中生物是一门十分看重理解的课程,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深入性和多元化探究,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素养与思维能力。这依托的是教学评三位一体实践闭环。本文就主要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展开,介绍了立足教学评一体化开展教学的意义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教学评一体化开展教学的意义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一个要求和建议,旨在搭建更科学的教、学、评课堂实践模式,提升教学、学习、评价的质量、效果和有效性。它还是与新时代育人需求相符的一种教学实践方法,既贴近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又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而立足教学评一体化开展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活化教学、优化学习和拓展评价这三个方面,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果提升和评价价值发挥的作用。

(一)能活化教学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虽然是一项需要提前设计和计划的活动,但按部就班地推进不符合教育的自然规律,不够灵活,也无法基于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在对学生的培育上也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教”要与“学”保持一致,还要依据实时评价结果来做出恰当的调整。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活泛,也更符合教育的自然规律。

(二)能优化学习并促进学习效果提升

学习是学生主导的一项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活动,也指通过阅读、听讲的方式,经过理解、思考、探究和实践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行为。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二者在内容上基本保持一致。而内容以外的方法一致性能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把握提供更多的支持。所以,立足教学评一体化开展教学能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三)能拓展评价并促进评价价值发挥

在教、学、评这三个完整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中,评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活动,很多教师对评价都存在着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将对作业或试卷的评估等价于对学生的评价,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当作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不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也不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导致评价结果大都不够准确,不足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而立足教学评一体化开展的教学更强调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能拓展评价并促进评价价值发挥。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现存问题

新课标的落实推动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推动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在新课标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建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在实践中验证了效果与可行性。但对高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而言,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评价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学方向没有保持一致、学生主体没有得到体现、评价不够准确全面和评价的实施没有贯通教学全过程等。

(一)教与学方面

1.教、学方向没有始终保持一致。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学习的知识相较之前呈现数量与难度上的指数型增长,而学习内容增多和变难也导致了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和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很难保持一致,不同学生之间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愈发明显,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步调,在学习上落下的“功课”就会越来越多,学习方向也会逐渐偏离教师教的方向,积少成多就可能导致后续学习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

2.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下,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也要更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教学一致的要求下落实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以实现思维认知建构与素养能力提升。但对高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而言,很多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教学时都不够注重学生主体性,教学容易偏离学生需要或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导致教学评一体化变成口号,无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评价方面

1.仍然存在一刀切的无效评价。

评价是对目标达成效果的评估,也是对阶段性教与学实践的一种总结和反馈,评价的结果可以成为教师设计与调整教学方式、学生革新与优化学习方式的参考。但无法全面、准确反馈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结果,也无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评价一刀切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对教和学的评价都是无效评价,没有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参考,也不具备实质性的参考价值。

2.评价没有贯通课堂教学始终。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与评价实施的阶段化、全程化是有效评价的一组必要条件。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导向下,教师要落实课堂改革,即对评价的延伸,用评价来串联教、学,让评价贯通教、学,通过全程评价得到一个更准确和全面的教、学评价结果。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评价在很多时候仍然只存在于教学总结环节,没有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实现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难以发挥效能。

三、教学评一体化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需要突显三个基本特征,即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和教学一致,而要想突显这三个特征,教师就需要在课堂的前中后期对教学设计与实践做出针对性调整,使之更贴近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体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出发,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期落实对课程要求和对学生需求的分析,确立教、学连接点。其次,在教学初期落实对教学方式和学习计划的规划,以持续指引教、学的方向。再次,在教学中期落实对问题思考和实践探究的引导,以激发和强化学生学的反馈。最后,在教学后期落实对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整合,以突显评价对教、学的串联和指引作用。

(一)在前期落实对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分析

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第一步是确立教、学的一致方向,即基于学生当前认知与能力水平确定成长和发展方向,教学的一致性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推动,所以作为“教”主体的教师势必要先建立对课程和学生的全面认识。所以,在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先在教学前期落实对课程要求与学生需求的全面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一章第一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教学为例,这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围绕细胞学说编制,主要介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与细胞学说相关内容,作为高中生物总的导入,内容相对简单,除了能为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做铺垫外,也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而初中阶段的基础学习和观察实验已经为学生建立了对细胞的基本认知,所以教师对这一课的教学就需要立足细胞学说,跳出细胞的基本认知框架,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与基本作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规律来看,前期联系学生需求对课程要求进行分析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的把握又是实现教学一致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准备就要从对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分析开始。

(二)在初期落实对教学方式和学习计划的规划

教师可以先制定教学计划,再根据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的学习规划,这是落实教学一致的关键一步,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评价的保障,不仅能助力课堂上教、学的顺利推进,也能促使二者有效和高效开展。所以,在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生物教师除了前期的分析,还要落实教学初期对教学方式和学习计划的规划。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第四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为突破口,结合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蛋白质来引出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的定位”的探究与说明,并以此来助力学生建构有关蛋白质的完整知识体系。

在教学评一体化下对教学方式和学习计划的规划上,教师要先为教、学设定“认识蛋白质与氨基酸;理清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及特征;归纳蛋白质的功能、结构与多样性;通过建构模型的方式说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的目标,从这些目标出发,结合健康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蛋白质相关的知识,来说明均衡饮食的必要性,并且还要参考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总结来设计一份健康的食谱,以驱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以对生活问题的探究与解答为核心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使用更灵活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在中期落实对问题思考和实践探究的引导

问题引导的实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实践与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其中需要完成原理介绍和操作引导的工作,而学生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其学习和理解知识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评一体化下,高中生物教师要从教、学、评融合的需求出发,落实对问题思考和实践探究的引导。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教学为例,这一章两个小节是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探究,分别介绍了从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基因分离定律”和从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立足实验的教学尤其看重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探究与思考,所以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着眼问题思考和实践探究,用提问或布置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驱动学生发散思考,此外,教师还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向。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两种基因定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诸如“遗传的表现是什么?”“孟德尔对实验做了哪些假设?在实验中又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要用豌豆来作为实验对象研究遗传?”等这些问题,可以用来指引和定位课堂上的教、学、评。

(四)在后期落实对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整合

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上的践行有着一个重要的标志,即评价在教、学全过程中的阶段性实施,以及评价结果对教、学优化和调整的驱动。所以,落实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是在教学评一体化下开展教学的关键,高中生物教师也需在教学后期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整合。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为例,围绕着“举例说明DNA在遗传活动中的作用;举例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在举例说明与证明中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类比推理能力”等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学生对DNA和RNA的探究及其遗传性质的证明确定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先落实在学生探究与证明过程中的实时评价,结合学生的态度表现、能力表现和对结论的概括,来阶段性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与学习能力发展情况,再落实学生完成探究与证明后的结果评价,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迁移和应用情况,总结性评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以及通过课堂学习实现的成长,最后再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果整合起来,整理出一份能完整体现学生实际成长和发展情况的综合性评价结果,用作促教、促学的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评一体化下建立新的课堂模式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的一种需求,能在提升教、学本身质量、效果和提高效率方面,更充分地发挥评价的价值,让评价起到指导教、学和促进教、学优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与价值的发挥对教学和育人目标的达成而言是必要的支持与助力。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要求和育人目标来看,高中生物教学评一体化的践行需要教师从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分析入手,在提前的规划中确定方向,以保障教、学的一致性,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考和探究来驱动教、学的有机融合,借由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相互补充来促进评价对教、学的串联与优化作用,助推个性化和全面性育人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