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语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开展路径的探究

2024-11-26齐元成

家长·下 2024年10期

英语中的主题语境指的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创设的语言环境,贴近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能引导学生基于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理解、内化和迁移英语知识。最早的主题语境有两类,一种是情景语境,另一种是文化语境,或者也可以说是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学科的主题语境主要就有三个大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常见的话题则多关于人际交往、日常生活、文化交流和自然环境,且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对应着不同视角下,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讨论。本文主要围绕主题语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展开,先简单介绍了立足主题语境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再大致概括了主题语境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点,最后探究了主题语境下开展初中英语词汇、语法、读写、听说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立足主题语境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且区别于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围绕一篇篇独立的文章展开教学,而英语学科则需要围绕着某一个细分的主题展开教学,所以主题语境其实是英语学科的一种特性。在编写英语教材时,编写者为每一个单元设定了一个讨论主题,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不能脱离该主题。再结合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来看,立足主题语境的教学因为过程更流畅、锻炼更深入、内容更深刻的优势,而具备了助力学生语感形成、思维发展和思想建构的价值。

(一)过程更连贯,更利于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指的是一种能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只是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也包括评判语言结构。语感好的人即使不太清楚前后文中某些词汇的意思,也能联系上下文对语言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结构做出正确判断,所以语感从来都是语言水平的组成部分和评判标准。但过往只重视单词、短语、语法的英语教学,很难锻炼学生的语感,造成大部分学生存在英语语感偏弱的问题。而立足主题语境开展英语教学,更注重创设语言的应用情景,能用主题串联单词、短语和语法,开展更连贯的教学,所以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锻炼更深入,更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学习语言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我和更好地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观点,而不管是表达,还是理解,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的逻辑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都能影响自我的表达和对外的理解,同时表达与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锻炼,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立足主题语境开展的初中英语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而教师则可以结合主题语境,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与解构词汇、句型与语法,并通过这种挖掘与解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三)内容更深刻,更利于建构学生思想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的三大主题语境。在三种不同的主题语境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自身情感、人际交往、社会现象、文化差异、自然现象、环境保护等更细致、更有深意的话题进行讨论,除了讨论如何用英语介绍问题的表象外,还可以讨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未来可能的发展和个人与社会应有的态度等。对话题的讨论和对主题语境下挖掘某些语篇的深层内涵,都能让教学内容变得更深刻,学生在讨论话题和挖掘内涵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深层次思考,而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

二、主题语境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点

初中英语的主题语境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下的多个领域,大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囊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用的基本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在主题语境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教师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主题语境下,初中英语教师有必要围绕主题架构,进一步完善课程知识体系、开展更多样化的思维锻炼活动和更及时地调整教学实践策略,以便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围绕主题架构更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主题能统领其他的语言知识,也能联结其他的语言要素,还能通过这种统领和联结促使学生建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学生出现“读死书”的问题。在教育回归了育人本质的当下,从建构完整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大趋势,更符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规律,也更有助于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所以,在主题语境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要围绕主题架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将课程中有关联性的单词、短语、语法等整合起来,并进行拓展延伸,以便学生形成连贯的记忆。

(二)基于主题开展更多样的思维锻炼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转向了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不仅看重知识的积累与理解,而且看重思维的活跃性和成长性,既要掌握够用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持续学习的意识和不断提升自我的追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解构知识和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也要设置有针对性的思维锻炼活动,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主题语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教师需要结合主题语境,设置更多启发性的探究与讨论活动,将主题语境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合主题更及时地调整教学实践策略

以育人为目标的教学不能是按部就班的流程性活动,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备课与教学设计,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确保在不偏离教学主线的前提下,以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为依据,实时评估与调整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过程与课程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的适配性。就主题语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教师要保障教学的质量、效果和发挥主题语境的育人价值,则应当在主题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间和更多的展示机会,并结合主题及时调整教学实践策略。

三、主题语境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要灵活应用一门语言,首先要积累足够多的字词。所以,在主题语境下,初中英语教师先要以主题语境为线索,开展整体式的词汇教学。其次,积累到足够的基础语言知识后,要掌握应用这些基础语言知识的技巧。所以,在主题语境下,初中英语教师要以主题语境为参考,开展发现式的语法教学。最后,掌握了知识与技巧之后,教师需要立足实际应用,结合主题语境开展实训式的读写教学和情境式的听说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自我话题、社会话题或自然话题展开探究与讨论,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英语语言应用环境。

(一)词汇教学——以主题语境为线索开展整体式教学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也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而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汇,且词汇本身有指代意义,词汇能组成句子,句子能组成文本,语言的表达与交际功能主要通过句子或文本体现。所以,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模块。在主题语境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主题语境为线索整合主题词汇,并开展整体式教学。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What does he look like?”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讨论的是“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外表形象”,即人的身高、体重、发型、着装、面部特征等,所以词汇主要是各种与外貌相关的形容词。在主题语境下,英语教师就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总结与延伸这些关于外貌特征的形容词。例如,能用于描述头发的词汇包括curly、straight、long、short,能用于描述身材的词汇包括tall、medium、height、thin、heavy,能用于描述五官的词汇包括round、wide、big、small等,能用来说明整体形象的词汇包括handsome、muscular等。对教材中相关词汇的分类整合及对教材外同类词汇的适当补充,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可以构建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的主题词汇体系,为学生围绕“外表形象”这一主题语境进行英语讨论,提供更多样的选择,起到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作用,进而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二)语法教学——以主题语境为参考开展发现式教学

语法指的是语言应用的规律和规则,也是最能反映语言本质特点的一种语言要素。词汇形成句子的过程需要立足语法,而语法的存在则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也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所以,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初级进阶模块,在主题语境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以主题语境为参考,引导学生辨识和发现语法知识。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讨论的是“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周末活动”,涉及过去发生的事,需要重点教学的语法知识是“一般过去时”,以及用于引发讨论的“what/where/who”等引导性特殊疑问句。语法是比词汇更复杂的语言知识,相比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难度也更高。所以在教学“一般过去时”时,教师可以先利用汉语语境下对过去的表达以及过去和现在的表述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般过去时”。同样,以“周末活动”为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汉语语境下,谈论过去时会用到的一些特殊表达,例如“曾经”“去过”“有过”,然后再将汉语中的词汇形态变化,延伸至英语中,引导学生发现用英语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时,某些词汇在形态上的变化,以逐步推进学生深入探究英语语法。

(三)读写教学——以主题语境为依据开展实训式教学

读写教学包含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也可以指读写结合的语言应用教学。在语言学习中,阅读教学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的基本结构,而写作教学既是专注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又是对阅读教学的延伸,都强调实训中量的积累。所以,在主题语境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主题语境开展实训式教学。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讨论的是“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自然地理”,从“世界上最高的山”入手,在介绍自然地理的同时,也赞扬了登山者的勇敢,能起到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向往之情的作用。而在主题语境下的读写教学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介绍珠穆朗玛峰的不同英语语篇,并要求学生从词汇、句型、视角、结构等角度出发,分析各语篇的文本特性,即作者是如何介绍珠穆朗玛峰的,以及作者介绍的是一个怎样的珠穆朗玛峰。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可以是“我到过的最高的山”,也可以是“我参与过的某次户外活动”,以引导学生应用本单元中的词汇、句型,写作一篇涉及自然地理的文章,借着分享个人经历,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也借此激发学生对户外活动的多元讨论。

(四)听说教学——以主题语境为基础开展情境式教学

英语中的听说指的是听力和口语。在我国,英语不是常用语言,也没有应用英语语言的生活环境,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偏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弥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因语言环境缺失而缺少语言锻炼环境的问题。而在主题情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主题语境为基础,开展情境式教学。

以鲁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册Unit 6“Sad movies make me cry.”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讨论的是“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情感变化”,用“悲伤的电影能使我哭出来”引出了能够用于表达内在情感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在这一主题下的听说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播放语篇录音的方式直接锻炼学生听力外,也可以通过创设讨论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以同步锻炼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能力。从单元标题及主题语境出发,教师可以将对话情境设定为电影观后感的交流会,让学生以“我最近与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产生了情感共鸣”为主题,结合自己看过的一部电影与其他同学展开对话交流,要求先简单介绍电影的主题内容与情感基调,再说明自己看电影过程中及看完电影后的情绪表现。在听说情境中,学生间的交流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能力。

四、结语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主题可以联结与统领其他语言要素,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认知建构提供适合语境”,为初中英语学科的育人指引了明确方向,即围绕单元主题语境开展主题教学与话题讨论,在教学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议题,所以,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立足主题语境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结合主题语境,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将某些只在特定场景出现的词汇和常用于某一类应用场景的词汇关联起来,然后再整体式地传授给学生,用主题层面的关联性,强化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同理也可以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引导学生探寻语言的本质,用主题式的联想深化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最后再在词汇记忆和语法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综合性的读写与听说练习,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