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能力的策略
2024-11-26董桂钦
观察记录是教师认识儿童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使教师成为儿童学习观的主动构建者。在《以“游戏故事”为媒介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幼儿游戏行为能力的研究》省级课题研究中,福建省福清市百合幼儿园运用游戏视频解读研讨、发现儿童,对照指标多元视角解读儿童,形成园所解读游戏的三个维度,为儿童能力解读提供依据。同时在解读幼儿游戏过程中,提升教师观察能力。
在课题研究契机中,单位幼儿园教师基于安吉游戏理论,通过沉浸式教研,像孩子般自由游戏,深刻共情孩子们的游戏世界。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我们捕捉孩子们的“哇”时刻,一对一倾听,深入探索儿童内心。观察记录是教师认识儿童心理的过程,使教师成为儿童学习观的主动构建者。但幼儿游戏中保障安全并应对突发情况,使得长时间、定人或定区域观察和记录困难。因此,游戏视频观察解读成为关键手段。为此,本文分享福建省福清市百合幼儿园如何运用游戏视频解读研讨,破解这一难题。
一、初试游戏视频解读,发现儿童
解读是指透过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评判幼儿的发展方向及其缘由。在视频解读研讨前,我们提前发布游戏视频,请所有教师多次、认真观看并进行视频解读。这样,每位教师都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捕捉视频中的幼儿的闪光点及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
在研讨中发现,经过之前幼儿在游戏中“哇”时刻分享,教师能审视游戏行为,捕捉关键信息。不同教师的关注点不同,有的关注幼儿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有的关注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的关注学习和发展。通过观察游戏中的行为,教师可以评估幼儿的语言能力、数学逻辑、空间感知能力和动作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教师观察到的点很多,但是很零散,不利于进行游戏分析。于是我们尝试从综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和要点,与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特性、生活实践经验相融合,同时参照《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中的“游戏观察要点及发展提示”(以下简称游戏观察要点)等对幼儿游戏进行分析。
二、对照指标,多元视角解读幼儿行为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幼儿玩耍时最主要、最常见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大脑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其智力发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游戏引导者,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教师需要对游戏教具进行合理运用,并且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与心理状态,帮助幼儿进行学习与娱乐的相互转化,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实践性,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以大班游戏视频“水滑梯”为例,介绍游戏视频解读的开展:研讨一开始请视频拍摄者介绍本次视频的三个阶段:一是搭建滑梯,二是升级滑梯阶段,三是战车水滑梯。通过这样的介绍,笔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水滑梯游戏主题活动的前期游戏背景。根据《指南》《纲要》的精神和要点结合游戏观察要点,对视频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在“水滑梯”游戏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特点:
第一,观察游戏角色及其表征行为时,发现游戏中存在主导者和辅导者这两种角色。他们携手合作,共同参与游戏,并在需要时彼此协助。也出现一些细微的冲突与告状行为。
第二,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幼儿灵活使用小鱼板跟立板支架,搭建得很牢固。使用多种材料装水,铲水的动作不同,例如,用铲子往锅里铲水,用手把水舀到锅里面,直接用水桶放在水池里舀水,用锅往水池里刮一下装水。
第三,关于构造行为,幼儿主要构造水滑梯,非常形象,材料之间的相互拼接比较牢固。在幼儿前期游戏中,他们先产生构造水滑梯的想法,然后再去实践,是先想后做。后面的游戏中,也是边玩边想,发现小汽车没办法滑到底的时候,幼儿出现了新想法:用手推、用水冲击。
第四,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及合作行为。幼儿在表达想法和进行自发性的沟通合作方面存在一定挑战,他们在游戏进程中更倾向于直接、被动的接受性沟通方式,尤其是在游戏的后半段,这种情况更为显著。尽管如此,幼儿非常擅长根据同伴的反应适时调整个人行为策略,以契合团队或他人的游戏节奏和需求。
第五,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整个游戏过程大概是14分钟。幼儿在表情、动作和语言表现上呈现出全程投入的状态。
通过观看游戏视频,教师可以从多个视角对游戏内容进行解读,辅以《指南》中的典型行为表现,观察幼儿游戏角色的表征情况、审查同伴间语言交流的合作程度、研究个别幼儿的典型特征和行为表现以及探讨环境材料对幼儿游戏的影响等。这些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引发了大家思维的共鸣与情感的交流,使教师认识到原来游戏解读可以从这样多元的视角去深入分析。当然,《指南》与游戏观察虽然可以展现幼儿典型行为,反映其共性特征,但尚欠缺具体与个性化分析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灵活调整,并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与情感波动。
三、研讨游戏观察实践,形成游戏观察的有效分析
基于前文“水滑梯”游戏观察的经验来看,这里将增加“安吉游戏关键词”这一维度,以年段为单位,组建研讨共同体,持续推进视频解读研讨活动。随后,我们将以小班年段的“水的游戏”为例,详细阐述我们的研讨过程。
(一)纵向对比,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作为幼儿“人与社会关系”构建过程当中最为关键、最为基础的第一阵地,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介绍幼儿闪光点时发现,某幼儿在环境适应及同伴关系方面有进步:上学期情绪不稳定,户外时独处。但在本次游戏中,她能主动找同伴游戏,情绪稳定愉快。这体现了游戏对幼儿社会适应及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可以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做好幼儿优秀的表现记录,在找幼儿或者其家长谈话的时候,让幼儿能有更大的积极性,也让家长多鼓励幼儿与同伴玩耍、交朋友。《指南》中提出,“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护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探索发现未知的科学世界,了解其发展规律,并让幼儿获得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聆听游戏故事,感受幼儿成长
倾听幼儿游戏故事,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手柄与水泵出水关系,并尝试使用不同材料玩水。比如,小栩尝试更换直管、“T”字形管、弯管,探究不同管道拼接后的水流结果,同时感受到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小佳:“我今天玩了水池倒水的游戏,我和小宏还有小俞一起玩。小俞再等一下水,水就来了。小宏在装水,他装了很多。我在拉,拉下棍子水就出来了,我玩得很开心。”
小栩:“我今天和小佳、小宏在玩水的游戏,小佳在拉棍子,我拿一个会通的水管把它放在口上面,水会冲下来。我又换了一个管道放上去,我要把它拼起来,但它没有装起来。小宏给我们倒水,他装了好多好多水,水都从通的地方掉下来了。”
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户外合作游戏中,适当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多听取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想法,多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在聆听过程中要理解幼儿在不同游戏中、不同角色中的心理感受,了解不同幼儿的内心世界,深层感受幼儿成长的乐趣。
(三)结合“安吉游戏”关键词,感受幼儿的情绪情感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游戏引导者,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教师需要对游戏教具进行合理运用,并且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与心理状态,帮助幼儿进行学习与娱乐的相互转化,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实践性,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教师需要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具体为以下几点:
1.投入:“安吉游戏”赋予幼儿最大程度的自由,孩子们在按压水泵、组合管道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并不断尝试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并沉浸于游戏之中。
2.喜悦:游戏中,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专注解释了一切。正是因为他们感兴趣且专注,他们也获得了游戏的喜悦。
3.反思:孩子们在画他们的游戏故事时,虽然笔触稚嫩,但他们试着用自己的涂鸦方式将直接经验用抽象方式表达出来,并在教师一对一倾听游戏记录中,进行着他们的反思。
为此,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及时引导较为内向的幼儿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积极探索与幼儿交流的新途径,帮助幼儿打开心扉,拉近师幼距离。同时,关注不同幼儿之间存在的共同想法或个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要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悟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感情的变化,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
(四)对照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动态
在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情况要有合理的评估,便于教师对后续游戏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推进工作。以科学领域为例,幼儿游戏中,2岁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4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为此,在“水的游戏”活动中,我们通过视频观察到:
小栩:视频开始选择直管;视频1:55处将直管更换为T形管,视频3:20处尝试将弯管和T形管拼在一起;视频4:26处弯管和T形管掉在地上。小栩说“哦,掉了”,然后捡起弯管并拼接在水泵出水口。更明显的表现是,用试误法探索一个材料,多次重复尝试,好奇摆弄,表现出简单的探究行为。
小佳:视频中的动作——压下、抬起水泵的杠杆,从开始持续到结束。
小宏:倒水的动作——水量从少到多。
从科学领域的角度出发,我们在本次游戏中观察到的典型表现行为“能用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游戏中,他们各自关注动作与结果,在5分钟内不断重复,发现乐趣所在。此过程可以体现幼儿探究能力差异。
(五)关注学习品质,发现游戏中幼儿的学习
经过深入的研讨,教师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历程。教师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纵向追踪幼儿在游戏前后的变化,深入洞察他们前期所积累的经验和发展水平。同时,教师们还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成长背景,对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在对照各项指标时,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中心,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收集和解读幼儿的信息,从而避免了在实践中简单地对照《指南》逐条分析的现象。在“水的游戏”活动中,我们通过视频发现如下幼儿学习品质:
1.视频中孩子们被水泵吸引,关注场地变化,对新增的透明水管道材料充满探究欲望。游戏中的孩子不仅关注自己手上在做的事情,也会好奇、关注同伴在做的事情。
2.孩子们主动参与水泵游戏,分工明确,按个人意愿进行活动,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且能在兴趣中长时间维持。
3.视频中的孩子持续游戏,不易受到干扰,遇到弯管与T型管无法组合的困难也不放弃,勇于尝试用自己的办法解决。
4.同伴之间有沟通,自己先采取一种方式解决问题,无法解决时会寻求帮助,能采纳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通过解读游戏故事,教师能够站在儿童的视角,审视他们的游戏过程。这种做法不仅增进了教师对儿童游戏意愿和体验的了解,还避免了成人视角的干预和误导,让教育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灵世界。
在多次研讨实践中,教师们达成共识,从三个维度进行视频解读分析:一是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结合各领域的发展,对照《指南》进行分析;二是情绪情感,结合安吉游戏的关键词,记录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的反思、冒险精神、投入程度以及喜悦情绪;三是学习品质,即在游戏中坚持、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倾听游戏故事逐步“看见”“看懂”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需求和内心世界。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孩子需求,回应幼儿,支持幼儿,促进幼儿发展。记录、分享游戏故事,引发思考,共助幼儿成长。
四、支持回应,记录游戏故事
大一班的“骑思妙想”游戏故事,源于一次车库整理的偶然发现——车辆停放得杂乱无章。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问题,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集体反思。幼儿在游戏视频中发现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车辆摆放歪歪扭扭,二是许多车辆的标志不见了,三是脚踏车放得太挤了。
经过热烈的讨论,幼儿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像停车场一样画线,但考虑到塑胶地板的特殊性,幼儿多次尝试后发现线条容易消失,最终调整为靠边停放的方式。第二个方案是给车辆编号,幼儿结合家里的车牌闽A的标识,制定了园名简称加编号的形式,确保车辆和车库挂牌一致才能停进去。
此外,幼儿还主动提出到其他班级进行宣传,倡导大家文明、有序停车。结合毕业季的主题,幼儿决定将这个举措作为留给幼儿园的毕业礼物,以实际行动为幼儿园的美好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之一,对幼儿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是福建省福清市百合幼儿园以游戏视频为载体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实践策略。教师们应深刻感受到解读孩子是一种行为、读懂孩子是一个过程,游戏视频只是其中一个载体。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锻炼在游戏活动中的观察能力,树立正确的观察幼儿游戏状态的意识,时刻保障幼儿的基本安全,为幼儿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游戏教学氛围,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在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做到对生命成长的理解和尊重。读懂孩子,我们一直在路上。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以‘游戏故事’为媒介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幼儿游戏行为能力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Q23-105)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