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4-11-26王爱芳唐传慧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者和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将学生引向全面发展与成功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学生应具备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个人成长发展,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本文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并展示出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该能力强调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自我发现和探究问题中,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学生具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能够主动寻找学习资源和机会,有自我激励的精神。第二,独立性。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第三,自我调控能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管理和调控,包括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便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第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具有持续学习和适应未来变化能力的人,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不断发展和成长。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基础。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学生因素
第一,学习态度和动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学生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探究问题,并持续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第二,学习目标和期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和期望也会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期待实现这些目标时,学生往往会更加主动地制定学习计划,寻找学习资源,并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小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目标的制定有时候不够科学,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忽视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教师们必须做出改变的地方。第三,学习风格和策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策略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偏好和习惯,一些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听讲解来学习,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小学生生性活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更多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学习能力和技能。数学对于学生思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阅读理解、问题解决和举一反三等。教师还要重视一些学习技能的训练,如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第五,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也是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之一。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反思能力,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整。小学生在自我反思方面还非常匮乏,但是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因此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二)教师因素
第一,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包括提供开放、鼓励和支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学生专注力不足,因此自主学习的氛围要依靠教师长时间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第二,学习目标和任务设置。教师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设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先制定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有相应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目标,并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三,学习指导和支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指导和支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并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师不能直接以对错进行“一刀切”,而是要听取学生的思路,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理解能力。第四,个性化学习。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适合个体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三)家长因素
第一,鼓励和支持。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家长还可以表达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认可,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学习,提供赞赏和积极的反馈,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第二,提供学习资源和创造学习环境。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支持。这包括提供学习材料、安静的学习空间、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帮助孩子更好地自主学习。第三,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以支持孩子的自主学习。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交流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多种方式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第一,面对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有趣而实用的课程,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与良好的可塑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与自身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第二,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于数学自主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意识。第三,数学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进展,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和鼓励。面对学生的讨论环节,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时刻提供指导意见,维持学生的积极性。第四,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明确、可量化的目标,并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展。通过这些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并做好规划。
第一,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目标,并引导学生实现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愿望。第二,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具体、可量化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某一数学知识点上取得特定的成绩或解决一样类型的问题。第三,数学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详细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分享学习策略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第四,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持续努力,并提供积极的支持,使学生保持对目标的动力和坚持。通过这样的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规划,以达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个人成就。
3.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一,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讨论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第二,数学教师可以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教师应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及时完成作业、整理笔记等。第三,数学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理解概念的方法、解题步骤的规范化等,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学习框架,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帮助。第四,数学教师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鼓励,而表现得更加积极,教师应激励学生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通过这些措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先进理念指导教学。
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将教学过程交给学生,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第一,数学教师应积极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和经历,并将先进经验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为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第二,数学教师应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如使用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通过丰富的色彩图像以及视听技术等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第三,数学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入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举办丰富的自主学习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个性化教育,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和指导。第四,数学教师应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断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并与学生共同成长。通过这样的努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先进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教育。
2.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育人实效。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相关知识点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够确保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面对不同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师最准确的解答。第一,数学教师应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更新,及时了解最新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第二,数学教师可以参加教育培训和研修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以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教师还可以与同事开展教学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第三,数学教师还可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教学软件,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加趣味性。第四,数学教师还应注重培养自身的教育情感和教育智慧,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特长,以个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辅导。第五,数学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和评估,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些努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具影响力的教育。
(三)重视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小学生在家时间比较充足,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家庭学习环境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第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与家长保持及时、有效的交流。数学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班级活动等,向家长介绍教学计划和目标,了解家庭情况和学生特点,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第二,数学教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提供家庭作业辅导与指导,分享学习资源和方法。数学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与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协调解决问题。第三,数学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观教室,观摩课堂教学,使家长增进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认同,营造家校共同关注学生发展的氛围。第四,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培训和教育讲座,提供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第五,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积极倾听家长的声音,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与家长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功而努力。通过这样的家校合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形成育人合力,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育人实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任重而道远,面对着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