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新、思变、践行: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使用
2024-11-22谭满娜
摘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在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全面革新,为学生的数学启蒙之旅铺设了一条宽广的道路。教师在深入研究新教材的过程中,要力求准确把握新教材内容的实质,领悟新要求、思考新变化、践行新课堂。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悟新;思变;践行
2024年秋季,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已经投入使用。新教材在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全面革新,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构,更是对未来数学教育趋势的一次前瞻布局。教师在深入研究新教材的过程中,要力求准确把握新教材内容的实质,领悟新要求、思考新变化、践行新课堂。
一、新教材亮点解读
(一)深化与升华教学理念变革
新教材致力于实现“三有”与“三会”的教育目标,即培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掌握扎实本领、勇于担当责任,并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复杂现象。这一转变旨在推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教材内容更加契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需求与规律。
在重塑教学观念方面,新教材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倡导通过探索、实验与讨论等多元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在推进教学改革方面,新教材积极倡导教学方法的革新,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与整合内容结构体系
新教材在内容与结构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地调整与优化,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优化内容与结构方面,新教材通过精简内容、调整结构等方式,使学生更加聚焦于核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例如,新教材将图形学习细化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学习路径,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具体;通过调整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顺序,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运用;增设“10的再认识”等重点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强化运算能力。
在明确学习目标方面,新教材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直观易懂。例如,在减法的学习中,新教材摒弃了传统的静态呈现方式,转而采用动态图像与符号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的内涵与本质,其问题解决步骤的表述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易读性与实践性
新教材在数学语言表述方面更加简洁明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增加实践性内容方面,新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与游戏环节。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新教材设计了互动性强的游戏环节以帮助学生通过多感官体验来感知图形的特征与属性。这些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还能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四)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新教材特别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与游戏环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并顺利过渡到正式的数学学习阶段。
在设计趣味性活动方面,新教材通过组织校园寻宝、操场游戏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幼儿阶段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游戏化学习方面,新教材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以及巩固数数的方法。这些游戏环节在培养学生数感与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数学素养的同时,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五)革新与升级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教材倡导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推广项目式学习方面,新教材鼓励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在构建知识图谱方面,新教材在复习环节引入了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培养他们的系统思维与整体观念。
二、新教材重点解析
(一)“数学游戏”单元关注幼小衔接
新教材严格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是开篇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单元注重生活化、游戏化,关注幼小衔接。新教材将上一版教材的“准备课”“位置”及“认识钟表”等单元中被取消的相关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数学游戏”单元中,体现了新课标的整合和结构化的理念,同时适当降低了学习难度,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稳的过渡和适应过程。
开篇单元的第一个变化是内容的呈现方式,新教材从儿童的视角将本单元分为了四个场所,分别是校园、操场、教室、座位,空间范围逐步缩小。第二个变化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材采用游戏活动作为这一个单元主要学习方式,强调的是游戏中的数学性。本单元主要的内容有参观校园活动、室外游戏、室内游戏以及学习准备活动。
以“在操场上玩一玩”一课为例,新教材呈现了四个与数学有关的室外游戏活动内容,体现了数数、图形和比较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可在教室内完成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明确游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不乱跑,并且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当学生已经熟悉了注意事项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带到操场去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运用知识、进行游戏。游戏1:“桃花朵朵开”游戏。教师可通过“数一数参加游戏的有几人”“开3朵是什么意思”“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组成‘桃花朵朵开’的队伍”等问题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数数。教师再通过组织“开4朵”“开5朵”等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开的朵数越多,围成圈的数量就越少。游戏2:“网鱼”游戏。教师可在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后组织游戏,通过“有几名同学作捕鱼人”“捕了几条鱼”“有几条鱼没有捕到”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游戏的趣味性和规则性,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数数的过程。游戏3:“跳房子”游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认一认三角形、圆形,再轮流双脚跳进圆形、单脚跳进三角形,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练习识别基本图形。游戏4:“排队回教室”游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排队规则、想一想男生和女生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比一比谁高谁矮、数一数谁多谁少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建议】本单元可以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作为必要的入学适应教育。课时安排建议为5~7个课时;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分组游戏的形式组织实施;另外,“数学游戏”这一单元不是正式地教学数学知识,而是在游戏活动中去回顾和运用相关知识,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游戏过程,用语言完整表达数学感悟,培养学生生活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二)“10的再认识”突破难点理解
新教材中的一个较大变化是增加了“10的再认识”这一节课,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新教材将“10的认识”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个阶段是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三课时“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个阶段是第四单元“10~20的认识”中第一课时“10的再认识”。
在上一版教材“10的认识”一课中,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这一节课知识点较多、内容容量较大,教师往往忽略了关于10的两个重要的“第一次”:第一个“第一次”是出现新的“计数单位”,此前学生已知的计数单位是一;第二个“第一次”是出现“位值”的概念,作为第一个被认识的两位数,10引出了新的“数位”,每个数位都有特定的“位值”。但是,这两个如此重要的“第一次”,却十分抽象,它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新教材中通过新增的“10的再认识”一课突出了这一重点和难点。新教材先设计“10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的情境图,蕴含了“建群”的思想;接着,借助小棒,将10根捆成一捆的动作,揭示10个一就是1个十;最后,通过计数器,右边的10颗珠子换成1颗珠子放到左边,这样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感悟数位及位值制。同时,新教材提出两个基于学生视角的好问题来引导学习和理解:一是以“1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来理解位值以及0的占位作用,二是以“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无形中区分了“数字”和“数”。
【教学建议】在教学“10的认识”与“10的再认识”这两节课时,教师要注意:一是侧重点不同,后一节课侧重于“群数”、位值制及十进制的感悟;二是延伸点不同,10的第一次认识后,新教材随即安排了10与8,9等数的大小比较及10的分合及加减法。这些内容都是在“1个1个地数”的基础上,即“后继数”基础上的学习延伸。“10的再认识”后,新教材随即安排了十几、二十的认识和组成。学生有了“群数”的概念,那么15根小棒,就可以10根建立一个群,即1个十,再数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再接着数,剩下的5根,又满了10,又可以捆成一捆,合起来就是2个十,也就是20。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位值制及十进制基础上的学习。
(三)“知识图”注重学习内容结构化
新课标强调以“结构化”和“单元整体”新理念为引领。新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对单元复习和总复习内容在编排形式上作出了比较大的调整。在整理与复习中,新教材增加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整理知识图(低年级称为“知识图”,高年级称为“知识结构图”)。增加知识图是为了利用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低年级初步涉猎知识图的绘制,对学生未来各学科的学习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知识图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把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图还能够指出学习路径,指导学生按照逻辑顺序学习,避免遗漏和重复。制作和解读知识图,需要学生运用和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
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整理和复习知识图的制作为例,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包含几个内容。实际上,做知识图不需要这样面面俱到,只要从中选取某一点,将这一点绘制详细一些,以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可。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两想两做一交流”。两想:一是要想“确定哪个核心概念”,新教材选取6和7比大小、10的分与合以及加减法3个核心内容来展现。当然,也可以选取8的分与合、加减法解决问题、连加连减、8和9的加减法等概念来做。二是要想“怎么梳理知识结构”。比如,10的分与合,按一个加数依次加一,另一个加数依次减一的顺序排列下来。两做:一是要动手绘制知识图,新教材采用手绘形式,使用的符号、线条等看起来更活泼、更直观。二是要复查和修正,知识图画出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检查,如果出现顺序混乱或重复遗漏的情况,就要及时修改。一交流:要分享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制作好的知识图与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和展示,看谁的知识图更有序、合理、美观。
【教学建议】知识图并不像思维导图那样,需要把这一单元的内容全部都展示出来,它只是某一部分内容的有序呈现,这方面知识完整、合理即可,不需要全面总结。所以,知识图的画法要比思维导图简单一些,学生更容易接受。一年级的学生绘制知识图,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避免拔高教学难度,应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允许学生使用喜欢的颜色、线条、图形等元素进行绘制,只要知识正确、形象直观即可。
三、新教材作业设计
新课标对于作业的要求强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内容新颖、形式有趣的作业,把枯燥的数学作业转换成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或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教师可以依据“三会”理念设计数学作业,即玩数学游戏、读数学读物、讲数学故事、找生活中的数学、画数学知识图、摆数学图形、说数学思路等。
例如,单元开篇的“数学游戏”教学,在分组游戏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并不能在课堂上体验到每个游戏活动,那么,教师就可以将“玩数学游戏”作为作业,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完成,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在初入校园时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在学习第一单元“加减法”之后,教师可以设计“给家长讲数学故事”的作业,既巩固练习加减法的算理,又增加亲子互动。在学习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后,教师可以设计“在家中寻找立体图形,并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高”的作业,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并增强动手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数学读本,拓宽数学视野,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奇妙。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数学学科精髓、全面洞悉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地运用新教材、驾驭新教材,从而更好地适应并引领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陈艳丽.聚焦新教材 践行新理念 赋能新实践:以人教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J].辽宁教育,2024(13).
[2]柯林利.玩好数学游戏 落实幼小衔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新教材预备单元教学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8).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