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新课标 探索识字之法

2024-11-21薛睿芳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11期

中国文字特色鲜明,凝聚了无穷的智慧。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起点,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仔细研读新课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是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更是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识字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汉字的情境,结合汉字的语言环境、汉字的构字特点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汉字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即靠形状来表示意义,其中也包含许多造字规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汉字的形成过程及构成规律融入教学,使学生提高识字能力,拓宽视野,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欣赏汉字美,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借助实物,理解识记

低年级孩子刚刚开始学汉字,会接触到很多的象形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强些,他们对具体的图像也更感兴趣,所以,这类汉字的教学应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如教学“日、月、山、石、田、土、井”等这类由古代象形字演变的汉字时,教师可以出示实物图片,再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迅速识记。这样的方法也可运用于会意字的教学中,如在教学“象、笔、休”时,教师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如长长鼻子是大“象”、用竹毛制成“笔”、靠在树上“休”息。通过形象教学,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建立直观印象,从而达到既认形又明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利用形象的甲骨文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同时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二、举一反三,识音辨形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如“清”,左边“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右边“青”是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在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拓展归纳,让学生寻找以“青”为声旁的字,有“请、情、晴、蜻”等。通过学习,学生会发现这些汉字加上不同的部首表示不同的含义,但发音相似。在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归纳这类汉字,从形声字的特点出发,寻找生字规律。

三、部首表意,归纳记忆

偏旁部首是汉字构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同的部首表示不同的含义。“提手旁”与手有关,如“拉、提、打”等;“口字旁”与嘴巴、语言有关,如“吃、喝、吐”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偏旁部首的含义,并利用部首的特点识记、理解汉字。还可以编儿歌,如“妈”是女字旁,妈妈、妹妹都是女士;“流”是三点水,河水流动哗哗哗;“花”是草字头,花儿盛开属植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部首的学习情况,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梳理部首的表意功能,归纳含有部首的生字,让学生了解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掌握部首的表意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四、变化字形,趣味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分析、整理,让学生发现汉字构字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汉字千变万化,有很多奇妙之处,一个汉字多一笔、少一笔、换个部首就会变成另一个读音、意思完全不同的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汉字的这个特点达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识字。教师可以以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开展识字活动,如变一变,给汉字加一笔:“口、人、木”可变为“日、大、本”;给汉字减一笔:“白、天、禾”可变为“日、大、木”;给汉字换个部首:“课、值、语”可变为“棵、植、梧”等。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形近字,正确识记汉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依照新课标要求,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做到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挖掘汉字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让识字更快乐、更轻松、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