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表履职的专业之路

2024-11-21周建军

人大研究 2024年10期

中国人大网“地方人大”专栏以《探寻代表专业化履职路径》为题,报道镇江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行业代表联络站,开启了代表专业化履职的“镇江实践”。探索代表履职的专业之路,并非镇江市人大的独创,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相关探索和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这一年,深圳市人大在全国首创代表专业小组,《人民日报》以《成立代表专业小组,深圳人大代表监督有力》为题予以报道。不论是成立代表专业小组,还是依托行业代表联络站,其目的是进一步发挥代表专业优势,更好地赋能代表履职。

聚合代表专业力量合乎法定原则且更有利于代表作用发挥。代表法第二十一条原则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按专业特长成立的代表专业小组是闭会期间代表小组划分的新形式,是按区域划分代表小组的有益补充。把代表按职业、兴趣、专业分成小组,其开展活动的范围和视角就不再局限于选举产生代表的选区或原选举单位,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大到城市立法、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等,小到建立公交场站、保护古树等,代表专业小组都可以自主开展专题调研,目的明确,针对性更强。建立行业代表联络站,则打破了代表专业小组必须是同级代表的局限,将同一辖区内具有专业类别的全国、省、市、区各级代表整合到代表联络站中,发挥优势,上下联动,通过“专业活动”破解“专业问题”,让“专业代表”发挥“专业优势”。在江苏省句容市,葡萄产业人大代表“葡兴春城”工作室,就发挥了镇江、句容、茅山三级人大代表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代表+合作联社+农业专家+农户”相结合的方式,成为代表履行职责、服务“三农”、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履职平台。

专业小组的优势发挥离不开代表的履职自觉。并不是每一项民生热点问题的解决都会这么顺畅,遇到难点问题,需要代表专业小组的持续跟踪监督。2015年,西安市社会管理代表小组把关注点放在加快经开区公交站建设和改善司乘人员待遇上,八名代表连续三个月深入基层,专门蹲守了十个公交场站的运行情况,提交了一份《关于公交车马路停车、马路调头情况调查报告》,得到常委会领导的重视。此后不久,经开区更新18个破旧公交站的计划陆续实施。看准群众需求,集中专业智慧,务求监督实效,代表小组的视察活动从纯粹的“结果视察”转变为重点突出、专业性强的“全程视察”“跟踪视察”,这样的代表小组活动深入而不肤浅、持久而不表面。人大代表“视”出效果、“察”出水平,这种履职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样,专业代表联络站也需要品牌活动支撑,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出“连心茶座”,邀请行业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行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和解读;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打造“护江红”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对护渔和渔民安置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长江母亲河更加水清江美。品牌活动实现了代表执行职务与本职工作、联系人民群众与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大局与促进发展的有机融合。

代表专业小组充满生机活力,专业代表联络站方兴未艾,都离不开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深圳市三届人大后期,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探索代表专业小组这一代表小组活动新形式,历时二十年,代表专业小组在历届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下,实现了实践创新到制度层面的递进。当下,代表专业小组活动更是蓬勃开展。如,在镇江,“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统一接待选民日”活动已连续开展十年,如今,各地依托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农业经济发展”“光伏行业”“稳企促发展”等14个专题接待点,分类听取意见,收集行业群众意见建议230多条,推动解决问题160多个。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丰富了代表履职活动内容,增强了代表工作合力,提升了代表履职实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海南视察时强调,“要结合实际探索如何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建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平台,注重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如何落实好委员长讲话精神,深圳、西安、镇江等地的实践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