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赋能体育新闻传播实践研究
2024-11-21戴雨露唐大鹏
【摘要】贵州“村超”利用流媒体技术的优势,在复刻赛场、呈现体育精神的同时,完善对话交流机制,通过构建全民参与的传播体系,改变了传统体育新闻的传播样态,成为2023年度最受关注的体育新闻。以贵州“村超”为例,通过分析流媒体赋能体育新闻传播的破圈逻辑,结合贵州“村超”的新闻传播实践做法,提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流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实践;贵州“村超”
贵州“村超”是“贵州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是由黔东南州榕江县群众自发组织的乡村足球赛事活动。2023年5月13日,一条题为《榕江“村超”足球比赛,冠军一头牛,亚军一头猪》的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迅速走红,推动贵州“村超”火爆出圈。在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23年12月6日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村超”作为唯一的体育新闻事件入选,并以注解的形式指出,“村超”是2023年夏天中国互联网与民众的热门话题体育盛事。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贵州“村超”大数据》显示,5月至10月期间,在抖音平台中,与“村超”相关的话题播放量超过了130亿次,带有“村超”关键词的直播场次超过3万场,观看人次达到了3.1亿。
流量是衡量事件热度的重要标准,作为2023年现象级的体育新闻事件,贵州“村超”通过采用多渠道、多主体参与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生动、多样的乡村足球赛事观赏体验,满足了用户对体育新闻的多元需求,成功创造了体育界的“流量奇观”,为体育新闻传播范式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选取贵州“村超”作为研究案例,探寻流媒体赋能贵州“村超”的传播策略,以期对流媒体赋能体育新闻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一、流媒体赋能体育新闻传播的破圈逻辑
(一)技术融圈:目击式新闻,从“离场”到“在场”的体验升级
1959年,美国西屋广播公司KYW-TV采用了以市民为主要信源的“目击式新闻”,作为一种能让观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形式,不仅增加了新闻传播的生动性、感染力,还实现了集体记忆的持续建构。在目击式新闻中,虽然各类主体参与体育新闻传播的程度存在差异,但在技术赋权下,通过构建人与媒介共生的传播生态,使体育新闻具备了场景化、社交化优势,让各类主体被共同纳入新闻传播体系,不仅拓展了体育新闻的传播视角,也使体育新闻充满现场感。贵州“村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采用实时呈现、同步共享赛事信息的方式,讲述鲜活、个性的乡村体育新闻,不仅使体育新闻生产呈现出鲜明的现场感、强烈的感染力,也在还原“村超”赛事现场的同时,赋予观众目击“村超”赛事新闻现场的机会,使云端观众、数字球迷获得了真实的“在场”体验。
(二)审美出圈:互动仪式,从个人到“虚拟共同体”的情感聚合
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了“互动仪式”理论,认为:“体育比赛可以把一群人聚焦成一个共同体。”[1]体育新闻题材相对单一、传播互动性不强,容易形成相对固化的传播圈层。借助流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全方位呈现体育新闻细节,也让观众获得了强烈的身体在场感。其一,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借助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打破了大众观看体育比赛的场景限制,让球迷、观众通过社交渠道交流真实体验,唤醒了大众对“村超”赛事的敬意、震撼等心理情感,超越了传统体育赛事的外化范畴,使大众以参与者、创造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成为跨越时空的“虚拟共同体”。其二,在流媒体技术赋权下,传统的体育新闻传播格局向以大众为中心、社交媒体为载体的传播生态升级。大量自媒体博主、观众以“传播者”的身份,自发参与到贵州“村超”的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通过利用社交媒体自由分享、表达个人真实情感,成功构建“共在场景”,唤醒了大众的情感认同。
(三)受众破圈:共情传播,从体育迷到全民的群体拓展
共情传播是在视听技术赋能下,通过创设沉浸式场景,使观众在特定环境中,感知情绪信息扩散,激起情感共振。[2]体育新闻通常以体育迷为传播对象,围绕体育迷的特定情感、兴趣来设置议题,形成了受众指向相对明确的传播范式。在“传受一体”的传播语境下,体育新闻不仅需要传播有价值的内容,还要融合与体育新闻相关的信息,通过激活用户的互动、交流意愿,完善媒体交互渠道,助力体育新闻走向大众。[3]贵州“村超”体育新闻传播以“村超”赛事活动为载体,从大众视角来呈现民俗风情、民族文化、美食生活等贵州原生态文化,依托情绪传播、人际传播,筑牢共情基础,让大众感知“村超”蕴含的情绪体验,实现了“村超文化”的增值、再造与扩散。
二、流媒体赋能体育新闻传播的实践策略
(一)全民参与的传播体系
全民参与对体育新闻传播有着特殊意义,这意味着不同受众群体在同一体育新闻传播空间中找寻到了“在场”体验。“贵州村超”新闻传播直击“村超”赛事现场,通过采用实时沟通的网状传播模式,将主流媒体、专家、明星、球迷和大众进行有效连接,让体育新闻传播突破了固化圈层,有效放大了贵州“村超”的传播声量,扩大了“贵州村超”IP的受众范围。一是主流媒体的权威传播。《经济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和榕江“村超”新媒体专班围绕新的传播生态,合理设置新闻议题,采用平民化视角报道“村超”新闻,让广大观众从生活化细节中了解“村超”赛事。二是明星大V的扩散传播。明星大V利用自身感召力,以身份传播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大众对相关事件、观点的认识。缪杰、陈百祥、足球解说员韩乔生、贺炜等明星大V利用各类媒介表达个人对贵州“村超”的真实感受,不仅让“村超”新闻报道更有真实感,也扩大了贵州“村超”的影响力。三是大众个人的群体传播。在新媒体赋权背景下,大众利用自身在场优势,以直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体育新闻生产、传播,从而有效凝聚大众共识。2020年榕江县启动了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万人行动计划”,共培育了12800位新媒体创作者,2200多个榕江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不仅化解了个体“弱话语”的传播困境,也借助大众“在场”传播的流动、扩散优势,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池,仅在村超开幕赛当天,榕江县新媒体达人就收获了500万以上流量。大量自媒体博主被“村超”的精神所感染,自发参与“村超”传播,进一步增加了“村超”的社会热度。
(二)聚焦文化的传播内容
德弗勒和丹尼斯提出的“累积理论”认为,一个个微小影响的累加,将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贵州“村超”通过回归体育本质,借助多元主体共创的新闻传播模式,对赛事进行“符号化”塑造,形成了具有巨大流量效应的优质“IP”。贵州“村超”通过将民族文化、地域美食、乡土景观等多种符号与体育赛事相组合,实现从赛事传播向文化传播升级。[4]此外,贵州“村超”在传播过程中有效捕捉、把握了舆论热点,通过按照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实现了从地域、国内到全世界的传播破圈。第一阶段,地域文化传播。2023年5月13日到7月29日,贵州“村超”在完成99场比赛后,基本上形成了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赛事IP。比赛中场休息期间,通过对贵州本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改造,融入大众共通的民族情感,以“民族服装T台秀”的方式进行表演、呈现。第二阶段,全国文化传播交流。为进一步扩大贵州“村超”IP的影响力,从8月13日起,贵州“村超”以美食为纽带,通过“美食友谊赛”的形式,先后邀请沙县小吃、“乐山味道”等全国200多支球队加入贵州“村超”比赛,通过将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非遗文化和美食文化相融合,赋予“村超”更丰富的文化内容。第三阶段,面向世界文化交流。2023年9月2日,贵州“村超”与英超签署合作协议,为我国乡村体育赛事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全媒体覆盖的传播矩阵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流媒体技术在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场景不断完善,不仅突破了体育新闻传播的时空局限,也为体育新闻二次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贵州“村超”传播过程中,数字媒介与社交媒体叠加使用,使大众以“在场”的方式,沉浸式体验体育赛事,实现了体育新闻的全媒体生产与传播。一是形成了全媒体共享传播生态。贵州“村超”借助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媒介,利用图文、短视频和直播等多种形式,用网络直播、现场直播等多种话语样态来具象诠释、场景化呈现与贵州“村超”相关的体育新闻,在实时播报赛事安排、比赛成绩的同时,持续输出有真情实感的价值观点,引导受众深度了解“村超”赛事。二是构建了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贵州本地主流媒体和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全面联动、集体发声的融合传播体系,不仅持续保持了贵州“村超”的舆论热度,还打通了赛事新闻生产、传播及扩散的各类通道。通过入驻社交平台,开设贵州“村超联赛”微博、抖音等传播矩阵,在向大众实时播报体育新闻的同时,为大众营造了互动、交流观赛感受的良好空间,实现了全民共同参与传播的良好效果。
三、流媒体赋能体育新闻传播的实践启示
(一)回归体育主题,重构传播范式
贵州“村超”以大众个性化的创作方式展现了真实、生动的黔东南州乡村文化,塑造了全民广泛参与的体育新闻传播范式,取得了能量与流量相融合的全媒体传播效果。其一,回归体育新闻主题,坚守体育新闻生产的客观性、真实性,规避对流量、热搜话题的过度依赖。要以长期发展为导向,使用场景化的叙事方式,年轻化的叙事语言,增强叙事内容的感染力。其二,促进公众全面参与的体育新闻传播。鼓励受众利用全媒体渠道鲜活呈现个人观察的体育新闻细节、分享体育新闻观赏体验,在实现新闻公共性的同时,凸显体育新闻传播“在场”属性,更好地走进大众内心。其三,构建全民参与的体育新闻创作与传播体系。要借助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公信力,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体育新闻,挖掘体育新闻蕴含的人文内涵,助力体育新闻传播破圈。通过鼓励各类主体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体育新闻二次创作,使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明星观点及大众信息在同一传播空间中并存。
(二)筑牢共情基础,传播多元内容
精准、快速是体育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在流媒体技术成熟的环境下,体育新闻传播内容既要符合传播时效、流量等基本要求,也要通过讲述鲜活的体育故事,筑牢新闻内容与受众之间的共情基础。其一,以体育新闻生产与传播智能化为方向,丰富表达与体育新闻相关的内容,弥补体育新闻信息传播的局限性。通过利用流媒体技术,快速输出高质量的体育新闻,实现从简单的体育新闻传播向生活态度、价值观传播升级。其二,挖掘体育新闻隐藏的文化信息,纳入生活、文化和情感等元素,传递具有深度价值的内容,增强用户的关注热情,提高体育新闻对不同群体受众的容纳度。其三,设置相对灵活的议程与传播框架,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体育新闻传播。在议题呈现上,要采用贴近大众审美的话语表达方式,以个性化审美呈现体育新闻,以人际传播的形式,持续扩大体育新闻议题的影响力。在传播框架上,要丰富新闻报道视角,将体育新闻与健康、文化等多元内容相融合,通过将体育新闻素材转化为感人故事,从而精准探寻受众的共情点。
(三)深化互动交流,打造传播矩阵
贵州“村超”在破圈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大众参与,在实时播报新闻的同时,通过设置互动话题,借助社交平台开展交流,激发了大众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形成了新的意义空间。[5]在创新体育新闻传播实践的过程中,要以媒介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全媒体传播矩阵为纽带,聚焦社交化、个性化传播趋势,利用各种渠道讲好体育故事。首先,构建多平台传播矩阵。通过向各类媒介平台渗透、融合,以全媒体矩阵的形式,覆盖更多受众群体,助力“破圈”传播。其次,创新体育新闻呈现形态。要以内容最佳呈现为重点,对图文、视频等元素进行深度整合,以“全屏联动,可读可视”的形式讲述体育新闻,带动观众沉浸式了解体育新闻。最后,把握体育新闻传播的社交化趋势,完善互动交流渠道。应积极变革“以媒体为中心”的传播思维,通过设置积极、正向的议题,搭建交流、对话的互动平台,激发大众参与讨论的热情,以线上线下一体的互动体系,助力大众从“浅层接受”向“深度参与”升级。
四、结语
体育新闻是主流媒体报道的关注点,也是社交媒体传播交流的话题点。在技术赋能下,贵州“村超”以大众为传播主体,以多元文化为传播内容,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渠道讲述有生活气息的体育新闻,构建了场景化的体育新闻传播生态,实现了从破圈到出圈的理想效果。随着流媒体技术应用不断成熟,未来在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应以沉浸式、智慧化为方向,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矩阵效应,积极变革体育新闻的传播体系、呈现方式,通过构建受众全面参与的传播业态,增强观众的“在场”体验,增强体育新闻的传播效能。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8.
[2]彭翠,刘星宇,王康锋.共情传播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范例: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思想的力量》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3 (8):92-94.
[3]牟向前.机制转型与提升进路:体育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四全媒体理念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5):137-142.
[4]刘海涛,周晓旭,王宜馨.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的生成逻辑与传播效应: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视角[J].体育与科学,2023(5):15-21.
[5]杨逐原.流量变现视域下民族地区乡村体育赛事中的数字化劳动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村超”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3(6):103-109.
作者简介:戴雨露,河南农业大学讲师(郑州 450046);唐大鹏,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郑州 450046)。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