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厨房里
2024-11-19张雪
上个周末,我和老公带着孩子们回公公婆婆家小聚。出电梯,一股浓郁的肉香味,夹杂着淡淡的饭香味从门缝里挤出来,肆意地往鼻子里扑。本来不怎么饿的我,顿时饥肠辘辘。
一进门,就看见婆婆穿着那条满是油点的围裙,左手握着锅把,右手提着铲子,站在七零八乱的厨房中间。炉灶上的烟火气升腾着,锅里的菜噼里啪啦地跳跃着。锅碗瓢盆都各司其职,油盐酱醋都各行其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种热火朝天、热气腾腾的感觉,总是让人不由得心生幸福。
不一会儿,桌子就被各种美味铺满了。公公笑容满面地喊道:“洗手吃饭!”哗啦一下,一家人把饭桌围得严严实实。欢声笑语交织于温馨时刻,千滋百味流转于方寸餐桌。酒足饭饱之后,除了回味与满足,还要收拾那一片狼藉的“战场”。婆婆抢先站在洗碗池旁。一个个的盘子、一摞摞的碗,都在水池旁边排队等着“沐浴”。我就在旁边收拾桌子,擦擦地。
“还没刷完,都刷一个小时了,真能磨蹭!”公公一边拿着拖把一边念叨着。我回头看向厨房,婆婆依旧站在那里洗着。没一会儿,她手里端着两盘水果走进客厅,放在茶几上,说:“孩子们,吃水果啦!”只见苹果都被去了皮,切成大小均匀的块,橘子都已经被剥去外衣,葡萄被洗得亮晶晶的。我忍不住拿起一颗放在嘴里,一股甜蜜涌上心头。
一转身,婆婆又进了厨房,开始和面,洗菜,铰肉馅。看这架势,肯定是要包包子了。孩子们最爱吃奶奶包的山东大包子。大块的白菜、大块的肉,拌馅儿的时候再放些甜面酱,包成好看的叶子形。咬一口满口流汁,老公一口气能吃六七个。
说到包包子,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我们回来,婆婆都要包包子。她先和好面,拌好馅儿。可是包着包着,她就发现面和多了。接着,婆婆说:“我再调点馅儿,接着包。”结果,面又不够了,她就会再和点面……就这样,一个下午的时间,婆婆都在厨房里度过。一锅、两锅、三锅,孩子们都吃饱了。最后,还剩下二三十个。于是,吃不完的,我们还要“兜着走”——带回家,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不光是要带走包子,还要带瓜果蔬菜等。这不,婆婆又在厨房里,把菜呀、肉呀、水果呀,统统往袋子里塞。到家后的我们,就像刚从超市里回来,大包小包的。
在婆婆家,有时候,就算是我做饭,婆婆也总是会提前把菜洗好、把肉切好、把蒜剥好、把米淘好。我就只需加调料炒一炒。
一日三餐,简单而平凡,公公婆婆两个人的日子惬意而轻松。而因我们的到来,厨房变得格外拥挤,屋子里也不再平静。一家人都闲在婆婆家里的时候,似乎每天的任务就只剩下吃饭这一件事。吃完早饭忙午饭,吃过午饭筹备晚饭,因此公公总是说婆婆:“你都快住在厨房里了!”
要是有几周没去公公婆婆家,孩子们的心就按捺不住了。我有时也会很纠结,既想带孩子们常回去看看,陪公公婆婆吃吃饭、聊聊天,看着祖孙其乐融融,又担心公公婆婆因为我们的到来而辛苦和忙碌。
这个周末,我们来得早,我便陪着婆婆在厨房里一起忙碌——洗菜、做饭、唠家常,看绿色的菜叶在水池里打滚儿,看金黄的肉花在油锅里绽放。这一刻,我在这飘满油烟的厨房里,分明闻到一种爱的味道。我想象着自己老年以后可能也如他们一样——拉着小车,开开心心地去买菜;戴上围裙,兴致勃勃地去做饭;点起炉火,安安静静地去煲汤;撸起袖子,毫无怨言地去洗碗,即便是“住”在厨房里。
编辑|郭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