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新区市政集团: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国企担当

2024-11-19赵玉艳

发展 2024年10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近年来,兰州新区持续开展“魅力新区品质提升”行动,提升市容环卫、空间秩序、城市治理等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市容环境。

作为公益性国企,兰州新区市政集团目前管理城区景观绿化2356.75万平方米,其中道路管护面积1654.13万平方米,公园管护面积702.62万平方米(其中人工湖6座,水系1个);市政道路160条,管护总里程598.8公里;开通公交线路48条,投入公交车辆362辆。多年来,集团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城市绿化、供热、公交、环卫、道路管护、新能源发展、应急抢险等民生板块,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为聚焦点,多向发力,综合施治,在与城市的相融相促中不断成长、沉淀、蝶变、崛起。

一、高品质塑优市容环境,打造洁净大美城

近年来,兰州新区市政集团大力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运营垃圾中转站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泥处置场)1座、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场1座,通过改造生活垃圾中转站、升级环卫车辆、增加公厕改造投入等方式,全面提升环卫服务的精细化。全面推进环卫设施更新升级,前瞻性推进兰州新区垃圾处理一体化项目(一期)、兰州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环卫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环卫城乡一体化等项目,不断推动环卫设施转型升级,引进餐厨垃圾一体化车辆、抑尘车、除雪车、压缩车等各种机械车辆共计222辆,建立起“大型清扫车为主、小型清扫车为辅、人力清扫为补充”的环卫作业机制,加强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与公厕升级管理,大力推进老旧公厕更新提档,不断增加公厕数量、优化公厕布局。全面推进环卫服务提标扩面,严格按照“六净五无”标准,新区对638.66公里市政道路网格化全覆盖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93%,常态化负责588家生活垃圾和860家餐厨垃圾收运单位的收集转运工作,确保城区垃圾“应收尽收、合规处置,应运尽运、日产日清”。同时,全面拓展生产生活垃圾代运、公厕和生活垃圾箱租赁、固废处置、吸污业务、垃圾分类回收等经营性服务,创新业务协同模式,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推进公厕与中转站、餐厨、垃圾分类等板块相互配合,达到服务单位最优化整合,有效提升了城市深度清洁的效果。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见实见效,全面打通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理链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建设,新增服务驿站5座,新区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学校、医院、商场、公共区域等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目前,新区市政集团正在推进垃圾分类暂存间项目建设,具备完善可回收资源分拣、计量、暂存的功能,对于建立新区标准化的回收利用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绿色回收产业链具有探索意义。2024年上半年,可回收物暂存间已回收纸质类、塑料类、金属类及玻璃类垃圾共计13.37吨。

二、高品位塑造城市景观,打造绿色宜居城

新区市政集团以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为重要抓手,加强统筹谋划,优化空间布局,强化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奋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一是大力推进城市景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先后建成百花公园、文曲湖公园、临港花海等11个城市绿地公园,持续加大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社区游园及配套停车场建设、口袋公园建设,打造出“植物多样、布局合理、季相明显”的疏林草地,因势利导打通水脉、联通文脉,打造路通水达、强绿补服的“水”“路”“绿”三网融合慢行系统,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绿化面积达2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已由2011年的不足5%增加到目前的35.8%,形成了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二是创新推进生态保护。集团通过成立野生动物救助站、管控火源、增加植被、加筑堤坝、生态补水等措施切实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增强湿地生态功能,2020年至今已救助野生动物80余只,湿地鸟类数量目前已达到70余种。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开展的植物多样性检测中,植物种类已经从2022年的128种增加到161种,已成为兰州新区首个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教育基地。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系统性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在新区城市周边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充分利用低效林片区种植生态林木和经济作物,精心组织开展复绿工作,实施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广泛种植向日葵、燕麦、食葵、大豆等多种经济作物,有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高效率办好民生实事,打造便民幸福城

办民生事,当谋民生利,解民生忧。市政集团紧扣“人民”二字,在公交、环卫等民生领域进行持续发力,重点聚焦公厕卫生、站点设置、线路优化、便捷乘车等问题,百姓关切生活住行等日常事务,不断优化微服务。用心回应群众日常生活新诉求,2024年以来,整改环境卫生、公交场站、道路施工等方面问题172项,处理网民留言21件,持续优化6830123市政服务热线及兰州新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收办理回复工作,配备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回复率100%,满意率98%。用情做优群众身边微服务,市政集团坚持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做好“四减两提升”“10+1”“流动营业厅”等服务微举措的基础上,走好“网上群众+线下服务”相结合的路线,积极推进“互联网+供热”便民服务方式,坚持“动态化值班、常态化走访”的工作模式,开展“暖心敲门”活动;不断整合客服窗口资源,培养“全岗能手”专员,以“管家式”服务体系推动民生服务全面升级,以最小的资源变量换取民生发展的最大增量,确保热力公司“热”度不减。创新服务群众个性出行新需求,通过线路调整、线网优化,创新推进定制公交、“高考直通车”“民俗文化旅游专线”运营模式,打造服务更精准、乘车更惠民的公交运营模式。在现有企业定制、学校定制线路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交旅融合”,先后开通一批“特色造型”旅游专线和夜间专线。分批次对站点线路优化调整累计146次,公交线网整体准点率较优化前提升了5.3%,乘客平均候车时间较优化前缩短了3分钟,进一步满足乘客“美好出行”需求。

四、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打造创新智慧城

一是以创新动能提升城市管护水平。在城市管理中,新区市政集团不断强化创新改革,以新理念、新成果、新手段提升城市治理和企业发展。加大技术攻关,聚焦绿化土壤改良、育苗、公交智能调度等课题打造创新工作室10个,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课题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绿洲公司入选省级林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推进兰州新区段家川地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等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新质产能达产达效,全面助力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以智慧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积极建立道路管护及城市雨污水管理信息化应急平台,全面推进管道机器人检修,加快路灯智能化改造项目,对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及路灯设施等兰州新区市政集团热力公司开展供暖设施“冬病夏治进行智能化、远程化管理,实施实时动态监测,极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并为城市应急抢险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三是以新基建满足城市多元需求。聚焦城市发展新需求,进一步加强新区社会面充电桩布局和建设,建成兰州新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二期共5处新能源汽车公共停车场,配套充电桩设施共计258个充电终端,让新区群众的“里程焦虑”切实转变为“充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