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市志愿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11-19刘萌萌孟颖飞

发展 2024年10期

中国现代化志愿服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新型的社会力量经过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补充政府部门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有效载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和弊端。因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制约志愿服务组织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探究志愿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兰州市志愿服务组织运行状况分析

从价值、能力和支持三个因素对兰州市86个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行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梳理出各志愿服务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价值构建、能力建设和支持参与三方面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志愿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价值层面

在调查中发现,79.52%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49.8%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社会和被帮扶对象的认可,42.77%的志愿者单纯是为了帮助他人,29.12%是受他人影响参与志愿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在志愿服务执行的过程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志愿者的内在信念。仅有15.26%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奖励或各种激励,绝大多数志愿者对于组织价值的认同不存在偏差的情况。

2.支持层面

在调查中发现,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资金来源如下: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或志愿服务联合会、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拨付或其他方式,学校志愿服务团体、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团体、企业志愿服务团体活动资金来源主要是组织所在单位拨付或企业单位赞助,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的活动资金来源主要是组织自筹或志愿者众筹。

根据调查分析,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与认可,资金方面得到了政府部门拨付、所在单位拨付或企业单位赞助,证明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

3.能力层面

在调查中发现,关爱少年儿童成长、应急救援与疫情防控、文明实践三类志愿服务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对象的需求匹配程度较高(如图1所示)。可见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能够基于服务对象需求,精准开展活动,获得的群众认可程度较高。志愿服务执行中所在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服务效果的满意度对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起决定性作用。

(二)制约志愿服务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志愿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依次为:活动资金和组织运营资金缺乏、志愿者得不到专业化的培训、缺乏规范化管理、志愿者流失严重、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缺乏法律和相关制度的保障、没有奖惩机制,无法体现志愿服务初衷,展现不了个人价值和得不到上级组织认可和支持。

从表2可以看出,志愿服务经历在1年以下的志愿者认为,所在的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在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和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两方面。志愿服务经历在1-9年的志愿者认为,所在的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在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和缺乏活动资金、组织运营资金两方面。志愿服务经历在10年以上的志愿者认为,所在的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在志愿者流失严重和缺乏活动资金、组织运营资金两方面。

根据调查对比分析,志愿服务组织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虽然在公共价值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但是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者在管理和运营能力方面的不足,导致志愿服务组织缺乏专业化发展,志愿者流失严重,缺少活动资金和组织运营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二、兰州市志愿服务组织优化策略探讨

1.增强价值。首先,服务供需对应。志愿服务组织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应当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精准靶向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其次,发挥影响培育作用。通过报刊、网络、LED大屏、新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更多的志愿者参与,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再次,将志愿服务同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知,志愿者流失是制约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如果能够通过其平台影响力,将志愿者就业、职称、职务及其他个人成长成才因素与志愿服务挂钩,体现“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内涵,更能增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吸引力。

2.提升能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项目的活跃度(每月活动频次)和可持续性(项目生命周期),可作为评价一个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能力的指标。在专业化打造方面,应当将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效果显著的志愿服务项目作为专业化评判标准。志愿服务绝对不是凭一腔热情无组织的开展,必须对所有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掌握一定技能才能达到有效开展的目的。同时,正规化的队伍管理才能使志愿服务组织长效化运行。志愿服务组织在管理方面应当设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对开展活动的基本费用保障与支持进行预算,合规、合法的开展资金募集、运营管控。

3.拓展支持。首先应该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健全志愿服务组织评价监管机制。对于规范化、长效化运行的志愿服务项目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激励,为这些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通过政府平台进行资金募集的同时设立一定的监督、监管,对一定周期内评价考核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开展和支持。其次,要设立志愿者长效激励和保障机制。志愿服务组织作为一种自发型组织,其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对于组织长效化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组织应当通过上级政府管理部门,对志愿者设立相应的服务和保障激励政策,确保志愿者在开展活动时的基本保障和安全保障(服装、用具、场地、交通、餐饮、保险)。上级组织通过其政府部门的平台优势,为志愿者争取星级认证和志愿者的优待政策,例如:旅游景点、文化演出门票、公交地铁的优惠等政策。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能够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更积极主动的融入社会治理,保证志愿服务组织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志愿服务是现代化国家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的一项重要文明标志。志愿服务组织承担着公共利益表达者与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志愿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只有打破能力瓶颈,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和筹款能力,精准靶向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提升核心服务能力,拓展更多的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渠道和服务保障激励措施,才能提升组织的对外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