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的重要性及发展策略
2024-11-19李达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园林绿化在现代城市中的重要性
1、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园林绿化中的植物还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物以及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少空气污染。
2、调节气候
园林绿化中的树木和植被可以调节气温。在炎热的夏季,树木的树冠能遮挡阳光直射,降低地面温度,通过蒸腾作用还能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更加凉爽。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干燥气候。这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3、降低噪声
茂密的树木和植被能够有效吸收和阻隔噪声。树叶和树枝的结构可以使声波发生散射和反射,从而减弱噪声的传播。园林绿化形成的自然屏障可以将噪声源与居民区、办公区等隔开,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4、保护水土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山坡、河岸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进行园林绿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植被覆盖还能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减少了地表径流和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5、提供生态栖息地
园林绿化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等可以成为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的栖息地。
6、美化环境
园林绿化可以美化城市和乡村景观,增添自然色彩和生机活力。不同季节的花卉、树木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7、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提供休闲场所:公园、绿地等园林绿化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缓解压力:置身于绿色环境中可以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疲劳,促进身心健康。
培养环保意识:园林绿化可以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促进环保行动的开展。
二、当前园林绿化面临的问题
1、规划设计方面
设计缺乏特色与创新: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如盲目跟风建设大草坪、广场等,模仿照搬其他地区设计,未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文化特色和实际需求,导致园林景观缺乏个性和地域文化内涵,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深度不够:部分设计方案过于粗糙,对细节考虑不周,如植物配置不合理、乔灌草搭配不协调,忽视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影响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缺乏对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如活动空间、休闲设施设置不足,难以满足人们使用需求。
2、施工建设方面
施工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低、施工管理不规范,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例如,土方工程施工不规范,地形塑造不符合设计要求;植物种植质量差,存在死苗、缺苗现象;园路、广场等硬质景观铺设质量不佳,出现裂缝、沉降等问题。
施工过程中变更随意性大:建设单位往往根据实际情况、现场环境、城市品位风格等因素,在施工环节对原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局部或大范围调整,且变更程序不规范,这些原因可能导致设计不严谨,建设成本增加。
招投标和合同签订不规范:招投标文件和合同常简单套用固定模式模板,未充分结合招标文件约定、投标文件承诺及工程实际可能存在的问题。签订的施工合同对园林绿化项目重要内容和责任划分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结算方式在结算时无法执行,后期签订的补充协议与原合同相矛盾。
苗木质量和价格问题:苗木市场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苗木存在病虫害、规格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由于影响植物价格的因素多,市场价格灵活多变,包括产地、品种、规格、造型、时间及供需量等,信息价对苗木规格的指导价不齐全,加上绿化项目基本实施事后审计,很难准确了解到施工期间的真实价格,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困难。
3、养护管理方面
养护资金不足:养护经费投入有限,导致养护设备落后、人员配备不足,难以保证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养护质量。
养护技术水平低: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缺乏系统培训,养护方法和措施单一、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使得养护效果差、效率低。
重视程度不够:“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将大量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而对建成后的养护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导致园林景观逐渐退化。
4、生态环保方面
对生态环境重视不足:部分园林绿化项目在规划建设时,未充分考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对城市环境敏感区域开发不当,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引发自然灾害、造成资源耗竭,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不当: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如树枝、树叶、剪枝等。但目前多数地区缺乏专门的处理设施和有效的管理规范,90%的废弃物随生活垃圾被填埋或焚烧,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污染环境,还易引发火灾,资源化利用率也低。
5、其他方面
法律法规不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行业标准、技术规程存在不足,导致管理部门缺乏合法依据开展工作,存在管理走形式、懈怠等现象,出现规划目标不明确、扩建无计划、绿地不充实等问题。
公众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市民缺乏保护绿化的意识,存在故意破坏绿化带、踩踏草地、在草地上玩耍等不文明行为,影响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
1、规划设计层面
科学合理规划:依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园林绿化规划。确保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如设置休闲区、生态保护区、景观观赏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突出特色与创新: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将其融入到园林设计中,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注重生态功能:在设计中强调植物的生态功能,如选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的植物。合理配置乔灌草,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比如,在城市道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木,既能遮阴降温,又能吸附灰尘和有害气体。
2、施工建设层面
严格把控质量: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施工材料符合标准,施工工艺规范,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比如,对苗木的规格、质量进行严格筛选,保证种植的成活率。
规范变更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建立规范的审批流程和制度。确保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避免随意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和质量问题。同时,要及时做好变更后的设计调整和施工安排。
加强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完善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条款,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对工程质量、工期e5e5e69c3a5a38e55987a57fe0af72c9、造价等关键要素的约定。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例如,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苗木的品种、规格、价格等,避免后期争议。
保障苗木质量与价格合理性:建立健全苗木市场监管机制,规范苗木市场秩序。加强对苗木供应商的资质审核,确保苗木质量可靠。同时,通过市场调研、价格监测等手段,掌握苗木价格动态,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可以建立苗木价格信息平台,为园林绿化项目提供参考。
3、养护管理层面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确保养护工作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林绿化养护,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养护技术水平:加强对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考核,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例如,采用智能化的灌溉系统,根据植物的需求精准浇水,节约水资源。
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绿地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做好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例如.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保持树形美观,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
重视生态环保:在养护过程中,注重采用环保型的养护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如将树枝、树叶等进行粉碎处理,制成有机肥料或生物质燃料。
4、其他层面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园林绿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障园林绿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园林绿化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爱绿护绿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园林绿化面临的问题,我们应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生态环保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以实现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