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州县推进“强县域”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4-11-19曾柠豪

发展 2024年10期

近年来,瓜州县围绕甘肃省委“四强”行动安排部署,坚持“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不动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三大战略,持之以恒抓招商、扩投资、育产业、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推进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魅力新瓜州建设。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三年累计整合中央、省市县衔接资金4亿元,实施产业培育、乡村建设项目479个。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变革农业经营模式的破题之举,建成高标准农田39.4万亩,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4%,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蜜瓜)产业园区通过验收,瓜州枸杞、瓜州蜜瓜品牌价值分别达31.7亿元、3.6亿元。连续三年获评省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专项考核“好”等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村集体平均收入达到26.4万元。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双碳”战略机遇,着力打造以新能源为引领,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现代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电力装机实现三年翻一番的飞速发展,2023年新增电力装机485万千瓦,全县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667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省45%,年发电量突破300亿度,位居全国县区前列。工业集中区晋升省级开发区,先后招引落地宝丰、寰泰、智汇格林等百亿级项目,工业体系“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服务c419cb800793c05723a1928ee9e8594afaa33632944126a5c2a58a29b479f73a业提档升级。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火爆出国,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遗产+体育”的丝路跨界新模式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卓越之星奖,年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围绕国家“西煤东运”发展战略,打造“一基地、两通道、多园区、近远结合、主辅互补”的亿吨级煤炭储运保供基地,疆煤外运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2023年,瓜州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7亿元、增长7%,总量居全省第23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4.8亿元、增长2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亿元、增长4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113元、24810元,增长6.7%、8.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增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瓜州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但客观分析,还存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绿色枸杞、高端蜜瓜等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工业产业链条不健全,矿产品加工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发育程度与优势不匹配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瓜州县要在激烈的县域竞争中争先进位,推动甘肃省委“强县域”行动落地见效,需要持续解放思想、放大优势、主动作为,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比干劲、争先进,以项目建设大突破推动经济大发展。聚焦能源升级、城市更新、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谋划包装优质项目。全力实施智汇格林低阶煤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炎石零碳绿电先进材料产业园等省列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以上。优化“链长制”招商机制,培养专业化招商干部,立足瓜州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理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现状,瞄准“三个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完善重点投资项目全程服务机制,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推动煤炭公铁物流园等15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建设,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

二要突出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好蜜瓜扩规升级、枸杞提质增效、机采棉推广替代、牛羊扩群增量“四大行动”,确保主要经济作物面积稳步增长,牛羊饲养量规模稳定在150万头只。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加大“瓜”字号品牌创建力度,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全力打造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带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加大和美乡村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八改工程”,全面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全力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个。

三要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强势崛起。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力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建“风光火储氢”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加快常乐电厂5、6号机组建设进度,推动三峡恒基“光热+”“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行,力争电力装机规模总量达到1800万千瓦以上。加快敦煌750千伏、瓜州330千伏变电站扩容升级改造进度,不断提升能源外送能力。启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探索“新能源制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等氢能应用有效路径,推动绿电就地消纳。推进宝丰硅材料二期、恒瑞新“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做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统筹发展煤焦油精深加工、荒煤气综合利用等产业,推动煤化工与新能源、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耦合发展。

四要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完成丝路文化数字展示中心主体建设,全力推进国际戈壁雕塑艺术长廊4A级景区创建,高质量办好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节会赛事,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深度参与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煤炭储运保供项目,启动“油气氢电醇”综合能源站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引进培育物业、家政等方面优质企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五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道路及市政管网,启动城镇燃气站搬迁,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提高城市环卫、绿化管护标准,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林木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深化扬尘、油烟、尾气等治理,不断提升优良天数比率。

六要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综合运用创业支持、城乡富余劳动力输转、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保障群众充分就业,加大民生投入,把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小事办好办实,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深入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排查整治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化等领域安全隐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社会面管控,深入推进欠薪、信访积案等包案化解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