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水新篇章
2024-11-19刘力江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首站即到天水,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水人民的深情牵挂、对天水市发展的特殊关心。在实地考察伏羲庙、花牛苹果基地、麦积山石窟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面对面给天水指方向、明路径、提要求,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水新篇章。
一、突出抓好文化传承保护,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天水是文化旅游大市,自然景观独特、文化遗产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自觉扛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在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上深耕实践、创新创优。一是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中擦亮品牌。加大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大地湾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建设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推进伏羲庙、武山水帘洞、甘谷大像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统筹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持续挖掘农耕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不断提升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二是在传承历史文化价值中强化自信。扎实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挖掘大地湾遗址、麦积山石窟、伏羲庙等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一批实证文明起源、彰显文化传承、印证文明互鉴的天水文化标识,高水平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擦亮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品牌,加快建设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做出更大贡献。三是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中创新创优。抢抓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机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城镇村落、民族民俗等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起点、全方位、整体性谋划推动天水文旅产业发展,全域化提升文旅要素、拓展文旅业态、配套旅游服务,推动各类景区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供给水平,努力构建全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突出抓好苹果产业引领,着力打造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要加强花牛苹果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天水市将把总书记的勉励肯定转化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立足本地优越的气候环境、立地条件等优势,深入实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巩固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果品产业迭代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品、畜牧产业扩量增收、道地中药材标准化“四大工程”,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山地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聚焦扩规模狠抓基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经营主体建设、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老旧果园改造提升、老旧温室和塑料大棚改造升级、高原夏菜集群发展、畜牧产业大规模标准化发展,全力抓好秦州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着力打造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甘谷辣椒、武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持续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质效。二是聚焦拓市场狠抓体系建设。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引进高端技术和头部企业,重点扶持发展以果品贮藏保鲜、果汁饮料等为主的果品加工业,以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为主的蔬菜加工业,以清真牛羊肉、奶制品为主的畜牧加工业,以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等为主的中药材加工。鼓励和引导果品、蔬菜营销大户新建贮藏保鲜设施,积极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培育发展一批上联市场、下联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农产品直供直销机制,大力推进农超对接、产销衔接活动,推进“互联网+”品牌农产品行动,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三是聚焦提效益狠抓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示范推广果园覆膜、果实套袋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花牛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保护,鼓励全市龙头企业、重点营销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和商标注册,着力提升产品发展质量,持续培育天水特色高端“甘味”产品,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以花牛苹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矩阵综合效应。
三、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立足现有基础,顺应发展形势,扎实推进“强工业”行动。一是做好“改旧”文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深入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及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行动,支持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输配电装备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制造、新型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品牌提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力打造电工电器装备制造基地。二是做好“育新”文章,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抢抓产业转移和备份机遇,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华贸复合陶瓷材料、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全面建成达产,积极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基地、工业母机国家产业备份基地。三是做好“增创”文章,超前谋划未来产业赛道。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服务等数字经济,努力推动以燧弘高性能AI算力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厚植发展新动能,着力夯实新型工业发展后劲。
四、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天水发展的最大优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和底线任务,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全面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统筹谋划实施渭河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生态保护与治理,加大国土绿化力度,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五期防护林和渭河流域百万亩防护林、退牧还草、国家生态公益林等生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打造黄河主要支流生态修复标杆,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是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供热燃煤锅炉和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渭河干支流沿线入河排污口整治,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面源污染、白色污染问题治理,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加大尾矿库污染防治和遗留矿山环境整治力度,坚决整改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底线,擦亮绿色发展的“最美底色”。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统筹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与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水泥、煤电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降低工业领域能耗。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有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光电产业,有效释放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利用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机遇,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探索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重点培育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新业态。
五、突出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造陇东南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当前天水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打破思维定式,用改革的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见效。一是聚焦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努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二是聚焦构建支持全面创新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就业、创业、专业、企业“四业”联动,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服务政策体系,做强电传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全面提升天水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聚焦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与管理质量,不断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积极构建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城乡服务提升、城市协调发展的共建共治共享良性互动格局。四是聚焦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盯建设全省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强化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加强与兰西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对接联动,增强产业、人口、消费、科技等资源要素的聚集力和承载力,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五是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充分发挥区位、通道、枢纽优势,共同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加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