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4-11-12白云萍
摘 要:该研究探讨了数字农业在实现乡村振兴中的多重角色和具体路径。首先,数字农业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精准农业的发展。其次,数字农业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信息化网络、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农民的数字技能,数字农业正在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治理透明度。此外,数字农业还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生态保护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面临数据安全、技术推广、成本高等挑战,数字农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数字农业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农业;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88-5368(2024)10-0112-04
收稿日期:2024-06-20 修回日期:2024-06-28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3年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般专项项目(23JK0037)。
作者简介:白云萍(199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Pathways for Digital Agriculture to Empower Rural Revitalization
BAI Yunping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ultifaceted roles and pathways through which digital agriculture contribute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Firstly, digital agriculture leverages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promote precision agriculture. Secondly, i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xtend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modernizing agricultural services. Through smart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networks,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d digital skills for farmers, digital agriculture empowers rur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thereby increa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governance transparency. Additionally, it holds potential for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spite challenges such as data security,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and high costs, the future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s promising; with 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igital agriculture will further dr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Digital Agri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Modernization
引言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农业作为一项革新技术,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数字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在乡村治理、公共服务、文化振兴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改善。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乡村不仅在经济效益上有所提升,更在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方面作用,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1 数字农业及乡村振兴
1.1 数字农业概述
数字农业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驱动来优化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化的新型农业模式。其核心在于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管
理[1]。数字农业不仅在生产效率上具有显著提升,还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显著减少,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数字农业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2]。总之,数字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1.2 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目标是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农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3]。
2 数字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多重角色与作用
数字农业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既是手段,也是目标。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措施,数字农业能够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1 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数字农业的首要前提是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其高速、稳定及广泛覆盖。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度和连接速度,迫切需要加速农村光纤宽带与5G网络的构建[4]。促进在农村区域对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平台的广泛采用,从而为农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通过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集中与农产品生产、市场、运输等相关的各类数据,打造坚实的数据资源基础。
2.2 提升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技能
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的关键在于增强农村居民的技能水平。需要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培训进行加强,以促进其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5]。实施多级别、多样化的数字化农业教育,以便协助农业生产者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能和电子设备的运用技巧。融合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推广数字化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塑造现代化农场经营者。提升乡村教育设施的科技水平,促使电子教学资源深入农村校园,确保乡村学子享受到高品质的数字化教学。
2.3 构建智慧农业示范园区
深化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的构建,强化其标杆带动效应。示范园区须融合尖端的数字农业技术和装备,展示智能化种植、精准饲养、现代农业管理等多种模式。借助示范园区的引领效应,传播前沿实践与有效范式,激发周围区域数字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数字农业创新平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4 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
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确保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即时且精确的信息支持。通过农业资讯渠道,将农产品的市场动态、种植技术、政策条例等资讯传达给农民,辅助他们进行科学决策。促进农产品在线商务领域的拓展,为农产品营销开辟新的路径,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科技,打造农业服务软件,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技术咨询、市场联系等方面的数字化处理[6]。
2.5 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
政府需要加大对数字农业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的力度。推出有利于数字农业发展的扶持,吸引社会资本和企业对数字农业进行投资[7]。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它们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参与度和收益。
2.6 促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推动数字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支持数字农业领域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数字农业专业人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科技企业的成长,加速数字农业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普及[8]。
3 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3.1 数字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
数字农业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农业,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升级。
首先,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在农田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确度。农业领域中,利用飞行器进行土地巡视、病害与害虫的侦测以及农药的喷施,能够实现快捷且高效的管理。借助尖端遥感技术的清晰图像,农业生产者能够深入洞察耕地状况,精确识别任何潜在的异常,从而能够迅速作出应对。例如,针对农作物受到的病虫害问题,利用无人机搭载图像识别技术,可以精确发现感染区域,进而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防治指导,降低农药施用量,进而提高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及其产出效率。
其次,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于农业领域,协助农民进行更科学的决策。农民借助搜集与解读众多农业领域的信息,包含天气状况、销售趋势、作物成长情况等数据,能够获取到精确的农作指导建议。例如,依托大数据分析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向农户给出种植的最佳时机、作物种类选择、施肥程度以及收割时间的指导,这有利于农户改进生产安排,从而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9]。
此外,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以及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直接输送到消费者手中,简化了传统销售链,提高了农民的收益。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的管理解决方案,覆盖种植策划、生产日志、产品来源追踪等方面,助力农业生产走向标准化与精细化,从而提升效率和品质。
最后,数字农业的推广带来了农业科技的广泛传播与实际运用,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科技认知水平。借助网络教学、远程学习和农业技术支持平台,农民得以在任何地点随时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与知识,进而提升其农作物种植技术与管理能力。此举不仅提高了农户的耕作效率,而且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新兴科技的研发。
3.2 数字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
数字农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并在扩展农业产业链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进而推动了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的进步。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尖端技术的深度融入,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全面融合与协作,从而加速了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数字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进步。在过往的农耕实践中,涉及到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常常遭受原料供给的不确定性、制造过程的低效率以及最终产品品质的不易控制等挑战。数字农业技术,例如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利用,让从农场到加工设施的各个环节均得以通过数据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农户利用物联网设备,对农作物的成长情况实行实时监测,以便对收获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从而保证原材料的品质。加工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其次,数字农业的崛起催生了农业服务行业的增长与进步。农业服务的范畴涉及众多领域,如机械支持、金融援助以及信息咨询等。数字农业技术的运用,让这些服务变得更为精确和高效。
最后,数字农业还促进了农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通过区块链技术,农民的生产数据、土地信息等可以被真实记录和追溯,提升了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的风险评估能力,拓宽了农民的融资渠道。
3.3 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农业不仅在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乡村治理变得更加高效、透明和科学。
首先,数字农业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高了乡村治理的决策科学性。传统乡村治理中,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持,决策往往依赖经验和直觉。数字农业引入的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实时采集土壤、气象、水资源、农作物生长等数据。这些数据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帮助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做出科学决策。在河南省新乡市,当地政府建立了一个数字化治理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和降雨量等关键农业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帮助农民优化种植策略,也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平台的应用使得政府能够及时预警并应对旱涝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其次,数字农业在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信息技术的引入显著扩展并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例如,通过数字农业平台,可以将医疗、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合。远程服务和在线咨询的提供,使得农民能够享受到便捷而高效的服务。
最后,数字农业还推动了农村管理的明晰化以及民众的加入。借助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信息得以真实记录和追溯,从而提升了治理的透明度。数字平台开辟了农民参与管理的新途径,使管理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和民主。
3.4 数字农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数字农业不仅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为农村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新的活力。数字技术的融入,特别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让乡村文化变得更为丰富和引人入胜[10]。
例如,在安徽省黄山市,当地的管理部门采用数字化的农业和智能化的旅游手段来推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促进旅游行业的成长。借助智能导航和虚拟现实技术,访客得以深度探悉地域的农事周期与文化故事的内涵。例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旅行者得以“直接”投身于水稻种植和茶叶制作的活动,从而提升了旅游的互动性与教育价值。此外,这些技术也用于实时监管旅游人流,优化游客分布,从而提升旅游体验[11]。
3.5 数字农业促进乡村生态保护
数字农业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还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生态农业得到了有效推广,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数字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显著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病虫害数据等,农民可以及时采取防控手段,削弱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其次,区块链技术的利用,在绿色农业领域,为生态产品的来源追溯与品质确保,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顾客得以追踪农作物从种植到制造再到运输的每一个环节,以此保证其环保绿色的品质。这不仅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还提升了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信赖,促进了绿色消费观念的广泛传播。
最后,智慧农业平台的构建在推动生态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借助网络教学、远程辅导以及技术援助,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生态农业相关的信息与技巧。在乡村生态保护的实践中,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渗透进农事生产过程,更扩展至生态环境的监控与整治领域。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控与评价,以便及时识别并处理生态问题。例如,
借助遥感技术的助力,政府能够追踪森林覆盖率的演变和水体品质的波动,据此制定和推行更贴合科学的生态保护策略,从而助推乡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2]。
4 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数字农业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5G技术的普及,将加速物联网设备在农业中的应用,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追溯系统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2)面临的挑战。
尽管数字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数字农业面临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和监管机制。其次是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难度较大,农民的数字化素养和接受度有待提高。还有就是技术成本较高,许多小农户难以承担数字农业技术的投入。可能会让拥有资源的大农场受益更多,而小农场可能无法负担这些先进的技术,导致进一步的贫富差距,这涉及到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问题。此外,随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推进,传统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可能导致许多农民失去工作。农民失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传统农业文化的丧失。还涉及到如何重新安置和培训这些劳动力,使其能够适应新的就业环境等。这需要全面的社会政策来应对。
5 结语
数字农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改善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再到促进文化振兴和生态保护,数字技术的运用为
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随着数字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我们有信心看到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得以实现。愿数字农业持续引领乡村发展,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小平,梅思,张文昌.欠发达地区数字农业发展路径——以黄冈市发展数字农业为例[J].决策与信息,2021(2):80-88.""
[2] 王胜,余娜,付锐. 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 改革,2021(4):45-59.
[3] 习近平.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 社会主义论坛,2019(7):4-6.
[4] 赵春江.智慧农业现状与未来[J].山东农机化,2024(1):9-10.""
[5] 钟钰. 数字乡村建设:形势、特征与重点[J]. 人民论坛,2023(21):54-58.
[6] 郝新军,沈朝阳. 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成效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5):40-52.
[7] 胡晶,赵文哲. 数字农业助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对策[J]. 学术交流,2023(5):140-153.
[8] 唐红涛,熊悦.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的逻辑进路[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6):91-103.
[9] 易君,杨值珍.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治理的现实进展与优化路径[J]. 江汉论坛,2022(8):65-70.
[10] 丁晓洋. 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J]. 学术交流,2023(1):108-121.
[11] 丁赛,王国洪,丰晓旭,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业发展分析:基于 2018 年和2020 年调查数据[J]. 民族研究,2023(2):56-70,140.
[12] 陈雪梅,周斌. 数字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理论探讨,2023(5):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