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字农业管理中的法律应用分析
2024-11-12杨谨如
摘 要:分析了数字农业中数据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首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业企业面临数据滥用和数据泄露风险,现有法律虽然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数字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应明确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最后,合同与责任问题是数字农业中不可忽视的法律议题,应通过详细合同条款和完善合同管理机制来保障各方权益。为促进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该研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综合性法律体系、加强跨部门合作与监督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数字农业管理;法律应用;数据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88-5368(2024)10-0107-05
收稿日期:2024-06-18 修回日期:2024-07-12
作者简介:杨谨如(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理学。
Analysis of Legal Applications in Modern Digital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YANG Jinru
(School of Law,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and challenges of data privacy protec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within digital agriculture. Firstly, dur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face risks of data misuse and data breaches; existing laws offer some protection but require enhancement. Secondly, innovation in digit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necessitates robus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with legal frameworks needing to clarify issues such as technology transfer,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 Moreover, contract and liability considerations are critical in digital agriculture, necessitating detailed contract terms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s to safeguard the rights of all parties. To fost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this paper recommends 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legal system, and enhancing cross-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s.
Key words:Digital agriculture management; Legal application; Data privacy prote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引言
在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法律问题。随着数字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企业面临的数据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挑战不断增加。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和企业的权益保护,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秩序。本文将探讨数字农业中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挑战和对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合同责任问题,旨在为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 现代数字农业的法律框架
1.1 数字农业的定义和特征
数字农业是指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工具,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其核心在于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可视化和可控化。其应用场景涵盖精准农业、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和农产品电商等多个方向,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1]。
1.2 现行农业法律体系
现行农业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构成了传统农业的监管和支持框架,确保农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和农产品质量的安全[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科技、教育、环保等多方面内容。该法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土地管理法》则提供了土地利用和保护的法律依据,确保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该法对土地的用途、转让和征用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土地资源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注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这一法律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保护消费者权益。
1.3 国内数字农业法律现状
国内数字农业的法律支持和限制主要体现在政策指导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上。根据《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农业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其发展。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要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类农业农村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该规划强调了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旨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然而,目前国内数字农业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一些关键领域,如数据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的法律地位、无人机和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规范等,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例如,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该规划为数字农业的法律框架提供了指导方向,但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实施细则仍需进一步制定。
在地方层面,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例如,吉林省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建设数字农业智创中心,推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这些地方政策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对法律和监管需求的重视。
总体来看,现有的农业法律体系为数字农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以应对数字农业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政策的指导和法律的完善将为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3]。
2 数字农业管理中的数据隐私保护
2.1 数据隐私保护重要性及法律现状
在数字农业中,涉及大量农民的个人信息,如联系方式、种植习惯、收入水平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骚扰等违法活动[4]。因此,保护农民的个人隐私,是数字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此外,农业企业在数字农业的运营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商业数据和技术资料。这些数据和资料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一旦泄露,可能会导致商业竞争中的不公平,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数据隐私保护对于维护农业企业的商业秘密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通过数据驱动,优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果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取和篡改,可能会导致农业生产系统的紊乱,甚至引发农业灾害[5]。例如,2023年4月,约旦河谷农场的灌溉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遭到网络攻击,导致监控这些系统的水控制器失灵,至少有十几个农场受到影响,迫使农民转向人工灌溉。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审查和处罚,并要求其整改安全漏洞。该事件警示了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采用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如双因素认证和密码定期更换,以防止类似攻击的发生。
在现代数字农业中,数据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议题。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和法规,以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过程,确保数据主体的隐私权得到有效保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旨在保护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生效,是中国首部系统性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和责任,赋予了个人对其信息的多项权利,如知情权、更正权和删除权。《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开始实施,尤其是对于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了重要数据出境的安全管理要求,并强调国家在数据安全监管方面的权力[6]。
尽管现有法律法规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规范和指引,但随着数字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数据隐私保护需求,需要持续进行完善和调整。
2.2 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挑战
在数字农业中,大量的农业数据被收集、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农作物生长情况、气象数据、土壤条件、农药使用记录等。这些数据的广泛应用虽然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数据滥用和泄露的风险。
首先,数据滥用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农业数据的商业价值,某些数据处理者可能会在未获得数据主体同意的情况下,超出原定用途使用数据,甚至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数据主体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数据被用于恶意目的,如不公平竞争或价格操纵。
其次,数据泄露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农业数据通常存储在云端或其他数字平台,若这些平台的安全措施不足,极有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数据一旦泄露,不仅会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秩序。
2.3 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对策
为应对数字农业中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挑战,首先需要完善现有的法律框架。在现有《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数据隐私保护的具体条款,特别是针对农业数据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中明确数据处理者和数据使用者的责任,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机制,对数据滥用和泄露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7]。
其次为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AES(高级加密标准)和RSA(非对称加密算法)等加密算法,保护数据免受窃取和篡改。这些算法将敏感数据转换为密文,只有持有正确密钥的授权用户才能解密。在数据存储过程中,采用全盘加密技术可以确保即使介质被盗或丢失,数据仍然保持加密状态。此外,分层存储和备份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性,确保数据遭受损坏或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通过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多因素认证(MFA),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特定数据和系统资源。这些措施不仅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还能追踪和记录用户操作行为,提供详细的审计日志。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策略,可以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全面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维护企业和用户的隐私与信息安全。
3 数字农业技术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3.1 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涵盖了从田间管理到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包括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农机、无人机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这些技术的快速进步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向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方向转型。
知识产权保护是数字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石。首先,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进行创新,投入更多资源开发新技术。其次,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防止技术成果被不正当使用或盗用,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最后,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技术转化和商业化,推动农业技术成果更快应用于实践,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在数字农业中,知识产权的应用广泛且重要。专利权保护农业机械、农药、肥料及生物技术等创新成果;商标权确保农产品品牌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著作权保护农业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的原创性。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8]。
3.2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的过程中,尤其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尤为明显。首先,技术转让协议必须明确技术的归属、使用范围和转让费用,以避免未来可能的纠纷。其次,合作开发项目应在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以保障合作的顺利推进。最后,利益分配问题需要公平合理,既要保护开发者的权益,又要激励企业和农民的参与热情。例如,某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了一种先进的作物病虫害预测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防病增产能力。为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企业与一家农产品加工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协议中明确指出了技术的归属权属于科技企业,而加工公司获得了在特定区域和作物上应用该技术的权利,并规定了转让费用的计算方式及支付时间表。在双方的合作开发中,进一步明确了各自在技术开发、测试、优化及后续服务中的职责与权益,并在合同中对知识产权的共享和利益分配作出了公正的安排,保障了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尊重与保护,同时也确保了加工公司及其供应的农民能够从技术应用中获得合理回报。通过这一案例,显现出知识产权保护在现代数字农业管理中的法律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3.3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对策
为促进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法律保障措施需要多方面推进。首先,政府应出台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创新基金,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动。其次,政府应建立农业技术专利快速通道,确保相关专利申请和审批流程更加高效。通过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和减少审批时间,政府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技术专利的申请速度。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确保农业技术发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有助于激励更多创新者投身于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通过这种方式,政府不仅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还能增强国家在全球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力[9]。最后,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推动跨境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在国际市场中的合法权益。
4 数字农业中的合同与责任问题
4.1 数据提供方与使用方之间的合同纠纷
在数字农业中,数据共享和使用是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决策的重要基础。数据提供方与使用方之间的数据共享合同,内容通常包括数据的提供方式、使用范围、保密义务、数据质量保障等条款。然而,由于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合同履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争议。例如,某数据科技公司与某大型农业合作社签订了一份数据共享合同,约定数据公司提供高精度气象数据和土壤监测数据,合作社用于优化种植计划。然而,合作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数据存在错误,导致种植计划失误,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合作社认为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不符合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赔偿损失。数据公司则辩称合作社在数据使用过程中未遵循合同中的操作指南,导致误用数据。最终,通过仲裁,双方达成一致:数据公司提供进一步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补充和校正;合作社则在后续使用中严格遵循操作指南。此案例强调了在数字农业中明确合同条款、责任划分及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性,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4.2 智能农机设备的故障责任
智能农机设备的应用在数字农业中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然而,由于智能农机设备技术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故障或出现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损失。智能农机设备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使用安全等方面。例如,设备制造商是否提供了符合标准的产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有效,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安全规范等[10]。
在智能农机设备故障引发的责任纠纷中,首先需要明确设备故障的责任主体。根据《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设备制造商对其产品质量负有主要责任。如果设备故障是由于制造商提供了不合格产品或未能履行售后服务义务,则制造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故障是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或未按操作规范使用设备,则责任应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纠纷解决方面,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纠纷解决的方式和程序,可以有效减少纠纷处理的时间和成本。例如,可以约定通过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者在合同中设定管辖法院等。
4.3 合同与责任问题的法律对策
为有效解决数字农业中的合同与责任问题,首先应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通过制定详细的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例如,在智能农机设备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设备质量标准、交付期限、售后服务责任等;在数据共享合同中,应明确数据提供方的数据质量保证义务和使用方的保密义务等。同时,完善合同管理机制也是解决合同与责任问题的重要手段。农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涵盖合同的制定、审核、签署、执行及归档等各个环节,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此外,应强化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及时识别和解决潜在问题,预防合同纠纷的产生。
5 促进数字农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
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现有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农业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框架。然而,面对日益变化的技术环境以及复杂多样的安全威胁,现有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11]。
首先,强化并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现有法律需细化数据隐私保护条款,明确数据共享与利用的法律边界,确保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拓展新兴领域的法律法规,针对精准农业、智能农机、无人机监控等新技术,制定专项法律,明确操作标准、安全要求和数据处理规范,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
其次,建立综合性法律体系。包括基础性法律(如《数据安全法》)、专项法规(如《无人机应用条例》)、行业标准和指南,确保法律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
然后,构建跨部门合作与协调机制。农业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需协同合作,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接着,加强法律监督机制的建立。定期审查和评估现有法律,强化执法检查,建立投诉和举报机制,提升社会参与度。
最后,确立法律保障的具体措施,推动法律保障的实践。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推广安全技术应用,提高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开展法律培训和宣传,建立示范工程和试点项目,逐步推广成功经验,形成普遍适用的法律保障模式[12]。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监督和具体实施措施,全面保障数字农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农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艳,徐雪娇,孙庆峰.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J].农村经济,2022(11):19-26.
[2] 李长健,姜瑜.农村土地数据权利实践的参与主体、具体类型及利益保护[J].农业大数据学报,2023,5(4):56-65.
[3] 田丽媛.关于我国乡村法制治理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2):170-172.
[4] 郝鹏莉.数字农业经济下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3(10):47-50.""
[5] 孙东旭,刘冬菊.浅析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J].信息系统工程,2023(8):52-55.""
[6] 齐鹏.我国农业数据跨境传输规制标准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3):152-160.""
[7] 钟文晶,罗必良,谢琳.数字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改革,2021(5):64-75.""
[8] 蔡依妍,徐一凡,张雪.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3-15.""
[9] 李冠杰,李荣娟,郭佳,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原则及其内容——以新公共服务为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200-202.
[10] 林维清,汤永莉,薛壮.新形势下对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0):98-101.
[11] 柳晖.关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问题的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40(2):8-13.""
[12] 张灿强,庞静泊,韩嘉仪.创新治理体系" 走好善治之路[J].农村工作通讯,2023(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