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2024-11-12
滹沱河岸边的村庄
◎贾小勇
周末,我喜欢骑车绕着河北乡下转悠。出了县城,向西而行,公路就变窄了,但来来往往的车不见少,拉货的车居多,石头板材、钢筋水泥、蔬菜食品等,往往是装载成品的车往城里方向驶去,装载半成品的车驶向乡下。路上也有很多轿车,急急地驶向城市,也驶向村庄,来来往往就汇成了车流。
通往村里的路是热闹的。路两侧摆满了一个个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摊位,这些摊位自发形成,多是自产自销的蔬菜、水果。也有从批发市场趸来的家用品、妇女和孩子的衣服,款式新颖,价格却低廉。凡是买主,都要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议定好了价格,手机扫码支付,快捷方便。
前方坡路微陡,我脚下用力一蹬,自行车便上了一座桥。桥两侧安装护栏,桥下流水微微荡漾,细密的波纹甚是喜人。桥头牌子写着“饮用水源,严禁投物”,原来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几年前延伸至此,城里喝的水都由这条河输送而来。清清的河水欢快地向北流去,像一首悠长的抒情乐曲。
下了桥,再穿过一座高架桥的桥洞,前方就是一个村庄。村口的学校很显眼,校园规整、干净,门口竖起的杆子上国旗飘扬,墙体上写着“播种希望,收获明天”几个金色大字,令人振奋,充满期待。走进村里,街道干净整洁,路两侧绿植遍布,最惹人的是那石榴树,石榴花在万绿丛中怦然绽放,花红如火,热烈欢快。
在村中一座新建好的园子里,几位村民正围坐着笑呵呵唠家常,说早先这里是垃圾场,荒草丛生,后来县里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给每条道路进行了硬化和村貌环境整治。村委带领全村村民拔除荒草、清运垃圾、铺砖整路,这样一来,旧貌换新颜!我听着村民们畅怀聊天,这是老百姓的心底话啊!
继续往前走,村里的街巷狭长,家家户户房屋连着房屋,围墙连着围墙。临街墙体一律白色,墙裙均为灰色,街道就显得清爽整洁。墙上挂着宣传牌,内容积极向上又贴近生活,譬如“勤为本:人的一生要以勤劳为根本”,又如“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各种关系都能恰到好处,彼此融洽”。走在街巷里,看着来来往往的朴实村民,让人感受到日子里的本分、自然中的和谐。
村子不大,不到十分钟就走到了村外。出了村,在不远的地方,我看到一大片茅草地。茅草郁郁葱葱,茁壮茂密,随风舞动,阵阵波澜,恰似草的海。茅草细长嫩绿,叶片柔软翠薄,阳光照耀之下,一派清新明亮的绿。我纳闷,为何种植这么多茅草呢?不一时,草地间有人影移动,慢慢向我这边走来,想来这人便是草地的主人。我把自行车停在一边,迎上前去问话。
这位中年人告诉我,这原是临河的沙滩地,土壤松散透气,营养不高,种植农作物成本高、收成低,村里的老百姓看到这片沙地就直皱眉头。近几年来,村里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聘请县里的专业技师多次到沙地测验和商讨,根据沙滩地松软透气的特点,种植了这片近五百亩地的中草药白茅根,这些白茅根已被商家提前预购了。中年人不无得意地说:“过去的荒滩野地,如今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这结构调整得好啊!明年再增种些。”
听罢,我惊叹,这真是人与时和,地与物和,和合共生啊!此时,阳光热而不烈,脚下的自行车轮悠悠转着,一切恰到好处。
这个村庄叫大孙村,村南就是碧波荡漾的滹沱河。在古老的滹沱河岸边,我感慨万千:祝福你,祥和美好的村庄。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6月19日)
●读与悟
滹沱河边的大孙村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新农村的缩影。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们跟随作者的骑行之路,看到了新农村的新面貌:热闹非凡的公路、干净整洁的村容和因地制宜的茅草地……“勤为本”“和为贵”的标语,体现了中国人祖祖辈辈勤劳致富、谦和行事的精神风貌。
●读与写
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为我们描述了作者一路骑行的所见、所感、所思,与课本中的《小石潭记》《壶口瀑布》所用方法相同,同学们可进行对比阅读,尝试用此方法写作。
石榴花开
◎纪明涛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纤细、秀美、娇艳。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此时,恰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写照。
古人把石榴称作“丹若”,就是取自石榴花的颜色。据《广群芳谱》记载:“石榴,一名丹若,本草云,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颊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说起来石榴算是外来物种,汉朝时传入我国。先是在皇家苑囿中栽种,后来随着时代变迁,才飞入寻常百姓家。
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记不清楚是哪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石榴树。依稀听母亲说,那棵石榴树是从二姨家移栽过来的。刚栽种的时候,它只有大拇指般粗细,起初我没怎么关注过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怒放,秋后果实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大快朵颐的快乐,那棵石榴树才走进我清晰的记忆里。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石榴树很容易培植,母亲每年都通过压枝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对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母亲总是把幼苗慷慨相赠。石榴树的成长少不了母亲的精心呵护,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的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扭转着树干向上攀援着,斑斑驳驳,疙疙瘩瘩,仿佛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劳作的身影。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从无怨言。石榴树的品格,不正像我的母亲吗?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
盛夏,石榴树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人们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便在石榴树下摆上吃饭的方桌,一家人围坐在方桌四周,迎着东南吹来的凉风,边吃饭边聊天,好不惬意。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新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十月份是石榴收获的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有时候摘得晚了,一些石榴就会裂开口子,露出鲜红的石榴籽,引得众多鸟儿争食。母亲把采摘下来的石榴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待石榴皮的水分蒸发后,在干燥的石榴外面包上一层纸,然后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期间拿出来招待客人。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的石榴花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老屋、古巷、石板路、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浓缩了故乡的远影,浓缩了我儿时的记忆与快乐,也浓缩了我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念。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6月25日,有删改)
●读与悟
一棵石榴树,思绪回故乡。作者笔下的石榴树,既有都市里闹中取静的悠然之感,也有老屋下与母亲相伴的欢乐回忆,它们都是同样的烂漫、灵动。文中描写的石榴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是母亲的化身,它会令作者再忆母亲之身姿,再叹母亲之勤恳、奉献。而这份回忆中并非只有对母亲的怀念,也有对过往生活的留恋与不舍。
●读与写
文章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最值得借鉴的是第四段中的“借物喻人”法。我们在写景物类散文时,不仅要专注于描绘景色之美,还要注意景与人的关联,如这篇文章便由石榴树“没有奢华的外表,却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的品格联想到母亲,自然贴切。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