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法入手,学文识类
2024-11-12李晓春
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各有不同。唯有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才能把握各类散文的特征。下面,笔者将以课内文章为例,具体谈一谈应如何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一、写人记事散文——叙述忌全求精要
散文中的写人记事,不求叙事完整,只求切入点小,叙述精要,为主题服务。
如《背影》一文中,零零碎碎的事件很多:交代家境,嘱托茶房送,讲价钱,挑座位,嘱咐儿子,车站买橘等。但作者却将目光聚焦在“背影”这个小的切入点上,着重写了与“背影”有关的情节,还用两处肖像描写做铺垫,把动作描写当特写。其他琐碎的事情则是浮光掠影地写。这样选择是为了表现真挚的父子之情,抒发对父亲的思念这一主题。
这启示我们,找准切入点,围绕切入点理清文章的详略,就把握了写人记事类散文叙述的特点。
二、托物言志散文——“实体”与“意蕴”结合
托物言志散文往往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首先要细致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如《白杨礼赞》这篇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可以明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外貌、形态;第二部分:内在,品格。写外貌、形态时,细致地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这四个部分进行描绘,写出了“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的形态美。写第二部分时表现了它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的精神美,用主旨句点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是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由外到内、水到渠成地将白杨树的象征意表现出来,使读者切身地感受到所托之物与欲言之志有很多相似点。前者是客观特征描写,后者是主观情感表达,二者有机融合表现了抗日军民坚贞不屈的精神意志,成为本篇散文的显著特征。
三、议论性散文——“议论带情韵以行”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除了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通过富有哲理的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2478ecee3913af61a20c2ed8e2a9483395002af96fdf9e4a7ba21643dc4a08d3而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让读者充分领悟。它不像议论文那样讲究论证方法,强调逻辑的严密性,而是在议论中夹杂着情蕴。
以《永久的生命》为例,首先题目便表明了话题。作者先采用伏笔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接着用三个段落从不同方面正面论说了“永久的生命”。第2段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以具体的艺术形象,生动地从外在现象说理,且情理并重,如“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真正做到了“议论带情韵以行”。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着眼于生命的内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段落之间逐层展开,深入剖析,运用多种论述方法,结构完整严密。末尾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以饱含哲理的精警语言启发读者,蕴含思想智慧,充满思辨光辉。
四、写景抒情类散文——有形有情,情思串联
写景抒情类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要内容。通过细腻入微、层次清晰、富于文采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观或人文环境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以《昆明的雨》为例,文中所叙景、事、物等较多:写了赠友人的画,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缅桂花,写了昆明的民俗风情(门头挂仙人掌),写了昆明雨季中人的活动(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苗族女孩子叫卖杨梅、若园巷的房东给房客们送缅桂花、“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这些描写都是靠怀念和珍视这条情思串联起来的,且景、事、物的背后都蕴含情意,因为本文的出发点是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全文对景物的描写都像用画笔点染似的,描绘出某种氛围,传达出某种情味,许多写景状物甚至发表议论的语句中都暗含着情感,如“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暗含着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欣喜和赞叹之情。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散文时,要抓住“类型”,做到“学文识类”,自行总结概括,方能体会散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