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责任的徒步

2024-11-08

东方企业家 2024年11期

哀牢山在这个国庆假期突然走红,视频账号“山取画材”(现已更名为“山取”)9月末发布一名颜料师独自前往被明令禁止入内的哀牢山深处寻找碎矿石做颜料的行程视频,神秘的原始森林、变幻的气候、惊险的遭遇,引发不少游客在国庆假期跟风涌向哀牢山探险。

“禁区”成“景区”,无疑令人焦心。因为擅自前往禁区“野游”的行为不仅会危及游客自身的安全,行程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也会破坏自然保护区宝贵的生态环境。毕竟,此前珠峰上因徒步者而出现的大量垃圾着实教人触目惊心。亲近自然、勇于探索本是好事,但如若遗忘了安全和文明,那么,再惊艳的风光也无法成就一段美好的旅途。

哀牢山十里河 图/视觉中国

资料显示,哀牢山并不单指一座山,而是一片横亘在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分界线上绵延数百千米的群山。哀牢山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西北一东南走向,山体陡峻。全长约450千米,宽15一30千米,总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

哀牢山山体高大磅礴,海拔一般2000米以上,超过3000米以上山峰有20余座,同名主峰海拔3165.9米。这里密林重重、沟壑纵横、信号异常,被当地百姓称为“死亡森林”。“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等诗句,形象地描述了哀牢山的景象。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哀牢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山脉的中段和北段,宽5千米,长102千米,面积约546.67平方千米,有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

哀牢山名字的由来也挺有意思。“哀牢”来历在云南民间各地说法不一:一说是得名于哀牢国,哀牢山是矗立在其疆土以东的界山,《后汉书·哀牢传》中记载,这是一个公元前5世纪初的傣族政权,位于云南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大致形成于战国中后期,后归属东汉,哀牢国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另外一种说法是傣语音译,“哀牢”在当今傣语意为“酒气”,进而推测“哀牢”发音接近傣语“AiLong”,汉语译为“大哥”或“老大”的意思。

泼天流量来到哀牢山

原本位于云南玉溪,大众并不熟悉的哀牢山突然在国庆前夕爆火了,起因是一名颜料师在国庆前夕发布了一个在哀牢山深处寻找矿物颜料的视频。虽然是工作记录,却由于充满了探险的神秘色彩,受到网民追捧,导致大批游客在国庆期间赶去哀牢山打卡,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发布该短视频视频的账号名叫“山取”,其国庆前夕发布的《网络中的颜料师VS现实中的颜料师:异极矿篇》在网络爆火,视频点赞数达到几百万。不过目前,该账号在相关平台已被限制搜索。10月8日,哀牢山当地有关部门称,“山取”进山取矿石未报备,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返还矿石。

此外,国庆期间,博主“苗疆陈朵朵”连续发布视频,记录了自己国庆假期在哀牢山搭帐篷露营2天1夜的经历,同样引发较大争议,这也让哀牢山的热度更上台阶。此后,根据媒体的报道,陈朵朵擅闯哀牢山的行为已经涉嫌违规,有关部门表示将要进行调查。目前,“苗疆陈朵朵”的账号同样被限制搜索。

登上热搜后的哀牢山引发巨大关注。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市管护分局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人为活动的告知书》。

“仙境”还是“险境”?

虽然哀牢山引来了泼天的流量,但也引发了社会对“未开发区域”危险的关注。拿上述哀牢山来说,其未开发区域就充满了危险。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失联。经过11天的全力搜救,4名失联人员全部被找到,但不幸4人均已遇难。

不只是哀牢山,很多地方的未开发区域同样充满危险。9月时候,一短视频博主在穿越“鳌太线”时意外发现两个月前失踪的25岁男子马某圆的遗体,让这一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徒步线路再次进入人们的眼帘。

公开资料显示,秦岭穿越是中国十大艰险户外线路之一,鳌山穿越太白更是秦岭穿越第一的顶级线路。鳌山—太白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多千米,穿越行程在150千米以上。而这条线路的难点,不仅在于需要长时间穿越无人区且得不到补给,途中需翻越海拔在34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峰多达十几座,且气候多变、路况复杂,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之间,遇到恶劣天气就十分危险。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鳌太线上的意外事件频繁发生。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鳌太线穿越事故的发生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六年,已累计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2018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但从事后来看,仍有不少人继续在冒险穿越鳌太线。

2024年6月2日,据央视新闻报道,2名驴友在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落水失联。搜救区域自然环境复杂,地势陡峭,水流湍急,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经全力搜救,2名失联驴友于6月4日被找到。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

还有大家都熟知其名的罗布泊,作为我国四大无人区之一,风险自然不言而喻,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跃跃欲试。据《人民日报》报道,2023年7月,一自驾车队于当月22日自敦煌市出发,未经批准穿越若羌境内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即罗布泊区域),26日1车4人失联,最终4人全部遇难。

2022年8月,四川彭州龙漕沟突发山洪,致使7名耍水的游客遇难。这个网传的“避暑胜地”实际是一条天然泄洪河道,无任何旅游配套设施,部分河道沿岸有铁丝网阻隔,设置了明显的“禁止下河”警示牌。但铁丝网被撕开了口子,警示牌也被无视。

万米高空航拍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著名的“鳌太”线被白雪勾勒得格外明显 图/视觉中国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及失踪182人。

“野游”不可任性

《人民日报》此前的一篇评论表示,近年来越野、徒步等运动有日益大众化的趋势,一些人不再满足于到常规景点游玩,而是将目光投向未经开发的“野景区”,追求新鲜刺激。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野游”“野景区”等关键词,图文并茂的分享、种草帖不在少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友跟风打卡。然而,时有发生的意外事故,也不断提醒人们,想要领略不同的风景,并没有那么简单。

想要探寻“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无可厚非,但也要充分意识到,一些风景秀美的地方,之所以未被开发成景区,安全因素无疑是关键考量之一。不少野景区,地处“人之所罕至”的“险远”之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和辅助设施等,容易发生意外;再加上交通不便、导航寻路难,一旦发生意外,救援无法及时到达,极易造成悲剧。而且,到野景区徒步、野营等活动,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倘若引发森林火灾等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哀牢山梯田山寨 图/视觉中国

不妨试试周边打卡

oRic7jyb+p6Mu9OJPSBGXw==前述这些所谓的未开发区域虽然充满了危险,但它们的周边往往都有已开发的美丽风景,比如开篇提及的哀牢山就是如此。

据央视网报道,目前,哀牢山部分区域已被开发成景区,有较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可以合理适度打卡、游玩。比如红河哈尼梯田,其在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

再比如哀牢山茶马古道,其是历史上云南三条大通道之一,始于唐代,繁盛于明清,是连接中原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商贸通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这条古道长约8千米,有“马踏石穿”“千家寨”“炼铁炉”等遗址,石砌的古道上,隐隐可现深深浅浅的马蹄窝,诉说着藏在时光里的故事。

哀牢山附近还有南恩瀑布,石门峡,金山原始森林,云海日出等美丽景观。像金山原始森林,景区虽然经过人工开发,但仍保留了原始森林的面貌。原始森林里藤木交错,古树参天,奇树异景会让你目瞪口呆。而石门峡也是是哀牢山景区的一处奇景。

言而总之,虽然瑰丽奇景无比诱人,但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享受、刺激,图险贪奇,就迈过安全的红线,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地。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但别忘了,只有安全才能抵达。“仙境”倘若变成了“险境”甚至“绝境”,会让人追悔莫及。

图/站酷海洛
仙那度国家公园的森林步道 图/视觉中国

徒步的“原则”

对大多数人而言,旅行意味着放松与惬意,但对于户外徒步爱好者来说,探险与挑战可能才是他们一次次踏上旅途的原因。不过,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驴友丧生事件以及一些非法徒步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也让很多人开始疑惑,户外徒步人应该具备哪些责任意识,玩户外的安全边界是什么?试图走进“禁区”,又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我们尝试给出多角度的答案。

那些不明确与不规范

90后旅行博主Yoo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瑞士一次拍摄中,他爱上了徒步,成了“爱爬山的人”。从国内的贡嘎大环线,到日本的熊野古道,再到穿越法瑞意三国的环勃朗峰徒步,都是他津津乐道的经历。

他介绍说,自己每次出行前都会找当地的户外论坛翻阅相关信息,或者会和当地知名的户外运动品店里的店员沟通学习,做好前期的功课;此外欧美国家的徒步行程一般都会在景点的导览地图上标出,称之为“步道”,一般也会标注难度。

天目山的步道上升坡度高,因此并不如想象中易行 图/视觉中国

比如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蓝岭山脉沿岸的仙那度国家公园(Shenandoah National Park),园内有45个步道,总长超过800千米。由于仙那度国家公园大部分被森林覆盖,有湿地、瀑布和岩石山峰,还有许多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出没,如鹿、松鼠和黑熊。因此,仙那度国家公园采用了一套计算公式(见下) 来对园区内的45个步道的难度进行分级,游人可根据得出的数值了解步道所对应的难度。

非常容易:< 50

适合于任何喜欢步行的人,路线主要是平坦的道路,或略有小的起伏,距离在3英里以内,平均速度:1.5英里/小时。

中等难度:50 ~ 100

适合于初级徒步的、想尝试一些适当程度挑战的人,路线有中等程度的起伏,或许有些坡度的地段,距离在 3 ~ 5 英里之间,平均速度为1.4英里/小时。

比较费劲:100 ~ 150

对平时缺乏锻炼的人来讲,具有挑战性,路线上有较长、并且有比较陡的路段,距离在5 ~ 8 英里之间,平均速度在1.3英里/小时。

艰难:150 ~ 200

这种难度的路线对绝大多数的徒步者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路线不仅距离较长,而且路线具有相对陡的坡度,“艰难” 往往是由于上升高度的较大增加,距离一般是 7 ~ 10 英里,平均速度:1.2英里/小时。

相当艰难:>200

这种相当艰难的路线仅限于有良好训练和充分准备的徒步者,路线不仅长,而且有大的坡度,并且会有过溪流、攀爬岩石、以及其他形式具有挑战性的地段,距离一般在 8 英里以上,平均速度:1.2英里/小时。

再如新西兰的米尔福德步道,其在官网上提供了详尽的相关介绍,包括步道长度、海拔、季节限制、补给点等信息,官网还会为没有足够经验的驴友提供指导文件,细致到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和建议。

眼下,徒步、骑行、露营这一类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在国内也悄然成为了流行生活方式,入门的新手也越来越多。但相比之下,国内一些景区的地图上虽然有些会标注出适合徒步的步道,但一般无具体的海拔提升等难度标识。“即便是非常成熟有名的天目山徒步线路,也没有相关的难度预警,我看过很多普通游客,还有一些所谓的徒步团,什么装备都不带,就直接在那么陡峭的景区台阶上打来回,这实际上是很有风险的,且不说伤不伤膝盖,平时不运动的人,突然高强度爬山,很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之类的事。”

在他看来,人们热衷于户外徒步,挑战自我、探索自然、强身健体是好事。只是,户外徒步面临着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和考验,“那些训练有素的专业科考人士都会在户外出事,一般的户外新手,既没有专业的野外徒步的设施、设备和工具,缺乏基本的身体素质条件、户外徒步常识,也不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本领和能力,参加徒步风险隐患还是很大的” 。

同时,他还提到,在日常生活及相关景区中,相应的科普和警示也有所欠缺。“我觉得那些去哀牢山拍视频的网红也好,还是在鳌太线出事的大学生也好,他们很可能并不真正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那自然也就没有正确的认知,这不光是自己没有做好功课,也是缺少权威的声音去做更亲民的科普,至于徒步活动的组织者要如何规范,也是需要去关注的”,他这样说。

2020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登山大本营,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登山垃圾 图/视觉中国

对此,有学者建议,对户外徒步、野外探险等行为有必要制度约束,使其在意愿可期、目标可知、能力可及、风险可控、责任可追的前提条件下有序进行。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履职和监管责任,加强对户外徒步行业的引导、规范,尽快建立徒步行业安全保障标准,对户外徒步探险活动的组织者,实行资质认定和准入制,并对各类景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公示,通过强化措施和责任防患于未然。同时,在徒步前,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培训,让参与者做足知识准备和能量储备,力求做到理性出行、科学探险,让每一次户外徒步,都能高兴出发、安全归来。

被遗忘的“最高原则”

阿雨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徒步经历的85后女性户外玩家,她的徒步经历从大学开始。“当时我去美国做交换生,我寄宿的那家人家很喜欢露营、徒步,一开始就会带我去一些路程简短、平坦,环境又非常优美的初级步道,很适合居家休闲散心。”很快,徒步就成了阿雨在异国他乡疏解压力的健康渠道。回国后,这一爱好也一直伴随她。

对于近年来国内驴友屡见不鲜的非法徒步,并在有意无意间破坏了自然环境的情况,她的语气格外沉重:“在户外圈有一句话很出名——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所以像最近有人擅入哀牢山禁区,还带走矿石做颜料,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行为。之前看到鳌太线、珠峰上被驴友扔满垃圾的照片时,我心里也很不好受。”她觉得,一些户外玩家似乎已经遗忘了户外徒步露营的“最高原则”。

阿雨口中的“最高原则”是被驴友们称为户外环保法则的“对环境冲击最小法则”,简称LNT(Leave No Trace)。该原则要求每一个户外活动参与者,充分利用所学到的户外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少的破坏环境,保护户外活动区域的原生态。

比如垃圾处理问题,很多著名户外徒步线路,都要徒步很多天才能走完全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垃圾,这些垃圾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几大类,包括食物的残渣和包装、自身的排泄物和其他生活废物,阿雨认为,每一个户外徒步旅行参与者,都有义务有责任妥善处理好这些垃圾,不给自然环境留下负担。

“虽然大自然有天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但是人类的生活用品中有很多是非常难被自然降解吸收的。我们用的纸巾,自然降解需要3个月;烟头的过滤嘴,自然降解要花上1到2年;易拉罐想要自然降解,需要10到100年;塑料制品则是远超人类寿命的成百上千年。所以即便是再小的果皮纸屑,我们也要带走,而不是图方便、为减重,把东西一扔了之。”

此外,她强调户外徒步中还要妥善处理好自身的排泄物。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污染水源,或者被昆虫、野生动物等接触,令它们成为细菌病毒的携带者传播疾病。

她介绍说,最好的做法是掩埋,一般需要20厘米的深坑。“注意在挖洞时,尽量将附有植被的表层土壤整块挖出,不要破坏上面的植被,在回填到最后时,将这一整片带有植被的土壤放回原位,并用附近的落叶、枯枝、松针等将洞覆盖,总之要尽量弄得和周围环境一样。”

“如果有大队人马需要长期在一个地点扎营的话,比如专业团队攀登极高山所建立的大本营,或者草原牧民换季转场之后的新营址,都需要在营地的下风口处修建一个临时厕所,基本上就是挖一个大的长方形深坑,在四周围上布。而且临时厕所应该选择建立在距离水源、营地和道路60到70米开外的地方,以防止排泄物中的病原体污染水源。等到撤营时,一定要把临时厕所掩埋好,并且恢复原状,绝对不能放任不管。因为这样一个大坑,很可能会有人或者野生动物在夜晚视线不好的时候,一不小心掉下去。生活污水的处理也是一样,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日用化学品的使用,查看成分是否对环境无害,是否可降解。”

徒步中的法与理

每到节假日,媒体报道里似乎总会出现几则“非法徒步造成驴友失踪/死亡”的新闻。在这样频繁出现事故的情况下,大部分无人区或是自然保护区也都纷纷颁布“禁止非法穿越”的规定。近期,一位旅游博主就在网上晒出了一位驴友穿越鳌太线被管理部门开具的罚单,提醒大家文明徒步、守法出游。

这张罚单由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太保局)在今年8月23日开出的,内容是某人于2024年8月20日—23日期间,擅自从二十三千米上山,经过水窝子营地、2800营地、东园等地走鳌太线,其所经路线已进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其行为已构成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违法行为,结果太保局处以罚款3000元、劝离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处罚。

对此太保局保护科有工作人员回应表示:“该驴友走的线路都是在核心保护区内,按规定会处以最低3000元最高5000元的处罚。”

太保局工作人员所说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四条,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可处以100到5000元罚款。实际执行的是非法进入核心区罚3000到5000元。而从2021年至今,便已处罚50余人次。

按照陕西省出台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海拔2000米以上就列为核心区,所以范围十分广泛。一位曾两次穿越过鳌太线的不愿透露姓名的驴友告诉笔者,大家常走的线路基本都是海拔3000米以上,“2800营地、水窝子等等这些地点,实际上都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所以现在想穿越都像做贼一样,尤其下山的时候,都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当地人,不像徒步登山的,以躲避巡查执法人员”。

那么普通人如何分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在哪儿,它又究竟为何重要?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所谓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它具有较大面积,要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以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他介绍说:“一般来讲,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实验区允许人类活动,合规的旅游活动开展区域几乎都是在实验区进行的,这里也可以开展农林牧业的生产;缓冲区一般作为一些实验研究的区域,也能起到实验区和核心区之间的缓冲保护作用;核心区是不允许擅自进入的,即便是科研人员,也要得到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能进入。”

四川凉山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视觉中国

核心区之所以不允许擅自进入,主要是因为它是自然保护区各种类型原生生态系统保存最好、或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这个区域严禁任何采伐和狩猎等,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以保持其物种多样性,使之尽量不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下去,成为该区域一个遗传的基因库,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但也只限于观察和监测,不能采用任何试验处理的方法,避免对自然状态产生任何破坏。显然,缺少相关地质、动植物等专业学科知识的普通驴友,并不可能做到对核心区的“无损”穿越。

2021年,1名背包客在湖南某地野游时,从山上跌落,当地消防、公安、120等救援力量出动救援 图/视觉中国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民警带离非法穿越人员 图/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

探索之心无界,而行应有界

绝大部分热爱徒步、不停探险的旅行家,都是出于对这种独特人生体验的追求。平凡的生活在他们眼中太过乏味缺少刺激,只有行走在危险的边缘、经历死里逃生才能让自己感觉到活着。也是因为这样的探险精神从未被代代人类所抛弃,世界的边界才得以不断扩展和建立联系。

可是,在某民间紧急救援组织工作的孙佳(化名)看来,在如今这些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置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于不顾的非法穿越案例中,驴友们热衷于徒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冒险精神的纯粹却不复存在。

他说:“每次有驴友出事,我们救援队群里总会有一些讨论,总结起来,遇险无外乎几个原因:落单、高估自己的能力、猎奇心理、我行我素、团队管理混乱、缺乏应有的野外生存技巧、轻信驴友攻略、攀比穿越时间。我觉得有些人在追求刺激与美景的同时,不仅是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还把去到‘禁区’当做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孙佳的话不无道理,因为事实上,不仅鳌太线、哀牢山上的违法穿越屡禁不止,其他多地也始终存在这类现象——

2015年,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羌塘发布联合公告,禁止非法穿越这三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再次发布关于禁止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告。然而奇怪的是,西藏安多县林业局局长拉巴却发现,自从禁令颁布后非法穿越的行为反而增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大张旗鼓地来到羌塘,千方百计绕过工作人员设置的检查关卡,随后兴高采烈地在驴友论坛、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上分享记录,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自己违法进了无人区。

被圈内人追捧成“大神”,得到无数评论与点赞,看着粉丝数一路上涨,获得“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的成就感,似乎成为了一部分人执意要进入无人区的原动力。将野外徒步穿越一味浪漫化,又将违法进入禁区定义为“酷”,让一批又一批过于自信的驴友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面对这些挑战,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正积极行动,强化巡逻力度,运用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监控,并加大公众教育力度,力求从源头减少非法徒步行为。同时,想要真正改变这些现象,也需要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负责任的旅行观念,才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愿每一次的探索都成为对自然的敬畏之旅,而非破坏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