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随堂测验参考答案
2024-11-07
第15课
基础训练
1.B 表中数据体现了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输入中国棉纺织品价值逐年提高,中国输入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却不断降低,说明英国机器生产的优势日益凸显,B项正确。
2.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所致,危害了社会经济,故选B。
3.A 据题意可知,该评论虽然认为中国有权根绝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走私,但这种行为不符合英国的利益,是英国所不能容忍的,由此可知是在鼓动英国发动侵华战争,A项正确。
4.C 根据材料中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表可分析得知,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选C项。
5.B 据材料“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可知,克勒拉德恩认为中国开放的口岸有限,使得英国对华通商有限,不能满足英国更大的需求,故选B项。
6.B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使得圆明园从“万园之园”变为“断壁残垣”,故选B。
7.C 根据材料可知,晚清人士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称述不同,“记叙前一次鸦片战争的作品不过称之为《道光洋艘征抚记》”,说明这次战败尚未给当时的人产生巨大冲击,尤有天朝上国观念,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可见这次战败给时人以沉痛打击,使人们更深地体会到一种不受欢迎却无法抗拒的时代变化,C项正确。
8.A 材料提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冲破了传统视角,提到了两类“大他者”,说明突破了传统华夏中心的思想,A项正确。
进阶训练
9.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关于美国船只的进口停泊条款,清朝谈判代表认为中国无从统辖美国贸易船只,说明晚清官员为了减少事端,放弃了对外国贸易船只的管辖权,反映出清廷缺乏外交主权意识,C项符合题意。
10.C 据所学解读本题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中,中国保持出超地位,英国则在对华正当贸易中,处于严重入超地位,进而要求更多的侵华权益,C项正确。
11.A 据材料“在朝的统治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瀛寰志略》学习并吸收了西方近代先进的地理学思想,运用当时先进的经纬度学说划分地球,对世界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有比较准确的划定,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舆地学观念,引导了传统地理观的变革,A项正确。
12.(1)不同之处:中文原件对中国的称呼有多个,英文原件对中国只有一种称呼;中文原件将战争原因归结为“不和之端”,英文原件将战争原因归结为“误解”;中文原件将签约目的归结为停止不和,英文原件将签约目的归结为停止双方误解。
影响:不利于中国的谈判;为西方日后解读鸦片战争留下口实。
(2)特点:鸦片走私较为普遍;产生了不少鸦片转运中心。
原因:鸦片贸易量大,有利可图;列强已经在中国取得了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