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2024-11-07郑玉袁梦郑江淮
摘 要: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对强势品牌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质量视角,研究了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提升效应受到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非国有企业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区、成长期企业中,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更大。第三,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高质量创新能够分别通过媒体的信号传递机制、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机制两条渠道促进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具体来说,高质量创新能够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度,媒体关注传递的良好声誉对品牌价值产生积极的提升效应;高质量创新还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功能价值感知、经济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消费者良好的价值感知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研究结论为企业进行高价值品牌创建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质量;品牌价值;信号传递;价值感知
一、引言
高价值的自主品牌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难题。以机床产品为例,国际知名品牌的高端数控机床价格高达我国出口机床价格的450倍,且高端数控机床的价格还在持续上涨,涨幅为低端市场的7倍多,这充分说明中国生产的数控机床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芮明杰和杨锐,2015)。该现象说明了没有过硬的品牌就难以跻身高端产品市场。实际上,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企业也试图通过广告、logo标识、企业传奇故事等方式强化消费者感知,以此建立品牌原型(胡海晨和林汉川,2017)。尽管如此,高价值的自主品牌建设成效依然微乎其微,品牌建设过度重视“概念”炒作,忽视品牌产品质量与性能。这表明我国自主强势品牌建设仍缺乏长效机制,而产品的品质及其功能表现始终离不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
在品牌建设中,创新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内驱力(胡海晨和林汉川,2017)。创新成果包括两个层面,创新成果数量的变化和创新成果质量的甄别(邵朝对等,2021)。在创新数量上,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发明专利的第一大申请国,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是美国的2倍以上,并于2022年达到161.9万件。然而数量繁荣的背后难以掩盖低质量创新行为的事实:我国发明专利的商业价值普遍不高且维持期限远低于发达国家。激增的研发经费和专利申请量并未换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提升创新质量成为强势品牌培育的关键所在。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有关品牌价值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品牌文化内涵(顾丽琴和赖星星,2014)、价值承诺(张燚等,2013)、广告和logo标识(胡海晨和林汉川,2017)、行业推广(蒋廉雄和朱辉煌,2010)、品牌保护(胡海晨和林汉川,2017)等方面展开。此外,也有学者开始关注研发投入(王肇和王成荣,2020)以及各类专利申请量(崔也光等,2021)对品牌价值的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并未对影响品牌价值的创新质量进行甄别。有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有益尝试:(1)基于创新质量视角,系统考察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随着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变化有何差异;(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影响的微观机制;(3)通过Heckman两步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品牌价值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效应
创新是企业为了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型竞争战略(Nuruzzaman等,2019)。Benner和Tushman(2002)认为,高质量创新往往具有复杂性、新颖性、突破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由此可见相对于保守的“渐进性”创新,进取的“突破性”创新具有更高的创新质量。那么,企业创新质量到底对品牌价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创新质量越高,对品牌价值可能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这是因为:第一,持续的高质量创新能够帮助企业突破行业前沿技术,赋予品牌较高的科技含量,为提升品牌的功能价值和非功能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强,2018;伦蕊,2020);第二,高质量创新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和市场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产品品牌的认同,进而提升品牌的认知价值(张强,2018);第三,诸如“突破性”创新这类高质量创新在难度、风险和周期等方面均陡然增大,企业坚持实施高质量创新向公众传达了创新型企业的品牌形象,良好的创新型品牌声誉进一步促进了品牌价值的提升(伦蕊,2020)。相关研究也支持了上述逻辑推断,比如,Zhong(2018)通过对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隐形冠军企业进行跟踪调查,证实了高质量创新是品牌价值迅速提升的关键支撑。
另一方面,持续高强度的高质量创新乃至实施“突破性”创新战略也可能对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产生冲击效应(Hartmann等,2006),形成创新活动“加速化陷阱”现象(伦蕊,2020)。原因在于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无法形成全方位配套的情况下,贸然采取高质量的“突破性”创新战略势必会置企业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刘辉和滕浩,2019),使企业付出高昂代价,从而不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Muller和Zimmermann,2009)。只有与生产、营销等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过高的创新强度如果与商业化推广不能产生很好的协调作用,高质量的“突破性”创新还可能引发极具破坏性的、连锁化的系统风险(Chen等,2016;Jones,2018)。过高的系统风险分散了企业的注意力,从而挤占了企业对于市场拓展的关注,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最终被迫终止对高质量“突破性”创新的应用(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从而抑制了高质量“突破性”创新提升品牌价值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理论上会有极少数企业家可能贸然实施高质量“突破性”创新,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风险,然而大多数企业家通常是理性的,其参与高质量“突破性”创新的角逐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抉择,其通常也做好了化解风险的充分准备。而一旦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便可能培育出划时代意义的全新产品,促使企业品牌价值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提出以下假设以待检验:
H1:企业创新质量正向影响品牌价值。
(二)不同情景因素的异质性作用
从企业进行创新质量的选择,到品牌价值的提升,该过程受到诸多情景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借鉴吴超鹏和唐菂(2016)以及郭玥(2018)的研究,进一步引入产权性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企业生命周期3个情景变量,揭示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影响可能存在的异质性,为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
就所有制而言,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驱动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将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民营企业缺乏政府的庇护,生存和发展压力较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民营企业需要更专注于专业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从研究开发到生产实施再到市场价值的实现,周期短、节奏快,民营企业始终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消费体验(邓悦和蒋琬仪,2022a)。因此,民营企业能够在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中实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李春涛等,2020)。第二,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持续经营往往并不依赖于新产品的研发,其与地方政府的天然联系使其在资源获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替代高质量创新,推动品牌价值提升的强劲动力。因此,国有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对创新质量具有较小的依赖性(刘斐然和胡立君,2020)。第三,国有企业承担了更多的政策性使命,更多地专注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重大工程项目,因此,国有企业的重大创新与产品的市场表现缺乏密切的关联关系。由此可见,Tb23sWMEefgMYccP1+w8YQ==过重的政策性负担和过多的委托代理环节使其与市场的距离较远,国有产权性质严重削弱了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促进作用(张璇等,2017)。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a以待进一步实证检验:
H2a:相比于国有企业,创新质量对非国有企业的品牌价值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
就知识产权保护而言,高质量创新在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将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加强使得实施高质量创新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驱使下,主动向外界披露企业正在实施高质量创新的信息,改善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郑玉,2023),更容易获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展前景的认可,也更容易获得嵌入到更高端创新网络和价值网络的机会,从而更容易抵御创新风险,促进品牌价值提升(吴超鹏和唐菂,2016)。第二,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促进市场对企业的信息搜集和创新能力的甄别,增强市场参与者对优质高效的创新型企业的关注度,并通过降低创新型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创新型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大高端创新网络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等途径提升创新型企业的品牌价值(黄群慧等,2019;张璇等,2020)。第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侵权成本,缓解了真正从事高质量创新企业的后顾之忧,使得创新型企业更专注于原始创新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品牌沉淀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超鹏和唐菂,2016;郑玉,2017)。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b:
H2b:相比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情景,创新质量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有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就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而言,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在资源禀赋、研发需求、外部环境等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郭玥,2018;Dickinson,2021),因此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也将截然不同。分析如下:第一,高质量创新具有较高的突破性和不确定性,其成功实施不仅需要丰富的资源条件,而且需要管理层有强烈的创新意愿和谋求长远发展的决心,否则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将大打折扣。相比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成长期企业的产品成本不断降低、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利润开始迅速增长、权益融资优势巨大(刘晔和林陈聃,2021;翟胜宝等,2021),为企业实施高质量创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避免了资源约束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与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相比,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通常通过精准把握差异化、动态化的客户需求与市场建立紧密的链接,此时企业实施高质量创新开疆拓土稳固市场地位的意愿达到峰值(童锦治等,2018;张训常等,2019),成长阶段的企业注重高质量创新的品牌形象加速了品牌价值的提升。第二,相比于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对实施高质量创新的热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具体而言,成熟期企业往往存在制度僵化、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刘诗源等,2020),这可能使成熟期LY0gfZN76yRl9tws4pz6IQ==企业变得相对保守,通常仅在现有技术上进行“小修小补”,而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高质量的“突破性”创新上(Kueng等,2014;刘诗源等,2020),因此相比于成长期企业,高质量“突破性”创新对成熟期企业品牌价值的正向影响开始逐渐降低。同理,衰退期企业由于财务恶化、人才流失、市场反应迟缓,企业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在技术更替迅猛、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衰退期企业在高质量创新上显得力不从心,从而致使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带来的正向影响最为微弱。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c:
H2c: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成长期企业品牌价值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对成熟期企业品牌价值的作用开始下降,对衰退期企业品牌价值的作用最微弱。
(三)信号传递、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
高质量创新被认为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高质量创新的企业一般都扮演着行业领头羊的角色,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承担着更多的创新使命,因此其实施高质量创新的行为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并引发媒体更多的关注。媒体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关注,有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提高。具体来说:第一,媒体关注的压力效应。媒体对企业实施高质量创新信息的关注、传播使企业管理层面临较大的压力(刘亦文等,2023),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进而采取一系列的协同措施保障高质量创新从技术开发阶段顺利过渡到技术应用阶段,从而实现市场的巨大成功(伦蕊,2020),成为品牌价值迅速提升的重要推动力。第二,媒体关注的信号效应。针对高质量创新的媒体关注大部分均为正面报道,不仅能够彰显企业的创新实力,而且为社会公众呈现了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创新型企业形象。一方面,有能力实施高质量创新的企业,一般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都较强,创新能够赋予品牌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形成品牌附加值较高的垄断资产,从而提高品牌竞争力(蒋廉雄等,2012);另一方面,实施高质量创新象征着企业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担当,利益相关者倾向于选择社会责任声誉较高的企业建立市场链接关系。高质量创新前期有巨大的研发风险,一旦取得市场成功,后期又面临被竞争者搭便车的风险,企业只有将实施高质量创新作为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回应,作为企业的责任和担当,才能在高质量创新的道路上毅然决然地启航远征。这种创新的社会使命感,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声誉资本和品牌资本。由此,提出假设3a:
H3a:企业创新质量通过媒体的信号传递机制,正向影响品牌价值。
高质量创新赋予品牌丰沛的生命力,将产品功能与“享乐”效用融为一体,在为消费者带来必须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成为部分消费者追逐心理体验的重要逻辑起点(吴璟等,2021)。以家用汽车为例,在汽车加速行驶的过程中,豪华车加速性能优于其他车型,所以豪华车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诉求的同时,产品功能的优越性还提升了消费者的“享乐”效用,增强消费者的品牌价值感知(张强,2018)。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感知和认可程度决定了品牌价值能否顺利实现。由此可见,高质量创新及由此带来的卓越的品牌功能、心动的品牌体验成为增强价值感知、构建品牌信任、推动品牌价值不断攀升的基石。以欧米茄为例,其通过高质量创新实现的做工精良、计时精准以及独特品牌体验无疑是其持续提升消费价值感知,并保持品牌竞争力的基础。此外,价值感知不仅是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内在动机,也是实现产品溢价的有效支撑,还是传播品牌口碑的重要桥梁(Paswan,2005)。积极的口碑传播有利于吸引新的顾客,最终持续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刘平均,2016)。丰厚的品牌溢价、扩张的市场份额均能够为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提供坚强支撑和坚实保障。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b:
H3b:企业创新质量通过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机制,正向影响品牌价值。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主要有四个来源。首先,品牌价值数据来自于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具体从《2011年(第八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到《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其次,专利IPC分类号数据以及发明专利的被引次数数据来自CNRDS数据库;再次,价值感知数据来自知网“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最后,上市公司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上述四个来源的数据通yZsjlMqnUdX8bLwNWtU70gvg93jxht0VWXDuytRlTjI=过匹配,作为本文的主要样本数据。除此以外,本文还进行了以下数据处理:剔除品牌发源地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企业;如果同一公司有多个上榜品牌,将这些品牌价值数据予以合并;由于世界品牌实验室每年发布的品牌价值数据都是基于上一年的统计资料计算的,因此通常将发布年份减1作为品牌价值的实际所属年份;剔除金融企业样本;剔除观测期内经过ST或*ST处理的公司;为了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对yZsjlMqnUdX8bLwNWtU70gvg93jxht0VWXDuytRlTjI=主要连续变量在1%水平上进行winsor处理。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的是Stata软件。
2.变量解释说明及定义
(1)被解释变量:品牌价值(Brandvalue)。借鉴赵蓓和张小三(2013)以及王秋红(2016)的研究,采用世界品牌实验室每年发布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中的数值,并取自然对数,作为品牌价值(Bvalue)的衡量指标。
本文还使用了相对品牌价值(BvalueR)进行稳健性检验。相对品牌价值的计算方法为企业品牌价值的自然对数减去其同年度行业中值后的净值。
(2)解释变量:创新质量(Innov_qua)。本文拟从专利知识宽度(Innov_qua1)、专利知识新颖性(Innov_qua2)和专利被引情况(Innov_qua3)三个维度衡量企业创新质量。
首先,采用专利知识宽度(Innov_qua1)衡量创新质量。遵循Akcigit等(2016)、张杰和郑文平(2018)、刘斐然等(2020)的研究思路:专利所包含的知识越复杂、越广泛,说明该项专利所承载的技术具有越强的新颖性和突破性,因此,采用专利知识宽度衡量企业专利质量乃至技术创新质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体来讲,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IPC分类号格式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比如,“H04L27/26”,第1个字母“H”表示部,第2个至第3个数字“04”表示大类,第4个字母“L”表示小类,大组“27”和小组“26”之间用“/”隔开。因此,某一项专利的IPC分类号信息能够反映该项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是否宽广,技术知识是否具有复杂性、跨越性和突破性(冯仁涛和余翔,2021)。上述研究思路为本文对企业创新质量的衡量提供了借鉴和启发,本文采用发明专利IPC分类号大组层面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衡量专利质量,具体计算方法为:1-∑a2,其中,a表示IPC专利分类号中各大组分类号所占比重。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创造专利所用的知识宽度越大,创新质量越高。
其次,采用专利知识新颖性(Innov_qua2)衡量创新质量。除了使用专利知识宽度法对企业创新质量进行衡量外,为了保证研究的稳健性,本文借鉴Gilsing等(2008)以及宋艳等(2020)的研究思路,将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将每家企业每年申请的所有发明专利IPC分类号的前四位与前5年进行比较(如果企业当年申请的发明专利类别在过去5年没有被申请过,就认为该专利的新颖性较高),分别计算企业每年实施这类创新的数量并取自然对数,以此作为企业当年的创新质量指标。
最后,采用专利被引情况(Innov_qua3)衡量创新质量。Carpenter等(1981)以及万小丽(2014)研究发现,专利对本领域后续创新的贡献越大,被引次数越高。累积性技术创新领域,后续的“渐进性”创新当然大多引用原始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因此,专利被引次数成为衡量企业创新质量的重要标准。借鉴万小丽(2014)、宋艳等(2020)的研究思路:将企业当年每项专利的平均被引次数作为企业创新质量的指标。同时,考虑到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对原始创新的依赖性不同,专利被引用的次数也存在差异(万小丽,2014;Higham等,2021)。鉴于此,本文以每家公司每年所有发明专利的平均被引次数的自然对数减去同年度行业中值后的净值,作为企业当年的创新质量指标。
(3)控制变量。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的结果,并充分借鉴前期有关企业创新和品牌价值的相关文献,结合数据的可得性,主要选择以下变量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①企业特征影响品牌战略的实施方式,因而控制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销售增长率(Sale_gr)、公司利润率(Profit)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②外部市场治理及内部组织结构治理对企业品牌战略决策存在潜在影响,因此控制股权制衡(Balanc)、机构持股(Inst)等变量;③财务状况是企业一切经营决策的基础和保障,品牌战略的实施也不例外,因此控制现金流(Cflow)、资本结构(Lev)可能对企业品牌价值产生的影响。
相关变量的定义、测量指标说明以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二)估计方法
1.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构建模型(1)来考察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Brandvaluei,t+1=β0+β1Innov_quai,t+β2Cflowi,t+β3Sizei,t+β4Levi,t+β5Agei,t+β6Balanci,t
+β7Sale_gri,t+β8Profiti,t+β9Insti,t+μi+γt+ηj+ui,t
(1)
上述模型中各变量的下标i、t分别表示企业、年份,Brandvalue是被解释变量,表示品牌价值,分别采用Bvalue、BvalueR两个指标衡量。Innov_qua是解释变量,表示企业创新质量。由于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里将代表品牌价值的被解释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本文拟从所有制类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等方面对样本进行分组检验,探究企业的创新质量在异质性内、外部治理环境下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μi、γt、ηj及ui,t分别代表企业、年度、行业固定效应及误差项。
2.中介机制检验
本文主要从信号传递、价值感知两个方面考察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影响的中介机制,参考江艇(2022)以及冯曦明等(2023)的机制检验方法,构造如下模型(2)、模型(3):
Attentioni,t+1=β0+β1Innov_quai,t+β2Cflowi,t+β3Sizei,t+β4Levi,t+β5Agei,t+β6Balanci,t
+β7Sale_gri,t+β8Profiti,t+β9Insti,t+μi+γt+ηj+ui,t
(2)
Perceptioni,t+1=β0+β1Innov_quai,t+β2Cflowi,t+β3Sizei,t+β4Levi,t+β5Agei,t+β6Balanci,t
+β7Sale_gri,t+β8Profiti,t+β9Insti,t+μi+γt+ηj+ui,t
(3)
模型(2)Attention表示被关注度,依次选择媒体关注、分析师关注和研报关注三个关注度变量进行检验,并分别采用相应关注数量加1的自然对数衡量(Carpenter等,1981)。模型(3)中的Perception表示价值感知,依次选择功能感知、经济感知和情感感知三个维度进行检验,并采用人工阅读对相应价值感知倾向进行判断,相应价值感知倾向从认可到中性再到否定依次用1、0、-1表示。其他变量的含义同模型(1)。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影响的考察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高质量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品牌功能价值提升和非功能体验塑造奠定基础(张强,2018),同时创新型品牌形象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为品牌价值提升提供关键支撑(Zhong,2018)。为此,本文实证检验了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表2第(1)~(3)列的被解释变量为品牌价值(Bvalue),解释变量分别为专利知识宽度(Innov_qua1)、专利知识新颖性(Innov_qua2)、专利被引情况(Innov_qua3)表示的创新质量指标。从中可以看到,第(1)~(3)列中的创新质量变量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创新的复杂性、新颖性越高,其对品牌价值(Bvalue)的正向激励效应越大。可能的原因是,高质量创新带来的卓越消费体验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诉求的同时,产品功能的优越性还提升了消费者的“享乐”效用,进而激发非功能要素的品牌价值,使品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为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这里用相对品牌价值(BvalueR)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列示在表2第(4)~(6)列,可以看到不同指标衡量的创新质量Innov_qua1、Innov_qua2、Innov_qua3均对相对品牌价值(BvalueR)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说明研究结果比较稳健。由此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假设H1。
(二)异质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激励效应在异质性企业间的差异,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呈现了根据所有制类型、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分组后的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其中,知识产权保护借鉴Ang等(2014)、林玲等(2018)、王旭和褚旭(2021)的方法,用“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是连续变量,以样本均值为临界点将知识产权保护分为高、低两组;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借鉴Dickinson(2021)、谢佩洪和汪春霞(2017)以及刘诗源等(2020)基于组合现金流的划分方法,将企业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三个阶段。
1.基于所有制类型的分析
不同所有制类型意味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压力(邓悦和蒋琬仪,2022b),非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其通过提高创新质量改善竞争状况、提高市场声誉的需求更大,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能够优化品牌形象(李春涛等,2020)。而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就业和维稳目标,不单纯以利润最大化和品牌价值增长为使命,进而削弱了其市场表现对创新质量的依赖性(Kroll和Kou,2019)。本文按照所有制类型将样本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研究创新质量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如表3第(1)~(4)列所示。通过对比第(1)列和第(3)列发现,创新质量(Innov_qua1)与品牌价值(Bvalue)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间系数差异的费舍尔组合检验法得到的经验P值为0.034,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激励效应更明显。该研究结论与直觉相符,非国有企业面临更强的生存压力,如何在竞争压力下崭露头角,一直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企业深思的问题(郑玉,2017)。唯有扎根于高质量创新,通过实质性、“突破性”创新获取行业先发优势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以此打造长期竞争优势并为品牌价值的提升增加筹码。为了考察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同样将被解释变量中的品牌价值(Bvalue)替换为相对品牌价值(BvalueR),研究结果见第(2)列和第(4)列,通过对比发现上述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即创新质量(Innov_qua1)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的估计系数更加显著。企业所有制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对非国有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具有更积极的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政府政策、资源等要素更易向国有企业倾斜,使国有企业无需通过技术优势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能获取一定的经营特权,由此造成国有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主观意愿不高,这也是国有企业常被诟病“效率低”的情形之一(冯曦明等,2023)。基于所有制类型的实验研究为本文的理论假设H2a通过检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2.基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弱意味着知识产权侵权成本的不同(高洪利等,2017)。在知识产权保护较为薄弱的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低,企业对高质量创新项目选择模糊化处理和选择性披露,引发利益相关者的负面情绪(Merkldavies和Brennan,2007)。反之,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情景,能够增强企业对高质量创新信息的披露意愿,缓解信息不对称,帮助实施高质量创新的企业获取更高的市场溢价(Ang等,2014)。鉴于此,本文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将样本分成知识产权保护高、低两组,考察创新质量在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对企业品牌价值影响的差异,相关回归结果如表3第(5)~(8)列所示。通过对比第(5)列和第(7)列发现,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且组间系数差异的费舍尔组合检验法得到的经验P值为0.028,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高质量的原始性、突破性创新能够形成有效协同,进而提升了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正向作用效果。其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原始创新倾斜、向高质量创新集聚,使有志于从事高质量创新的企业能够坚守初衷、励志进取,为品牌沉淀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为了考察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同样将被解释变量中的品牌价值(Bvalue)替换为相对品牌价值(BvalueR),研究结果如表3第(6)列和第(8)列所示,高质量创新依然对相对品牌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组间系数差异的费舍尔组合检验法得到的经验P值为0.060,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基于低知识产权保护组和高知识产权保护组的分组回归具有显著差异,表明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情景激发了高质量创新对相对品牌价值的正向影响,说明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知识产权保护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质量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情景下对企业品牌价值具有更积极显著的激励效应,从而为理论假设H2b提供了经验支持。
3.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重心和经营使命,对创新的需求也不同。成熟期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流,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从而降低了创新带来的风险(郭玥,2018),但与此同时,成熟期企业更易满足于现状,缺乏实施高质量原始性、突破性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其创新意愿较为保守,创新活动仅限于以稳定市场份额为目标的“小修小补”(Coad等,2016)。衰退期企业人才流失严重,财务也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因此其对风险极度厌恶,创新意愿极低(Huergo,2006)。成长期企业致力于打造品牌独特性并加强市场竞争优势,具有极强的风险承担意愿,从而使其创新更富有成效和价值(郭玥等,2018)。本文按照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将样本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组别,考察企业创新质量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如表4所示。表4第(1)列、第(3)列和第(5)列呈现了基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分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创新质量对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对衰退期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且组间系数差异的费舍尔组合检验法结果显示,三组系数两两之间差异检验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基于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分组回归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创新质量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品牌价值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但相比而言,成长期企业将高质量创新转化为品牌价值的优势更强。然而,对处于衰退期企业而言,高质量创新虽然对品牌价值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这说明衰退期企业通过高质量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的原因是,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资源禀赋、创新活力等方面迥然不同,其应对技术动态性和市场复杂性的能力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导致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将产品创意转化为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的效率和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为了考察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同样将被解释变量中的品牌价值(Bvalue)替换为相对品牌价值(BvalueR),研究结果见第(2)列、第(4)列和第(6)列所示,可以看出,高质量创新仍然对相对品牌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创新质量对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分别在5%、10%水平上显著为正,对衰退期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且组间系数差异的费舍尔组合检验法结果显示,三组系数两两之间差异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基于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分组回归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质量创新对成长期企业品牌价值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为成长期企业积极开展高质量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至此,理论假设H2c也得到了经验支持。
(三)中介机制检验
为了考察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机制。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呈现了信号传递机制和价值感知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1.基于信号传递机制分析
媒体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媒体关注能够产生非常强的信息传播作用和监督作用,能够为企业带来社会关注和舆论危机(刘亦文等,2023)。媒体传播的正面声誉使市场更加了解企业,对企业专注于高质量创新这一行为给予更多回报(伦蕊,2020)。同时,媒体关注的舆论危机能够监督企业修正创新偏差,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刘亦文等,2023),从而保证创新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并由此赋予品牌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品牌美誉度。鉴于此,本文引入被关注度变量,实证检验高质量创新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对品牌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其中,某家上市公司在某个观测年度内被媒体关注的情况、被分析师关注的情况以及被研报关注的情况分别指该公司该年度内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频次、被分析师(团队)跟踪分析的频次和被研报跟踪分析的频次。通过观察表5的第(1)列、第(2)列和第(3)列可以看出,分别以媒体关注、分析师关注和研报关注为被解释变量时,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开展高质量创新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被关注度,以媒体为代表的市场参与者深度地、积极地正面关注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认可度、美誉度等正面声誉,进而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产生积极的提升效应(Zhong,2018)。自此,本文验证了信号传递机制是高质量创新影响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机制。为理论假设H3a通过检验提供了直观的经验证据。
2.基于价值感知机制分析
高质量创新将产品功能价值与“享乐”效用融为一体,为消费者带来卓越的品牌体验、满意的性价比以及深度的情感依恋,为消费者的品牌价值感知和品牌认可提供有效支撑(张强,2018),为品牌溢价提供坚实基础(Paswan,2005),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不竭动力(刘平均,2016)。鉴于此,本文将引入消费者价值感知变量,实证检验高质量创新通过消费者价值感知机制对品牌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功能价值感知表示为,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质量从认可到中性再到否定,依次用1、0、-1衡量;经济价值感知表示为,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和实用性从认可到中性再到否定,依次用1、0、-1衡量;情感价值感知表示为,消费者对产品消费带来的愉悦感从认可到中性再到否定,依次用1、0、-1衡量。通过观察表5的第(4)列、第(5)列和第(6)列可以看出,分别以功能感知、经济感知和情感感知为被解释变量时,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对创新质量的专注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功能价值、经济价值并由此塑造消费者对产品深厚浓烈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满意的价值感知产生积极的口碑传播和品牌推崇,进而对企业品牌价值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自此,本文验证了价值感知机制是高质量创新影响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为理论假设H3b通过检验提供了直观的经验证据。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影响的稳健性,本文主要采用改变估计模型、更换被解释变量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分别如表6、表7所示。
1.Heckman两步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
从创新质量与品牌价值间的互动逻辑来看,可能存在样本选择性偏误和互为因果引起的内生性问题:一方面,为避免由于信息缺漏而造成的估计偏误,对于世界品牌实验室每年仅发布最具价值的中国500家企业的品牌价值,而大量未被披露品牌价值的企业,品牌价值变量按缺漏值处理,这样选择品牌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意味着自动忽略了那些没有披露品牌价值的样本,这样非随机地选择会使估计有偏;另一方面,那些本来自身品牌价值高的企业更倾向于主动将资源投入到实质性、突破性的高质量创新活动中,企业创新质量的内生性问题同样会导致估计是有偏的。为同时考虑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参考杨汝岱等(2011)、郭玥(2018)、刘斐然等(2020)的做法,结合Heckman两步法和2SLS进行估计。估计思路是,利用2SLS的第一阶段回归结果得到企业创新质量的预测值,用预测的企业创新质量代替真实的企业创新质量,以此为基础进行Heckman两步法回归。其中,2SLS的第一阶段回归中,因变量为企业创新质量,相应的工具变量为本年度企业所在省份同行业其他企业创新质量的算术平均值(Fisman和Svensson,2007)本文验证了工具变量选取的有效性:工具变量“企业创新质量的年份-省份-行业平均值”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工具变量与内生解释变量是相关的;在控制了企业创新质量后,“企业创新质量的年份-省份-行业平均值”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工具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没有直接影响,即工具变量满足排斥性约束;工具变量是年份-省份-行业层面,显然与企业层面的扰动项不相关,说明工具变量具有外生性。。
Heckman两步法的步骤如下:一是,是否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二是,如果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评估的企业品牌价值是多少。前者称为选择方程,后者称为回归方程。选择方程的形式如模型(4)所示:
Prob(List=1)=Φ(βInnov_qua+δX2)(4)
其中,Prob(List=1)为企业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的概率,Innov_qua表示企业创新质量相关指标,X2表示影响企业是否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的因素,由此得到回归方程的形式如模型(5)所示:
Brandvalue=α+ρInnov_qua+λX1+η(βInnov_qua+δX2)/Φ(βInnov_qua+δX2)+u(5)
其中,Brandvalue表示企业的品牌价值,Innov_qua表示创新质量相关指标,X1表示影响企业品牌价值的相关因素,(βInnov_qua+δX2)/Φ(βInnov_qua+δX2)为修正项,即逆Mills率(IMR),α为常数项,u为残差项。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测评企业品牌价值的参考因素以及表2的实证结果可知,X1主要包括:现金流(Cflow)、公司规模(Size)、资本结构(Lev)、企业年龄(Age)、股权制衡(Balanc)、销售增长率(Sale_gr)、公司利润率(Profit)、机构持股(Inst)。
Heckman两步法中,选择方程和回归方程的被解释变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然而如果选择方程的解释变量与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完全相同将带来多重共线性致使估计系数无法识别(Huergo,2006)。所以,选择方程需要引入具有排他性条件的解释变量,也就是说,引入的变量影响企业是否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而不直接影响企业品牌价值是多少。根据品牌理论,企业自身的品牌意识以及所在地区的品牌法律保护状况都会影响到企业入选品牌榜单的概率。由于企业中高学历员工比重越大,企业品牌意识越强;品牌法律越健全,企业越注重品牌建设。因此,本文选择人力资本(Hcap)、知识产权保护(Ipr)目前涉及品牌保护的法律主要是《商标法》,属于广义的知识产权保护范畴。作为选择方程的排他性识别变量,代表能否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的影响因素。
估计结果见表6所示,表6的前5个模型中逆Mills率(IMR)显著为正,说明模型存在选择性偏误,修正选择性偏误并考虑到企业创新质量的内生性问题后,企业创新质量的估计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说明研究结论比较稳健。选择方程中,人力资本(Hcap)越高、知识产权保护(Ipr)越强,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的概率越大。
2.更换被解释变量
李英利和谭梦卓(2019)认为,托宾Q、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代表企业的市场价值、会计价值。企业的品牌价值越大,其市场价值和会计价值往往越高(郑玉,2024),因此本文分别选择托宾Q和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品牌价值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表7第(1)列、第(2)列和第(3)列呈现了以托宾Q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专利知识宽度(Innov_qua1)、专利知识新颖性(Innov_qua2)和专利被引情况(Innov_qua3)衡量的创新质量系数分别为0.026、0.034和0.051,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创新质量对企业市场价值托宾Q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第(4)列、第(5)列和第(6)列呈现了以总资产收益率(Roa)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专利知识宽度(Innov_qua1)、专利知识新颖性(Innov_qua2)和专利被引情况(Innov_qua3)衡量的创新质量系数分别为0.019、0.023和0.039,分别在5%、1%和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创新质量对企业会计价值Roa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更换被解释变量后,回归结果依然支持假设H1的理论分析,表明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正向影响具有稳健性。
五、结论
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评价了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1)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高质量的突破性创新项目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也暗示着某种可待期许的美好未来。实际上,创新是一项特殊的投资,高质量创新很可能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培育出划时代意义的全新产品,成为推动品牌价值增长的源泉。(2)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与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存在密切关系,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提升效应更显著。相比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情景,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能够与高质量创新形成有效协同,增强了高质量创新对品牌价值的促进效果;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高质量创新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对成长期企业品牌价值的激励效应最大、对成熟期企业品牌价值的激励作用开始下降、对衰退期企业品牌价值的作用相对最为微弱。(3)在作用机制上,高质量创新能够通过媒体的信号传递机制、消费者的价值感知机制两条渠道促进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具体而言,高质量创新所传递出的技术优势积极信号能够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度,媒体关注传递的良好声誉对品牌价值产生积极的提升效应;高质量创新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功能价值感知、经济价值感知和情感价值感知,消费者对产品良好的价值感知效应对品牌价值提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4)通过Heckman两步法和2SLS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尽管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自选择偏误,但并不严重,企业创新质量对品牌价值依然具有积极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此外,更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也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结果的稳健可靠性。
本文的研究表明,高质量创新对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起到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本研究为管理实践领域领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发展号召、大胆参与高质量“突破性”创新竞赛的行为提供了合理化解释。
参考文献:
[1] 崔也光、王肇、鹿瑶,2021:《创新动机会影响品牌成长吗?——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第4期。
[2] 邓悦、蒋琬仪,2022a:《智能化转型何以激发企业创新?——基于制造业劳动力多样性的解释》,《改革》第9期。
[3] 邓悦、蒋琬仪,2022b:《工业机器人、管理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中国软科学》第11期。
[4] 翟胜宝、聂小娟、童丽静、程妍婷,2021:《竞争战略、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价值》,《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4期。
[5] 冯仁涛、余翔,2021:《专利技术范围与专利价值——基于生69c2LGuZ67OXfLEnuFqTfQ==物技术领域专利的分析》,《情报杂志》第4期。
[6] 冯曦明、张仁杰、祝贵仪,2023:《行政垄断规制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质量?》,《宏观质量研究》第4期。
[7] 高洪利、李莉、陈靖涵、解立,2017:《政府研发支持行为影响高科技企业外部融资吗——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的解释》,《南开管理评论》第6期。
[8] 顾丽琴、赖星星,2014:《基于CSSCI文献统计的品牌国际化研究评述》,《企业经济》第4期。
[9] 郭玥,2018:《政府创新补助的信号传递机制与企业创新》,《中国工业经济》第9期。
[10] 胡海晨、林汉川,2017:《美国品牌成长的双重作用机制及启示——以苹果公司为例》,《企业经济》第10期。
[11] 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2019:《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
[12] 江艇,2022:《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
[13] 蒋廉雄、冯睿、朱辉煌、周懿瑾,2012:《利用产品塑造品牌:品牌的产品意义及其理论发展》,《管理世界》第5期。
[14] 蒋廉雄、朱辉煌,2010:《品牌认知模式与品牌效应发生机制:超越“认知—属性”范式的理论建构》,《管理世界》第9期。
[15] 李春涛、闫续文、宋敏、杨威,2020:《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
[16] 李英利、谭梦卓,2019:《会计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再检验》,《会计研究》第10期。
[17] 林玲、赵子健、曹聪丽,2018:《环境规制与大气科技创新——以SO2排放量控制技术为例》,《科研管理》第12期。
[18] 刘斐然、胡立君,2020:《企业寻租竞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企业寻租的囚徒困境》,《经济经纬》第2期。
[19] 刘斐然、胡立君、范小群,2020:《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经济管理》第10期。
[20] 刘辉、滕浩,2019:《不同生命阶段中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对价值的影响研究》,《软科学》第2期。
[21] 刘平均,2016:《品牌价值发展理论》,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2] 刘诗源、林志帆、冷志鹏,2020:《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经济研究》第6期。
[23] 刘晔、林陈聃,202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科学学研究》第2期。
[24] 刘亦文、陈熙钧、高京淋、谭慧中,2023:《媒体关注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国软科学》第9期。
[25] 伦蕊,2020:《冒险型研发战略、差异化竞争优势与企业市场价值》,《财经科学》第4期。
[26] 芮明杰、杨锐,2015:《产业发展与结构转型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7] 邵朝对、苏丹妮、王晨,2021:《服务业开放、外资管制与企业创新:理论和中国经验》,《经济学(季刊)》第4期。
[28] 宋艳、常菊、陈琳,2020:《专利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技术创新类型的调节作用》,《科学学研究》第11期。
[29] 童锦治、刘诗源、林志帆,2018:《财政补贴、生命周期和企业研发创新》,《财政研究》第4期。
[30] 万小丽,2014:《专利质量指标中“被引次数”的深度剖析》,《情报科学》第1期。
[31] 王秋红,2016:《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品牌价值决定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2] 王旭、褚旭,2021:《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研究:基于多层次情境的参照作用》,《南开管理评论》第2期。
[33] 王肇、王成荣,2020:《老字号企业研发创新与品牌成长关系研究》,《管理评论》第12期。
[34] 吴超鹏、唐菂,2016:《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研究》第11期。
[35] 吴璟、王天宇、王征兵,2021:《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选择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36] 谢佩洪、汪春霞,2017:《管理层权力、企业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1期。
[37] 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2011:《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经济研究》第11期。
[38] 张杰、郑文平,2018:《创新追赶战略抑制了中国专利质量么?》,《经济研究》第5期。
[39] 张强,2018:《网络嵌入、社会责任与品牌价值——基于制造业企业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第7期。
[40] 张璇、高金凤、李春涛,2020:《银行业竞争与资源错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国际金融研究》第6期。4HjtXvZCSQ9S98MY1XFGD8sYNT8stD6vlRdaTuzvbJg=
[41] 张璇、刘贝贝、汪婷、李春涛,2017:《信贷寻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经济研究》第5期。
[42] 张训常、苏巧玲、刘晔,2019:《政资不分:财政压力对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财贸经济》第11期。
[43] 张燚、刘进平、张锐、侯立松,2013:《企业文化、价值承诺与品牌成长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管理学报》第4期。
[44] 赵蓓、张小三,2013:《品牌权益与股东价值关系实证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45] 郑玉,2017:《知识产权保护、R&D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
[46] 郑玉,202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创新影响机理探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准自然实验的实证检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4期。
[47] 郑玉,2024:《品牌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当代经济管理》第1期。
[48] Akcigit, U., Baslandze, S. and Stantcheva, S.,2016, Tax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Invento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6(10):2930-2981.
[49] Ang, J. S., Cheng, Y. and Wu, C., 2014, Does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Matter in China? Evidence from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Choice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6(2): 332-348.
[50] Benner, M. and Tushman, M., 2002,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Photography and Paint Industries,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47(3):676-706.
[51] Carpenter, M., Narin, F. and Woof, P., 1981, Citation Rates to Technologically Important Patents,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3(4):160-163.
[52] Chen, P. C., Chan, W. C., Hung, S. W., Hsiang, Y. J. and Wu, L. C., 2016, Do R&D Expenditures Matter More than Those of Marketing to Company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Investment Density,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2(28): 205-216.
[53] Chesbrough, H. and Rosenbloom, R.,2002,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1(3): 529-555.
[54] Coad, A. and Segarra, A., 2016, Teruel M.Innovation and Firm Growth:Does Firm Age Play a Role, Research Policy, 45(2):387-400.
[55] Dickinson, V.,2021, Cash Flow Patterns as a Proxy for Firm Life Cycle,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86(6):1969-1994.
[56] Fisman, R. and Svensson, J., 2007, Are Corruption and Taxation Really Harmful to Growth? Firm Level Evidenc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83(1):63-75.
[57] Gilsing, V., Nooteboom, B., Vanhaverbeke, W. and Duysters, G., 2008,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Novel Technologies:Technological Distance,Betweenness Centrality and Density, Research Policy, 37(10): 1717-1731.
[58] Hartmann, G. C., Myers, M. B. and Rosenbloom, R. S., 2006, Planning Your Firms R&D Investment,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49(2):25-36.
[59] Higham, K., Rassenfosse, G. and Jaffe, A. B., 2021, Patent Quality: Towards a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Research Policy, 50(4): 104-215.
[60] Huergo, E., 2006,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 Research Policy, 35(9):1377-1388.
[61] Jones, T., 2018, Inter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olicy in the Neighbourhood: An Assessment and Case Study of Indonesia, 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 35(1):1-26.
[62] Kroll, H. and Kou, K., 2019, Innovation Output and State Ownership: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d Firms,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6(2):176-198.
[63] Kueng, L., Yang, M. J. and Hong, B.,2014, Sources of Firm Life-cycle Dynamics:Differentiating Size vs. Age Effects, NBER Working Paper.
[64] Merkldavies, D. M. and Brennan, N.,2007, 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Strategies in Corporate Narratives: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or Impress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26(3):116-196.
[65] Muller, E. and Zimmermann, V., 2009, The Importance of Equity Finance for R&D Activity,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2(33): 303-318.
[66] Nuruzzaman, N., Singh, D. and Pattnaik, C., 2019, Competing to be Innovative: Foreign Competition and Imitative Innovation of Emergingeconomy Firm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8(5):101-140.
[67] Paswan, A., 2005, Brand Babble: Sense and Nonsense about Branding,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14(3):211-212.
[68] Zhong, R., 2018, Transparency and Firm Innov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66(1): 67-93.
The Effe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Quality on Brand Value
Zheng Yu1 ,Yuan Meng1 and Zheng Jianghua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2.School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
Abstract:High-quality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rong brand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qua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quality on brand value.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First, innovation quality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brand value. Second,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innovation quality on brand value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of the enterprise; Among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gions that attach importance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growing enterprises, high-quality innovation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enhancing brand value. Third, further research also finds that high-quality innovation can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brand value through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edia and the value perception mechanism of consumers. Specifically, high-quality innovation can obtain higher media attention, and the good reputation delivered by media attention has a positive enhancement effect on brand value; High-quality innovation can also enhance consumers’ functional value perception, economic value perception and emotional value perception, and consumers’ good value percep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brand valu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provides a new way for enterprises to create high-value brands.
Key Words:innovation quality; brand value; signal transmission; value perception
■责任编辑 邓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