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财政资金撬动多种资源汇聚乡村助力古村落可持续性保护与开发

2024-11-07刘帅

产权导刊 2024年10期

古村落保护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也是集聚多种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

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的重要载体,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当下是经济与社会新的发展阶段,是全面推进经济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与活力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古村落的凝心聚力作用,在处理好保护、修复、传承与开发利用关系的基础上,使其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的新钥匙、新桥梁、新纽带。然而,受制于资金、工艺、工匠以及体制机制等多重因素,当前我国古村落因年久失修而损毁、因乱改乱建而失真、因利用率低而生机不够,抢救性保护工作的专业性、系统性、协同性、可持续性亟待加强,古村落保护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与文化效应有待激发。

从理论到实践,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显现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整合、吸纳和撬动社会资本和资源的关键支点。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引导社会预期,降低经济社会风险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冲击,进而起到行为调节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社会总需求收缩、预期不稳定的背景下,通过合理扩大财政支出,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的撬动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于乡村社会的活力,进而形成投资乘数效应的效果。这在古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中体现明显。在多地的调研中了解到,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更好地盘活资源,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活力,地方政府通过利用国家专项资金与省市县级配套财政资金,整合多个专项资金,以多形式、多模式、多支点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借力开发性金融资金,做大支撑古村落保护资金盘子,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推动古村落抢救式保护修复,擦亮地方古村落文化品牌特色,将古村落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融合,深耕乡村振兴的传统文化土壤。在此基础上,这也推进乡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促进村民回流,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多重效应。

激发创新发展模式,

助力古村落走出可持续发展道路

笔者通过对山西、陕西、甘肃、湖北等省份走访调研发现,有关部门有力整合多项财政资金,积极拓展资金多元化渠道,积极探索多元资金利用新模式,调动基层政府、村民组织、企业与匠人等多个主体,加强重点古村落保护与修缮,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与乡村人居环境。实践中,在尊重当地自然条件、区域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基础、人文景观等要素差异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区尝试适时植入适宜的商业模式,促进古村落资源活化利用、资源资产化,探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切实可行路径,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经济、绿色工业经济与文旅服务经济,打造古村落保护资金蓄水池,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古村落保护模式,厚植古村落文化特色土壤,逐步拓展以古村落为底色的多样化的文旅场景,卓有成效地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努力构建起以古村落保护为核心、多种业态共荣共生、多元素相辅相成的乡村振兴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乡村—文化—人—资金—土地”良性循环,彰显出新时代古村落保护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推进,

促进古村落保护走稳走实

在持续推进古村落保护的过程中,离不开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涵养,更离不开政府部门、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这需要完整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与切实可行的路径,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强调特色、突出重点,致力古村落保护行稳致远,书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

一是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提高多重政策一致性。将古村落保护更好地融入乡村“五大振兴”战略之中,提高古村落保护政策和经济、社会、生态与文化等多重政策一致性,提高古村落保护多部门之间的合力,使古村落更好地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融为一体。

二是突出重点与特色,好钢用在刀刃上。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常态化过紧日子的条件下,将古村落保护有限的财政资金切实落实到实处,优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既利当下又利长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与有效性。

三是分类推进,多方整合社会资源资产。探索古村落资源资产化可行路径,引入开发性金融化工具,吸收社会资本,推进民营企业、高校与专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下乡驻村,创新古村落资源活化利用新的商业模式,挖掘古村落经济业态的结构性增长潜力,提高古村落保护的附加价值,推动古村落保护从“输血”向“造血”转型。

四是加强新一代匠人培育,提高古村落保护专业化水平。优化调整古村落保护专业研究机构学科设置,强化专业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发挥乡贤、原住民和新村民的带头作用,探索本地化的古村落保护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新思路。

五是借助数字化与智能化平台,促进古村落走出去与引进来。借助新媒体力量,运用数字化技术与智慧平台,凝心聚力、广聚人气,提高富有特色的古村落保护的社会知名度、认可度与参与度,加快多种生产要素汇聚乡村,助力古村落走出大山、走进现代化大都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