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
2024-11-06周彬
摘 要:控量减负、创新增效是“双减”政策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摒弃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探究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措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本文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研究作为研究主线,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性研究,旨在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减负增效”作为重要课题深入研究.一方面,深入学习“双减”教育政策;另一方面,围绕“双减”的教学任务,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作业,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数学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1 “双减”教育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自我国颁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教师、学校、培训机构等严格遵守该文件的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开展整改工作.“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以下影响.
1.1 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双减”政策的目的和要求.[1]这需要严格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小学数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课时安排和课后作业较多,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想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需要合理调整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重点调整课堂教学措施和课后作业设计,保障调整方法和内容的合理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2 提高了教学的成效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让学生完全不做课后作业.“双减” 政策的本质要求是要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成效,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2]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难点、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学习规律等方面,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学习的感悟.优化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减负增效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 呵护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沉重作业负担挤压了学生休息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难以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双减”政策明确指出,教学工作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良好的身心健康才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成长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途径
为实现“双减”目标,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1 丰富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学习认知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法呈单一化,师生互动少,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小学数学虽然简单,但具有一定抽象性,所以,对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灵活制定教学策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教学情境应契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计算物体的体积时,可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所制定好的粉笔盒和黑板擦(如图1),引导学生结合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出两个物体的体积.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给予帮助,如在黑板上写出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①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②
计算过程:V正方体=5×5×5=125(cm3),V长方体=8×4×3=96(cm3).
在学生计算出体积后,教师需要在现有教学基础上对式①和式②进行分析,告知学生可不用区分物体类型,直接采用统一公式,即
体积=底面积×高=Sh进行计算.
完成教学活动后,学生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计算公式都可采用统一公式进行计算,这种丰富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2 优化作业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新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优化作业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科学设计作业.基础知识作业的设计旨在强化学生的基础学习.扎实的数学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才能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树立学习自信心,增强学习主动性.分层设计作业,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可向学生展示三组多边形(如图2、图3、图4),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随后对学生进行提问.
师:你能将五边图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生1:可从对角分割,我能够分割成3个三角形.
生2:我能分割成4个三角形.
生3:我能分割成5个三角形.
师:每位同学观察后,看看自己分割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生1:三角形的内角和均为180°.
生2:每个图形都有5个角,内角和为540°.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制作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规律的表格(见表1),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探究,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这种以点带面的总结方法,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用规律进行学习,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3 改进教学评价,突出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当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查缺补漏,给出正确的方向,让学生自查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教师拓展不同的评价方式.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后,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评价目标.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绘制学校平面图,并制定“绘制学校平面图”的评价表(见表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有了具体的评价目标,学生就能按照教师要求科学选用绘制工具绘图,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标准要求.
在这次活动中,我的表现是(请把每项后面的☆涂上黑色,涂满5个为做得最好的).
3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重视提质增效,合理采取先进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需合理设置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霞.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理论研究[J].新课程,2022(12):16-17.
[2]蓝艺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案例分析——以“认识钟表” 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