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融”研修:团队共研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4-11-06张小伟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引领,而团队共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和教师发展不同需求,将研修从群体向个体落地,全面提升区域体育教师团队和个体的高质量融合发展。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总结出“领融”的研修思路,凸显榜样引领的核心地位,充分激活团队组织的汇融、队伍建设的相融及方法路径的通融。本文以自身发展为例,积极探索“领融”研修的真谛,探索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径。
关键词:领融;研修;教师发展;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0-0054-03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高质量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全面提高教师培养、研训质量,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依托校本研修,推进学校教师实践创新,有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体育团队以集团各校区建设为平台,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各级各类丰富的研修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集团教师研修体系,为集团教师专业均衡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为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与可能,实现“领融”式研修、区域性互助、特色化发展。
一、共研引领团队体系汇融
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开展体育教师研修活动,推动不同小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等方面的共享与融合,以提高整个区域的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拓展分层培养服务圈
按需培养是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特色之一。工作室成员按工作年限分为四个发展时期,形成“同质圈际”,分别为:“三年—适应期”“五年—胜任期”“十年—提升期”“成熟之后—创新期”。依托分层培养计划、师徒结对、聘请专家、共研课题等形式打造教师专业培养新范式。笔者曾出现动力不足、职业倦怠的现象,领衔人针对存在这一现象的圈际教师,采用分层的形式进行研讨或竞赛活动。例如,依托教研室,组织开展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年组)活动,这一教学比赛要求四十周岁以上教师参加。笔者运用滑板车这一灵活多变的器材,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小快递员y46kO0jswg5xx6wGTuqCjg==》一课,荣获区一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苏州市体育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年组),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种按需培养也激活了中年教师深耕教学,砥砺前行的动力。
除此之外,针对相对薄弱的科研能力,邀请科研专家担任导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读书分享等活动。目前金刚工作室为四个分区形成“异质圈际”,践行研修,近三年参加各类活动达百余场。
(二)细织区域研修体系网
笔者参加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初衷,不仅想在团队的引领下继续成长,而且还肩负47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任职的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有四个校区,分别是科业校区、彭山校区、天佑校区和玉屏校区。四个校区中,科业校区体育教师17人,彭山校区体育教师14人,天佑校区体育教师13人、玉屏校区体育教师3人,集团将培养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科研素养高、有教育特色、帮带意愿大、有出色组织能力的专家型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教师通过“自荐—推举—公示”的方式遴选各校区体育团队领衔人,负责带领一个校区的体育教育、教学及训练工作,明确职责,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图1 教师成长框架迭代路径图
(三)架构迭代成长发展体
笔者在工作室的支持下,通过实际行动去尝试、摸索和验证自己的想法、方法或技能的迭代路径,其价值点在于,通过实践真正了解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自驱式地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成长路径(图1)。迭代路径包括:一、实践探索,表现为勇敢迈出第一步,尝试新事物;二、方向初定,要求团体教师明确目标,初步选定成长方向;三、经验沉淀,团队成员积累经验,奠定成长基石;四、多元评估,每位成员审视自我,调整策略以适应个人需求;五、最终顺利进阶,克服困难,实现成长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整个团队建设以教师特色和个性成长为总体目标,以团队协作为主要借力方式,以及时评价和阶段增值评价为迭代动力,实现发展体内部成员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笔者带领团队的能力也大幅度提升。
二、共研引领队伍建设相融
将每个校区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进行整合,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合作,提升整个集团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将各校区教师划分成不同类型专题工作坊,如教学研究工作坊、管理队伍工作坊、科研工作坊等,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协作,促进体育教师个性的优质成长,共同推动区域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深入落实“N+1、3、5、10”培养机制
阶段化目标在笔者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计划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进入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初,填写个人意愿,工作室通过对教师的划分以及个人意愿填写,为团队教师私人定制了“N+1、3、5、10”培养计划。“N+1、3、5、10......”工程中,“N”代表班主任或行政管理,“1”代表一年站稳讲台,“3”代表三年成为学校学科骨干,“5”代表五年成为区级骨干,“10”代表十年成为区域名师。笔者为10年以上的人才培养,在培养计划中,针对已取得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的前提,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各项培养活动得以执行,并对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培养质量。工作室定期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对培养效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不断改进培养效果,以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这一培养机制包含逆向成长设计,并采用阶梯赋能的驱动方式,促进教师目标性技能发展。
(二)智慧实施“领雁名师”培养计划
在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搭建的平台上,笔者先后荣获“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周氏德育奖励金”等称号,同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集团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积极践行“领雁名师”培养计划。
“领雁名师”培养,除了做好整体计划,重视科学发展,凸显教师的执教能力,更在名师教育理想、教育情怀、教育家精神方面予以关注。工作室在“领雁名师”的实施中,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骨干、倾斜薄弱”的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培训工作,整合多样的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能,提高培训质量并彰显名师引领力。
(三)持续巩固“复盘三角”培养成果
“复盘”是一种持续循环提升自身素养的思考方法,也是团队凝聚并持续成长的壮大方式。在工作中,笔者及时回顾实践流程、寻找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方案,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工作室的引领下,笔者总结出运用复盘三角模型的“记录-剖析-提炼”递推搭建,定期开展反思复盘(图2),从感性到理性,从教学到思想不断进阶。
基于复盘三角模型纵向结构,各校区也根据本校教育和教师“圈”“体”的团队特点,在复盘上主动创新、形成各自特色。如,科业校区(图3)活动复盘体系,增加了指挥和执行两大横向结构,其中指挥系统包括考核、评价及反馈,而执行系统包括实施、行动及落地三个方面。从反省、校正方向、行动,最终达成迭代前行,推动指挥系统到执行系统的知行合一。
再如,彭山校区制定了每月复盘记载表(表1),在月底对本月活动分别从梳理大事记、寻找改进事情、检视推进情况、挖掘收获、分析问题、锚定再出发点、预制下阶段计划线等七个方面进行复盘。
三、共研引领方式路径通融
(一)打造教师研训“服务器”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在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的“教研训一体化”研修模式指导下,笔者围绕课题及项目研究进行“服务器”打造,一方面服务于团队项目的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服务于教师成长的蓄能拔节。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便就有了课题。例如,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区教研室联合研究的江苏省十四五重点课题《小学体育课中近视防控的睫状肌训练时值和频次研究》,聚焦“运动干预视力”,通过自主教研、微教研、小教研、大教研、全体教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发现教学一般规律,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图4)。即“发现问题——聚焦方向、形成课题——设计方案、制订计划——课例研究、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成果物化”四个操作性阶段。在研究中要关注三个学术视野的理解和转化: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聚焦方向——问题即课题;通过培训、学习,引领教师积累素材,理清思路,在教研中进行研究,解决问题——行动即研究;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再把成果提升,进行辐射,进行第二轮培训,整个过程都是在成长——成长即成果。
(二)扩展智慧资源“引流渠”
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为成员搭建各种平台,聘请学科教学、科研、管理和培训专家,根据成员的发展规划和专业情况,进一步明确引智的方向和目标。如,聘请体育运动学校田径及体操教练作为技能导师,提升本校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聘请资深特级教师,每月一次指导本校教师教学,为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传经送宝;聘请省内教科研专家,围绕本片区课题项目展开细致指导,提升体育教师的教科研综合能力。
“引智”既是引入培训智慧专家,也引出参训教师智慧,还引发了各校区研训的不同智慧。各校区之间互动频繁,现场观摩、学习研讨使得集团体育教师学习主动、共享竞争,进取氛围浓烈,实现共振发展。不仅如此,集团还不断扩展智慧资源的“引流渠”,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联姻”,以参与体育教师团队培养,增厚教师研训含金量,以高校助力继而实现深度教研,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授牌“苏州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等。
(三)架起青蓝工程“润心桥”
通过青蓝工程这一平台,建立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师傅与徒弟之间以共享、共建和共进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成长,达到润心、共情、提境的目的。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名优教师组成“师父团”,将青年教师进行按需分组,每组安排一位师父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以上措施,青蓝工程将成为一个富有温度和深度的心灵栖息场和成长沟通桥,达到师父与徒弟之间相互学习、温馨成长的目的。
四、结语
“领融”研修,在区域团队层面上实现“引领”,在子团队及个人层面进行“融合”,逐步实现从团队组织的汇融、队伍建设的相融,再到方式路径的通融。近年来,在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笔者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专业素养、学术素养、道德情操、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均得到同步提升。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如,研修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仍有待提高,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充分和稳定,如何处理行政与专业融洽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在未来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研修方案、融入创新思维,以评价改革促进自我效能感生成。展望未来,将在金刚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带领团队教师继续深化“领融”研修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协同进步的原则,进一步拓宽体育师资研修的渠道,创新培训的思维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研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