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训一体化”:区域体育教师团队创新建设

2024-11-06金刚

体育教学 2024年10期

摘 要: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手段,科研是提升教研水平的最优策略,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教研和科研水平的基本保障。以有效“教”为基础、以“研”为指导、以“训”为抓手,实施一体化协同策略,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团队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及师资培训三位一体、统筹实施,创生教师培养策略,形成“构建系统性的框架 ”“强化融合性的内容”“建设特色性的文化”“重视多维性的评价”等“教研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导师引智”“骨干引领”“团队共研”“文献共验”,为区域体育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研训一体化;区域体育教师团队;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0-0050-04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重要的转变就是关注整体性,营造了教育发展的新背景。综合考量,发现这不仅是指学科教学内容的整体连续,也要立足教师群体发展的关注,重视教育发展的整体落实。以群体带动个体发展,通过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将g6mUnHTfQ39a3nNUCnzZTQ==成为激发个体内需成长的关键,也是未g6mUnHTfQ39a3nNUCnzZTQ==来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纵观近年,教师团队建设实质已经引起不少专家的关注,如李汉学、陈琼就针对名校教师队伍建设,在保证政治师德底色的基础上,提出了选聘培养结合、引进走出结合、教学科研结合、专业逻辑和实践理论结合、物质精神结合等思想[1];而申琦、石伟平则围绕“场理论”,通过“对话互动场”“资源融合场”和“知识管理场”的建设赋能团队高质量建设[2]。相对而言,从更大区域半径来观照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的较少。为此,笔者围绕本县域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进行对象梳理、概念澄明、结构再造、路径创生,以实践诠释了苏州高新区区域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和名片。

一、区域体育教师团队的角色定位及现状分析

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教师发展可分为五阶段,分别指新手、熟练、胜任、精干及专家五个阶段。新手阶段:教龄1~2年的教师,理性化、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依赖规定,需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熟练新手阶段:具有2~3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初步整合,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胜任阶段:3~5年的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之后,教学目的性相对明确,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更强的责任心,但是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足够流畅的程度;业务精干阶段:教龄在五年及五年以上的教师,对教学情境有敏锐的直觉感受力,教师技能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流畅、灵活的程度;专家阶段:教龄8~15年的教师,能自如、流畅地表达专业思考,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刻意、不拘泥、自有章法。苏州高新区教师情况: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教师、业务精干教师、专家教师。

高新区体育教师团队教师总数574人,新手阶段教师51人,熟练新手教师109人,胜任阶段69人,业务精干阶段80人,专家阶段265人。将角色定位为既包括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者和引导者,又包括体育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科深度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关注教育的社会意义和自身的专业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研训一体化”团队建设的意蕴及价值

“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其核心在于将教研、科研和师训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循环系统。这一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体现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协同进化[3]

在该模式下,团队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个体层面的知识技能提升,还包括团队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团队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的优化。这种全面的、系统的支持,有助于形成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出发,“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持

教师内在动力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驱动和自我实现,而外在支持则涉及教育政策、团队文化、培训资源等多个方面[4]。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团队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促进团队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从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通过教研活动,团队教师可以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培训课程,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从教师团队建设的角度来看,“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团队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文化

在这种团队文化中,教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的协同创新。

总之,“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全面、系统的支持下,团队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得到有效促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研训一体化”团队建设的模式及架构

(一)构建系统性的“教研训”框架

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成立体育教师“教研训一体化”发展研修组,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督整个教研训过程。教研部门制定明确规划,结合教育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发展研修组制定系统化的教研训计划和时间表。并对教研训过程进行监督,定期对教研训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活动提供依据。此外,发展研修组负责整合内外部资源,包括教学研究、培训课程和教学实践等,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二)强化融合性的“教研训”内容

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主张:立足于“学”,以“研”导“学”;注重“研”,以“研”促“学”;统筹“训”,以“训”助“学”的“三足鼎立”的培养内容。以《高新区体育团队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为抓手,根据五类教师成长需求确定本年度的研究指南。进行“对症下药”的专题培训。在培训活动中,结合课题研究,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带动,机制驱动促四类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将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团队推上一块新高地。实现常规活动规范化、主题活动特色化、名师培养目标化、成员队伍优秀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团队精神合作化。五年来,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先后与江苏省名师工作室等省级工作室、江西省、山东省、重庆市及江苏省内各城市进行区域联合研训,组织了五十多场专题讲座。互学互助,在教学理念、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提升。

(三)建设特色性的“教研训”文化

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它不仅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大力打造团队文化,强化团队精神,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如,明确共同目标,高新区体育团队共同制定明确的团队教师发展目标,如教师素养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使每位成员都清晰了解团队的共同目标。以“德才兼顾,理实一体”的师资培养理念为统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究“以知识与技能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孕育出“以生为本”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倡导积极价值观,鼓励成员积极面对挑战,勇于创新和尝试,倡导团队合作、尊重和包容等积极价值观。此外,高新区体育团队积极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鼓励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意见和经验,形成积极的交流氛围。

(四)重视多维性的“教研训”评价

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注重教学研究与培训结合,将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融入教师培训内容中,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前沿教育理念。实践与反思并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反思,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成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教师发展效果。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反馈内容具体、明确,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同时,持续关注教师的改进过程,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再通过评价来验证改进效果,如此循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此外,每学年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评估(表1)。利用区域增值评价平台,收集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教师增值评价,科学评定团队教师的真实成长。

通过上述举措,“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在苏州高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促进了区域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将继续深化教研训一体化改革,为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研训一体化”团队建设的路径及实践创生

(一)外聘导师,搭建引智平台

借助“外脑”智慧和力量,推动团队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综合利用讲座、现场教学、专题研讨、参与疑难问题等形式,为团队教师培养搭建学习实践平台。每次活动将“理念融新”“实践转型”和“困惑共解”结合,让培育人群有广度、研训内容有深度、实施过程有坡度。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聚焦导师制度,为团队教师聘请高校专家、省特级、正高级教师、教科研专家等,分类分批组织部分教师参与,形成一个跨地域、开放式的教师研修共同体。

(二)骨干引领,赋能共生团队

充分发挥区内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创建“责任制”。按地域将各类教师进行分组,每组教师10人为宜,骨干教师一名。通过师徒结对,师父一名与10名教师结对,创建“责任制”,开展帮扶活动。骨干教师通过讲座、示范课、课题研究、写作指导等对新手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达到区域内骨干教师与新手教师共成长的局面(表2)。

(三)团队共研,营造共享氛围

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构建“五有”教师培养模式:有特定的组织区域(分片区);有专门的领衔人(专家型教师)负责;有多样有效的研讨;有可视、可测的考评;有进阶研修计划。基于“五有”教师培养模式,有效地开展教学研讨,组建区域内不同的责任明确、分工详细、动力十足的团队,最终构建了以高新区教研室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带领——新手教师成长共振的区域体育教师素养提升的新格局。

学期前由教师本人填写个人成长计划,并与区域领衔人交流沟通,制订个人的成长计划。区域领衔人根据成员的成长计划,制订本区域的学期计划,区教研员根据各区域学期计划制定出本学期师资培养计划,形成基于成长事实、落地成长需求的区域规划。

师资培养计划的制订是有针对性的,并与本学期的教研活动相融合。每周要求区域内预留一节公开课,课的内容由期初制订主题,如第一周:跨学科主题活动;第二周:“学、练、赛、评”一体化主题;第三周:基本运动技能主题等。区教研员随时“推门听课”,并进行点评和打分,作为期终考核指标。这样团队互助的模式,不仅提高成熟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而且增强区域领衔人的指导能力,不断地进行学习成长。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探索,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各项考核成绩优异,教育教学科研培训效果突出,通过区域联合、专题讲座、科研引领、出版刊物、资源建设等各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团队引领辐射的示范作用。为苏州市的体育教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先后与江苏省内各市、江西省和山东省各市、重庆市进行区域联合研训,互学互助,在教学理念、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提升。高新区体育团队组织了上百场专题讲座,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特邀请课标组成员潘绍伟教授进行解读。

通过团队科学建设促进了区域教师素养的提升。五年来,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成绩斐然,在苏州市优课和基本功比赛荣获一等奖40余人;江苏省评优课和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达30人。在竞争激烈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评审中,苏州高新区连续三届共计9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姑苏青年拔尖人才”评选中,高新区有3名体育教师脱颖而出顺利入选。通过“教研训一体化”发展,实现了新手体育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成熟教师发展为名师不断跃迁。不但高新区体育团队取得了成绩,也激发了体育教师群体向阳而生的热情,提高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四)文献共验,复演创生经验

《尚书》说:“学,效也”,就是效法,就是模仿。模仿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步,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文献学习更是汲取精华、付诸实践、引发争鸣和创新的过程。青年体育教师的模仿可以是跟随师傅的“依葫画瓢”;可以是名师经典的效仿;也可以是查阅资料巧学“一招”;还可以是吸纳精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所用;还可以引发有思想、有创生的争鸣实践。苏州高新区体育团队积极开展“我向杂志学一招”活动,取得预期效果(表4)。

区域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将体育教研、科研和素养专题研训有机结合,以整体观念架构成长路径,柔化成长方式,实现体育教师科学和高效成长;区域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将个体成长置放于群体发展需求中,以互动成长情境驱动自主成长心境,实现体育教师人性化内需成长;区域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立足成长起点、完善保障机制、丰富成长意蕴、探寻多元路径、架构迭代系统,实现了区域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李汉学,陈琼.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26(02).

[2]申琦,石伟平.“场理论”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J].职教论坛,2023,38(12).

[3]程志,范爱华.生态学视角下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0,292(04).

[4]闫纪红,吴文平,代新语.“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路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