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练、赛、评:指向能力为先的体育教学实践探析

2024-11-06白延庆

体育教学 2024年10期

摘 要:基于“双新”背景,有效落实“学练三个一”,体育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真实体验和能力发展。本文以水平二《直跑屈腿跳》一课为例,探析指向能力为先的“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坚持问题导向,从学会到会学;探究练习乐趣,从被动到主动;创设真实情境,从会练到会用;营造评价氛围,从会做到会评,提高学生能力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学练赛评;能力为先;学练三个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0-0028-0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1]。当下,不少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单一技术课,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学练三个一”,即一个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2]。笔者以水平二《直跑屈腿跳》一课为例,以能力为先,有效落实“学练三个一”,“得道”“得法”的“会学”能力可帮助学生对动作迁移内化、融会贯通,“内在驱动”的“主动”学习能力可帮助学生进行更多尝试体验,“学以致用”的“会用”能力可帮助学生将动作知行合一[3],贯通“听、看、说”的“会评”能力可帮助学生对动作理解地更准确客观[4],力求体现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练、赛、评”的实践性和一致性。

图1 能力为先实践探析图

一、“学”:坚持问题导向,从学会到会学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纲要》明确指出“单一身体练习”就是课的教学内容,即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2]。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怎么学、是否学会,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方法,明确学习方法的用途及评价要求,同时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体现问题化,多以问题启发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原理性知识,即运动表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学习真实发生,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提升。

笔者执教的水平二《直跑屈腿跳》一课中,在课开始时,以简单问题引发学生的初探,“为什么有些同学在做直跑屈腿跳的时候会碰到栏杆?”让学生从偶发“事故”进入直跑屈腿跳的正式学习之中;随即增加难度促使学生深入剖析,“直跑屈腿跳练习时身体成怎样的姿态?”让学生思考关注练习时要做到屈膝收腿,从而学会基本要领;然后继续增加难度推出教学问题“怎样组合衔接更为流畅?”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关注学习方法;最后给予学生自主提问的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想象进行练习,“跑酷中还有哪些动作能和直跑屈腿跳进行组合?”不断探究寻找答案,从而促进思维成长和能力提升。

二、“练”:探究练习乐趣,从被动到主动

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体育课中的“组合练习”是本节课的延伸与拓展,将“单一身体练习”转化成运动技术或者动作方法手段,从而内化为运动技能。组合练习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巩固学生已学的动作,让学生从被动练习到主动参与,更要从练习中找寻运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获得感,这也是《纲要》中将“学练三个一”作为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在设计练习前要对学生练的内容、难度、方式、方法进行把握;二是要对学生练习的时间、场地、器材、场景设置进行设计;三是对学生练的预期水平、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把握;四是学生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层次性、节奏感,具有适量的运动负荷和教育意义。

水平二《直跑屈腿跳》一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技能形成规律,为学生乐学、趣练奠定了基础。首先,根据学情,教师确定了不同的学习难度要求,由简到繁,并且在各种“组合练习”中将结构化教学手段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根据学生兴趣,教师选择了模拟“跑酷”的场景,设置各种跑跳障碍,为学生创造爱玩、乐学的课堂氛围;第三,教师通过设置小组赛和达人赛的互评环节来及时掌握学生在课中的学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设计了多个具有挑战性的能力升级变化的教学环节,变以往学生被动学练为主动参与练习,使运动具有一定负荷,同时充满趣味性,整体流程如下。

1.热身活动——游戏“翻山越岭”;2.复习“直跑屈腿跳”(要求:腾空有高度、屈膝且收腿、平稳落地);3.提升梯度:直跑屈腿跳+侧滚翻(要求:动作要连贯,顺势做侧滚);4.梯度拔高:高处跳下+直跑屈腿跳+侧滚翻(要求:多个动作衔接连贯);5.游戏:“跑酷”(高处跳下+直跑屈腿跳+侧滚翻+钻过障碍+手撑翻滚);6.教学比赛:小组赛-达人赛(穿插学生打分)-集体赛;7.体能练习:课课练;8.放松、教师小结。

三、“赛”:创设真实情境,从会练到会用

常赛可反馈教会、勤练的效果,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学练三个一”中的“赛”是指游戏或比赛。“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赛”是检验学生的学和练的成果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团队协作精神、体会运动快乐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创设“真实”或者“仿真”场景让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会用”的能力,并将其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值得思考。

既然是比赛,就应有规则和条件,结合所学运动项目的特征,指向“会运用”,达到会玩、会赛、会用、能用、善用的目的,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因此需要教师基于教材给予学生真问题,进行真比赛,提高学生对运动或者技战术的认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达到最有用、最真实的学习效果。

如在水平二《直跑屈腿跳》一课中,学生从直跑屈腿跳单一动作练习到组合动作“直跑屈腿跳+侧滚翻”,再到游戏比赛“跑酷”,将课堂所学动作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提升练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运动密度,学生们“玩”得乐此不疲。值得强调的是,将“跑酷”动作有效地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围绕这个核心活动展开,多样的比赛环境模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赛的过程中,学生面对场地中的不同障碍做出不同动作的选择,真正表现出良好的动作运用能力。整个比赛活动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尊重裁判和对手,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体现从“会练”到“会用”的能力提升。

四、“评”:营造评价氛围,从会做到会评

《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1]。”其中,评价主体多元指的是以体育教师为主,同时又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因此在能力为先的课堂中,教师应当适当增加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占比,极力为学生“从会做到会评”打下基础,提升学生评价反思能力。

首先,在学生参与评价之前,教师需要给予正确动作讲解示范,强化“学练标准”,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练”的意愿,同时又能为学生的“评”带来可靠的参照,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能有更清晰准确的把握和认识。其次,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可视的、可操作的评价方式[5],这将是学生有理有据进行评价的抓手,可以方便地运用于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之间。

如在水平二《直跑屈腿跳》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展示“直跑屈腿跳”的动作要领,不断强调本节课的“学练标准”,紧接着给出量化的评价指标,即“跑酷”达人赛的规则:“运用直跑屈腿跳来完成任务,并且做到5个动作连贯,得10分;做到3个动作连贯,得8分;3个动作以下,得6分。”在这个环节中,每名学生都当了小老师,都有评分的权利,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进行量化的评价中,学生能够准确知道自己的动作“好,好在哪里”“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对动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自己的问题能有更清晰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以“会评”的高度拿下本节课的mgS/C9rSO1WYcbFP1hH34Q==难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能力为先,将“学、练、赛、评”融会贯通,实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投入、“练”得有效、“赛”得真实、“评”得到位,从而真正掌握这项运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体育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

[3]张元双.学会 会学 会用——师生教与学三境界的共同追求[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

[4]于素梅.对“学生评价”引入“必要性”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4,34(11).

[5]常海涛.生本理念下小学体育高年级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的研究[J].学周刊,2016(25).